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题性报道是融新闻性、宣传性于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宣传色彩十分浓厚。当前,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各地方媒体,都在积极探索改进主题性报道,力求使主题性报道获得最大收视实效。在2006年4月份衢州市开展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宣传报道中,《衢州新闻》的系列节目摒弃了以往套路式的报道方式,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做了些创新,收到了一定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2.
主题性新闻报道是弘扬主旋律、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我国此类报道普遍存在宣传味过重、缺乏吸引力等问题。系列直播报道《海峡西岸行》以其时效性强、生动活泼等特点从众多主题性新闻中脱颖而出,取得很好的收视效果。笔者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探讨其在主题性新闻创新上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3.
论主题性报道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主题性报道是中国电视新闻的一大特色,它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在唱响主旋律、实现正确舆论导向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是最能够体现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从中国电视新闻诞生起,主题性报道就一直是各级电视媒体最主要的表现内容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状况为主要特色的民生新闻成为各电视媒体追捧的热点。虽然指令性的报道和主题性报道在各地主要新闻栏目中的份量越来越重,篇幅越来越大,但收视情况却不温不火。而民生新闻栏目却以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百姓生活和不断创新的报道手法,越来越受到普通观众的欢迎,其收视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有人甚至总结出这样的现象,现在中国的电视新闻是主流新闻(主题性报道、时政新闻)边缘化,而边缘新闻(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主流化。  相似文献   

4.
主题性报道是为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重大决策、重大活动所进行的集中的、大规模的战役性报道。近年来,主题性报道在新闻宣传中出现的密度越来越高,各级媒体对其的组织实施也越来越重视,成为显示一家新闻媒体的组织策划和报道水平、提高媒体影响力的关键一环。主题性经济报道以一定时期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主题性新闻的缺失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性新闻是指那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以及反映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重要新闻和大型战役性报道。主题性新闻的形式很多:系列(连续)报道、新闻专题、深度报道、特别报道等都应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百姓了解政府当下政策方针的窗口,作为媒体的主要宣传平台社会新闻栏目承担着同样的历史使命。然而,无论是业内一些专业人士还是观众都对社会新闻栏目开展主题性经济报道持有一定的偏见,认为主题性经济报道就应该出现在时政性新闻节目和经济类栏目中,但笔者认为社会新闻栏目不但能够做主题性经济报道,而且还能够做好这样的报道,体现社会新闻栏目的特色和使命。  相似文献   

7.
主题性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的一大特色,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主流媒体的主题性报道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报道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本文将以中央电台的新闻实践为例,在梳理主题性报道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媒体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对主题性报道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
主题性报道是一种总结、概括性的复合型报道,主要报道新政策、新成就、新问题等,往往是上级宣传部门根据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部署下来的重点宣传任务。这类报道一般缺乏具体新闻事件,可视性较差,很难调动受众的收视兴趣。那么如何增强主题性报道的可视性,更好地配合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9.
梁云 《新闻前哨》2013,(10):48-49
主题性报道,是党的主流媒体占领、掌握舆论,主动引导、宣传的重要方式。然而,相比于事件驱动的动态新闻报道,以观点驱动的主题性报道.更难通过电视新闻的方式表达。因此,电视媒体正在寻找这样一条出路:让主题性报道去掉宣传味、工作味、报告味,提升新闻性、时效性、思辨性。  相似文献   

10.
主题性经济报道是媒体围绕一定时期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据经济建设宣传任务需要而策划的报道,在弘扬主旋律、实现正确舆论导向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宣传味浓、策划性强等特点,往往显得规范有余而活力不足,宣传效果较差。如何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主题性、典型性报道一直是我们主流媒体长期的报道重点,也是我们的报道难点之一,同时更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一直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主题性报道一般是对党、政府重大政策的宣传报道,典型性报道是对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这些报道往往都没有突发新闻事件的强烈  相似文献   

12.
王春俊 《新闻三昧》2008,(12):39-40
主题性报道是一种总结性、概括性的复合型报道,主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传报道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新政策、新成就、新问题。它是一种融新闻性、宣传性于一体的报道形式。这类报道由于其浓厚的宣传色彩,以及沉闷呆板的报道形式,多年来不被受众欢迎。在业界甚至更流传着“主流新闻”(主题性报道、时政新闻)边缘化,“边缘新闻”(一般社会新闻)主流化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徐设星  周英 《视听纵横》2009,(5):116-117
电视主题性报道因其服务政府中心工作的有效性和强大的正面舆论引导力,而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每年都要给新闻栏目下达有关主题性报道的任务。这是媒体发挥喉舌作用的职责所在,也是媒体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有利契机。为了做活主题性报道,各级电视媒体这几年都在努力创新,使主题性报道更加入耳人心。  相似文献   

14.
主题性报道是中国“宣传新闻学”独有的新闻形态。西方新闻学不承认“宣传新闻学”,他们认为只有异常、冲突、负面的新闻事件才值得报道,因此,他们对新闻的认识就是异常,凡正常的、正面的东西都不是新闻。在西方媒体上也就很少看到正常的、正面的非事件性的新闻报道。正因为如此,在其媒体上呈现的也就会是一个有病的、混乱的、被媒体扭曲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主题性报道,虽然并没有看到一个权威性、规范性的解释,但在我们的日常操作中,这类的报道大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委政府阶段性的成就性报道;二是宣传党委政府当前重点工作的新闻报道;三是带有一定前瞻性或者说有引导作用的一些报道。总之,这类报道都具有很强的策划性,但并不具有或不全具有新闻作品该有的五要素。正因为主题性报道这样一些与生俱来的特点,一段时间以来,对于这类报道的诟病此起彼伏,甚至于有意见认为应该大幅减少。但是,从本人在基层电视台的从业经验来看,主题性报道不应削弱,反而应该加强,并以此来巩固电视媒体在当地受众中的NO.1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主题性报道作为中国传统主流媒体中的一个“重量级”、“标志性”的新闻形态,在各级媒体日常的宣传报道中地位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其天生所具有的“宣传新闻学”的特质,宣传、动员、组织、教化等功能相对突出,在事件性上,在有意无意间被人为地弱化了。而事件性的减弱甚至是缺失也使得主题性报道越来越“脱离群众”,没了根基。在当今全媒体时代,尤其是新媒体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传媒生态突变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早已不再任性,从开始的对抗逐渐走向现在的深  相似文献   

17.
主题性报道,是为宣传党和政府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大部署、大决策、大活动,所进行的集中的、大规模的战役性报道,是展示报纸宣传报道水平、增强媒体影响力的关键,相对于其他事件性报道,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理论含量和号召力。可以说,在新闻报道中它始终占据着龙头老大的位置,但是在地方媒体往往把它看成不得不啃的硬骨头,一般把它处理成“应景之作”,归纳起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郭磊 《新闻窗》2010,(3):77-78
主题性报道是指具有明确主题思想的新闻报道,是媒体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所表达出的主观意图,这种报道往往是集新闻与宣传特征为一体的,集中体现出党委政府的思路,充分发挥舆论的主导性。在新闻传播中。主题性报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推动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和舆论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受众的内容需求和收视习惯已改变。主流媒体在融媒体环境下主题主线报道存在不足。如何唱好主旋律、提升宣传质效?分析媒体融合语境下主题主线报道的创新路径,做好主题主线报道,对于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秀颖 《军事记者》2012,(12):11-11
在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中,《中国军工报》立足自身实际,扬长避短、主动作为,在创造性、系统性和持久性下功夫,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宣传效果。追求创造性,实现"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统一政治性很强的主题性报道,往往给人这样的感觉,就是采编稿件时必须按"规定动作"行事,不能越"雷池"半步。这就造成许多主题性报道成为枯燥的宣教,从报道内容到版面形式都生硬、呆板,让人敬而远之,宣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