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径运动是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田径运动是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内容中,五项中有四项(跳远、立定跳远或跳高、短跑或中长跑、铅球)是田径内容,显示了田径运动项目对发展学生体能的作用.另外,学校每年一届的田径运动会,可以说是全校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烈、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活动.然而,近些年田径运动无论是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是与其他项目横向比较,都不容置疑的发现,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正视这一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发挥田径运动中学校体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田径项目是学校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的重点项目之一,具备人才集中的优势,普及面较广。中学田径训练是田径运动的基础训练阶段,是发展运动素质,学习与掌握田径运动技术,提高田径运动能力的关键阶段,重视与加强中学阶段的田径运动训练是提高田径运动整体训练水平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学校体育的多样化,球类、韵律操等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的运动项目成为学生们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田径运动项目因枯燥、  相似文献   

3.
跳高在田径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各级田径比赛必不可少的项目.背越式跳高是目前最先进的跳高技术,是普通高校体育田径课的必修内容,本文着重介绍背越式跳高训练,以过杆技术的练习方法与改进提高的方法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黄鑫 《教师》2011,(31):94-95
人类体育运动起源于走、跑、跳、和投掷动作,田径运动是由走、跑、跳跃、投掷四种基本身体活动构成,它能全面有效地发展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田径课程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占很大比例,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在中小学中有效实施田径课程.让学生学习田径技能、掌握科学的田径运动方法,对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田径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侧迁移理论指导下的田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跳远、铁饼、跨栏等项目的教学效果,在田径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梁海传 《广西教育》2006,(1B):92-92
“田径是运动之母”早已被人们公认。然而,在我们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要数田径课,且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球类最好玩,体操还可以,田径最烦人。”这表明学生对田径课已从不喜欢上升到厌烦。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落入如此尴尬的局面着实令人深思。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浣,田径是各项运动的基础,没有田径作为支撑,要学好其它运动项目如同是“竹篮打水”。因为田径运动能全面发展人的身体素质,促进各项运动技能的形成及成功地运用技战术,并能减少运动损伤等。那么,体育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参加田径运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田径课余训练是指在课余时间,对一些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和爱好的学生,通过田径运动队的形式进行体育锻炼和系统训练,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优秀田径后备人才而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它对于提高学校体育水平,推广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及早发现和培养优秀田径人  相似文献   

8.
应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对我国学校体育中的田径运动内涵进行了再思考,通过对田径运动在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梳理,田径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从其内涵价值在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状况,探讨了田径运动作为学校基础课程的发展和回归。  相似文献   

9.
管昌龙 《成才之路》2014,(35):81-81
正新课改条件下的田径教学要积极转变师生对于田径项目的传统观念,以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生体育等先进体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掘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价值和功能,恢复田径运动在体育课堂上的活力和魅力。在积极扭转当前田径课程尴尬局面、突破教学困境的同时,使田径运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一、当前田径教学面临问题(1)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在整体上是不断下降的。很多学生对体育运动很少参与,田径课程的  相似文献   

10.
田径课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的比例很大。但是,反思现实教学,很多学生都不爱上田径课,他们觉得田径课单调、枯燥,学了没有什么用,练习时常常是敷衍了事,这严重影响了田径课的教学效益,而且容易发生危险。为了让学生喜欢田径,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积累,逐步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一、回归生活田径运动起源于生活,是古代人谋生的手段,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是田径运动的基石。我们体育教师不妨让田径课再回归到生活中去,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明白田径课中所学内容有着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好处,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  相似文献   

11.
一、内容多样化中学生较活泼好动,喜欢多种多样有一定技术性的体育活动,为此学校在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上力求丰富多彩并注意做到“三结合”。首先与体育课教材相结合,即选择学生最喜欢又能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并能使多数学生参加的跑、跳、投、球类等作为活动内容,如田径、跳高、跳远、立定  相似文献   

12.
<正>立定跳远是田径跳跃中一项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而且简单易行,操作起来方便,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较低,因而成为了全国多数省市体育高考术科考试的内容之一。根据学生测试的情况看,几项术科考试中也只有该项目比较容易得高分。但是笔者结合近年来湖北省体育高考中立定跳远的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大部分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在245~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竞技体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却面临着重要的转折。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于举国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田径作为竞技运动中最基础的项目,将如何发展?这不仅影响了田径项目自身的发展,而且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都有着主要的影响。利用文献调查和专家访谈,作者对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田径运动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分析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田径运动进入学校,将学校建设成为中国竞技田径运动的中心,同时竞技田径必须和中国竞技体育以及职业体育的发展想契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田径运动框架模式是中国田径运动后奥运时代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学校田径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场地设施、运动器材、方法内容不妥和组织不当等原因,易造成运动损伤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给学校正常开展田径课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分析田径运动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根本原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运动损伤,保证学校田径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一、田径课中常见运动损伤类型根据田径教学实践分析,受伤类型主要为肌肉拉伤、擦伤、挫伤、砸伤(器械)、关节扭伤、骨折等;受伤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5.
人类体育运动起源于走、跑、跳、和投掷动作,田径运动是由走、跑、跳跃、投掷四种基本身体活动构成,它能全面有效地发展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田径课程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占很大比例,是所有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6.
立定跳远是苏州市体育中考项目,也是高中体育教学田径模块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一般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教师可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中生的立定跳远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高中生立定跳远成绩的方法,以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田径运动的娱乐性、休闲性是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对田径运动内涵赋予的新的功能和使命,以竞技田径各单项运动技术的学习,一直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教学的主要内容,新的历史条件下,田径运动娱乐、休闲教学已成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跳远作为一项传统的田径运动,传统的研究理论将跳远分为了四个步骤节奏,分别为助跑、起跳、腾空以及落地,针对以上四点,许多体育专家学着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这四个环节中,其中助跑的关键地位是不可取代的,这也是一直以来学者专家都关注并且认同的。保持较高的助跑速率,通过助跑与起跳技术和踏板力量的有效结合,对于提高我们的跳远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田径教学中对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分析探讨,阐述相应的观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佟淑莲 《考试周刊》2012,(94):112-112
走跑跳投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们从事任何体育活动的技术基础,林荫道、公路边,不论男女老少,晴天雨天都有锻炼的人们。同时田径运动又能有效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有效发展人体的各种身体素质.是人们强身健体的首选。田径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占据整个中小学阶段。  相似文献   

20.
趣味田径的概念及创编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趣味田径是针对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而设计的某些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田径活动形式的总称 .对趣味田径的概念、特点以及趣味田径的创编原则与方法分别进行了论述 .其目的在于培育、扶植、推动趣味田径活动的发展 ,丰富田径运动的内容 .并希望能为促进趣味田径进入体育课堂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