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64页有一道习题:指出下表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再指出哪些假分数等于1,哪些假分数大于1。我在让学生做这道题时,将题目要求稍作改动:观察下表,在真分数的下面注上“.”,在假分数的下面注上“√”,再在等于1的假分数上打上“□”。学生在理解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后,很快做完了习题。  相似文献   

2.
查阅了一些资料,定义带分数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在假分数的定义之后,由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引进,说“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平常叫做带分数”。 (2)在分数加法概念之后,由整数(0除外)与分数相加(或自然数与分数相加)为背景,举例说,4+2/3=4(2/3),形如4(2/3)的数是带分数。 (3)在分数加法概念之后,正式给出带分数定义:整数及分数的和叫做带分数。 (4)在分数加法概念之后,撁另一种形式给出带分数定义:把自然数和真分数并列在一起所成的数叫做带分数。或者这样定义:自然数与真分数的和叫做带分数。也有用字母形式来定义。自然数A与真分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继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安排的内容。抽到教学内容第一反应是:“真分数和假分数”两个概念一句话的事情,这么简单的内容怎么上?  相似文献   

4.
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围绕真分数为什么比1小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得出以下两种理由: 理由一:从等分图中可以看出,图中阴影部分都比整体1少,所以真分数都比1小; 理由二:像1/3、3/4、5/8等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的份数没有平均  相似文献   

5.
看了贵刊2006年第4期《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支点”》一文,想与彭老师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文中说,通过观察圆形图形中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来引入对假分数的认识时,如右图,学生往往提出质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最多只有4份,怎么可以用54来表示呢?8来表示。”这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没有弄清图形与分数意义的对应关系使然。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教学前奏曲是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意义的难点是比较抽象的单位“1”。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配图等感性材料,让学生感知单位“1”,理解平均分。可此时的实例和配图都指向真分数,因而教师与学生往往会…  相似文献   

6.
运用"分类思想"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是用一种数学思想来指导具体的课堂走向,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的根据是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教学难点,以及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本质。教师让学生先通过图示式分类展现真实想法,再让学生结合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名称由来,以及分数的除法意义来理解分类的依据,然后在运用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内在联系的练习中深化知识,最终实现对真分数与假分数概念的过程性理解。  相似文献   

7.
贵刊1995年十二期16页“比1大的分数都是假分数吗?”一文中的判断题,本人认为应该是“√”。首先,我们来看假分数的定义:“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见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62页)这说明大于1的分数是假分数。其次,我们再从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8.
对知识的探究获取与拓展运用是一节好课中熠熠生辉的“双璧”,而习题的优化设计决定了“双璧”的“价值”与“品位”。精彩的习题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注重开放;与生活实际“零距离”——数学味与生活味并存。例1ab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课尾,在学生经历了对若干分数的判断、分类以后,老师出示:ab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生1:不好确定,因为不知道a和b的大小。生2:如果a>b,那么它就是假分数;如果a相似文献   

9.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是继分数意义之后出现的。学生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已认识了分数是一个抽象的数,任何一个分数对单位“1”而言,已经脱离了具体的量,它既能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又可表示两个自然数的商及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但在此前,学生还只认识了分子小于分母,分数值小于1的分数,即真分数。当认识了假分数后,学生对分数概念就能从内涵和外延上获得比较完整的认识,知道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假分数的认识,教材是通过观察圆形图形中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来引入的。如右图中,涂色部分有5个1/4,即5/4。  相似文献   

11.
教材用直观的圆试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目的是希望学生从分数意义的角度去展开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认识。涂色学生都会,但难点是怎么解释为什么这样涂?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敦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括·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9~70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的形成过程,知道并能正确辨认真分数和假分数。2.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准确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加全面地建构分数概念。  相似文献   

13.
数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围绕真分数为什么比1小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得出以下两种理由:  相似文献   

14.
张季平 《甘肃教育》2002,(12):34-34
1.用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1 2/5是最简分数吗?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什么是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或既约分数),即若(a,b)=1,则a/b是最简分数。最简分数是用概念加类差的方式定义的概念。它的种概念是形如a/b的分数,类差是(a,b)=1,它的外延是1/2;3/2;1/3;5/1……等真分数或假分数。1 2/5不  相似文献   

16.
听了两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课,对于假分数的引入,第一位教师先运用下图左来说明什么叫真分数后,接着用小黑板出示下图右,问: “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7/8”,教师问:“对不对呢?”学生齐答“对”、“不对”,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时教师说:“在这个图里,一个圆表示单位1,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呢?”(4份)这阴影部分共有几份?”(7份)“那么应该是多少  相似文献   

17.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总结现行教材和实验教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与旧教材相比进一步加强了概念教学。这主要表现: 1.加强与第五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联系,在已学的基础上概括分数的意义。 2.在概括出分数意义之后,通过一个例题,说明可以运用分数的意义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再通过—个例题,把这类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教学分数分类时,突出真分数和假分数,把带分数看作是分子大于分母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4.加强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教学要求是:①能说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与特征,知道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是整数;②能从一些分数中指出哪些是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能说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会读写带分数,能在直线上用点表示各种分数;③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学会运用转化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母是9的真分数和假分数化成小数后,它们的结果都是一个纯循环小数,而且循环节都是真分数相对应的分子一个数构成的。例如:当分子是“1”时,那么这个分数化成小数后循环节便是“1”;当分子是“2”时,循环节就是“2”。依次类推,我们有(假分数要先把它化成带分数,其循环节也有同真分数一样的规律):19=0.1……39=0.3……59=0.5……179=189=1.8……299=329=3.2……分母是9的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江西泰和县冠朝中心小学@袁海根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课本中,最简分数是这样定义的:“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按照字面定义,即若(a,b)=1,那么a/b是最简分数,如1/2,3/4,5/2,7/1等真分数和假分数都叫做最简分数。有一部分教师仅按字面进行讲解。实际上,最简分数的应用范围仅针对真分数而言。《小学数学教育辞典》(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对该定义是这样的: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真分数叫做最简分数,也叫做既约分数。分数四则运算的结果,如果是分数但不是最简分数的,规定必须化为最简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