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泽壮 《传媒》2016,(3):31-33
2015年,传统电视媒体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在全媒体传播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季播综艺独霸全网传播 2015年,季播综艺节目延续了上一年的“红火”之势,凭借用户黏性,发力集中,超越周播节目成为收视率的主宰.泽传媒监测数据显示,在2013年、2014年上半年还处于霸主地位的周播综艺节目在2015年遭遇“滑铁卢”,无论节目数量还是播放量均双双拱手让位于季播综艺,而日播综艺则如同“日薄西山”,已被观众边缘化(如图1).  相似文献   

2.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历经20年的发展,凝聚了一大批忠实的电视受众。特别是2006年以来倾力打造草根明星的真人秀节目《快乐向前冲》、《我是大明星》已经成为目前山东地面频道强势的综艺节目。随着综艺频道节目的异军突起,综艺频道的营销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2015年山东综艺频道《明星·宝贝》和《当红不让》两档新的节目形态把流失的青年受众聚拢到电视机前,多元化的节目形态紧随当今国内主流综艺节目的潮流,  相似文献   

3.
与英雄一起重温经典,用创新精神唱响欢乐。这就是《欢乐英雄》!自2010年9月开播以来,《欢乐英雄》一直是一档占据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黄金档的大型综艺节目。2011年5月,在整个综艺频道改版和季播编排尝试的大背景下,《欢乐英雄》栏目全面改版创新,推出了以重温经典、向英雄致敬为主题的新版季播节目。每个播出季,在综艺频道的平台上,《欢乐英雄》以每晚黄金档2小时的时长,采用7天连播的形式播出。自五一播出季首次亮相以来,新版《欢乐英雄》在业内和观众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口碑。  相似文献   

4.
2014年是真人秀节目大发展的一年。类型细分多达二十余种,引进海外节目模式的机制逐渐成熟,季播成为常态。荧屏一片娱乐的风景之下,也看到有发扬成语、诗词、国学等中华文明精髓的娱乐节目。综艺娱乐节目的本土创新虽然艰难但有少量节目研发成功,并且取得一定的海外销售成绩。自2012年以来,国内综艺节目经历了从音乐选秀年到亲子年,再到各种竞技的体验年。娱乐欢歌的背后,出现节目创意猎奇和窥视的极限挑战与投资对赌的利益怪圈,导致了综艺节目原创发展的错向与节目生态的失衡。认准定位,坚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导向,才是各卫视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5.
马瑞 《新闻世界》2014,(8):46-47
专业化的综艺频道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系列频道中收视靠后,原创节目则依靠《开心吧》等搞笑哑剧抢占市场份额。这样的节目其内容和风格都不足以成为一个综艺频道的立足之本。作为综艺频道,开发自己的原创综艺节目才是长远之道。本文分析了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的现状,提出了综艺节目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了综艺节目专业化道路如何推进。  相似文献   

6.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内综艺节目战场依然硝烟弥漫,轻松娱乐的大综艺时代已经过去,"泛真人秀现象"成为中国电视荧屏上一道瞩目的风景,在这一环境下,浙江卫视《我不是明星》作为全国首档原创明星子女励志真人秀节目横空出世,位列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综艺类节目排名第一。不仅如此,该节目还成为2014年戛纳电视节唯一组委会官方推荐的中国原创电视综艺节目。可以说,作为国内首档自主研发的原创类真人秀节目,《我不是明星》的成功有许多值得探讨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潘曼 《新闻前哨》2013,(9):10-12
历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掀起唱歌类选秀节目的热潮,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紧随其后的推波助澜,伴随2013暑期的到来,地方卫视综艺选秀栏目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13档盘踞荧屏黄金档或十点档的综艺节目中,除了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其他12档均为歌唱类选秀节目。当前,除了一线卫视将"赌注"压在了暑期季播综艺音乐选秀上,不少二线卫视的同类节目也加入混战,一时间,电视、微博、视频网站、娱乐媒体  相似文献   

8.
自2013年起,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呈现出了爆发式井喷的景观,这也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以展示软性欢愉的综艺节目之林中,最近两年,三类别样的"硬"主题综艺节目异军突起,不少代表性节目颇具现象级节目的资质,这不仅使得中国电视综艺的性格更为完整,也深刻地建构了社会文化生态。由是,呈现强健的军旅类综艺节目、探问神性的科学类综艺节目、记录现实的医患类综艺节目,成为中国电视综艺大时代的注脚。  相似文献   

9.
郭卫东 《传媒》2015,(14):51-52
近年综艺热持续升温,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平均每季度都有近30档综艺节目上星,电视综艺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竞技、亲子、旅行等明星真人秀充斥荧屏,综艺节目进入全盛时代的同时,同质化现象也在日益凸显.而此时,在电视荧屏之外,数亿网络“原住民”聚居在互联网世界,他们对“年轻化”节目形态的强烈需求,已经成为培育综艺节目形态持续进化的土壤,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0.
徐桐 《东南传播》2022,(3):123-126
我国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在节目数量日趋饱和、节目模式日趋固化、受众注意力稀缺的情形下,如何在内容、形式与传播等方面推陈出新成为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既有研究多从节目形式、叙事策略、传播策略及受众心理等方面对某个或某类观察类网络综艺进行个案分析,对观察类网络综艺这一节目类型的创新研究关注较少。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归纳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特征、探讨创新发展趋势,以期为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1.
董杰  杨琳 《今传媒》2015,(4):66-67
国内各大卫视竞争激烈愈演愈烈,为获得更高的收视,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季播模式的引入已经成为了他们提高竞争力的利剑,相继运用“季播”概念“播出季”的形式,来更新类常年节目编排模式.本文从市场运营和媒体组织的角度及一个电视人的感受,分析了季播节目的制作、播出、编排、运营,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季播节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微综艺,是一种在综艺节目与短视频火爆背景下出现的综艺节目新形式。微综艺出现后,凭借自身的优势,表现出不俗的引流能力,引起各大平台、MCN机构、综艺制作公司的重视,逐渐形成行业融合新趋势。本文对这种新的节目形式进行剖析,明确其定义、类型,分析其优势以及发展隐忧,以期对今后综艺节目的内容创作和形式创新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秦晓华 《视听》2016,(7):149-150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节目中较为突出和典型的特点。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为了追求节目娱乐化的效果而安排的必要话语策略,最终以实现娱乐大众、提高受众文化生活、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如今在综艺娱乐节目中,主持人娱乐化的表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博受众一笑而已,而是要有能够将"高峰体验"带给观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弘扬传统文化是媒体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如何深入文化内涵、创新节目形式是当前文化类综艺发展的首要课题。《登场了》系列综艺以多样的形式在传播手段上进行了创新,赋予了人文综艺互联网时代的特色,使历史文化成为生动可感知的具体表达。本文以爱奇艺制作综艺《登场了》系列综艺节目作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探讨节目在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创新,最后提出了网络人文综艺节目的提升路径,为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梦轶 《今传媒》2014,(8):104-105
随着全民"娱乐化"需求的发展,综艺节目备受关注。自1962年台湾综艺开播以来,综艺节目便开始在中国电视荧幕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大陆综艺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大量引进国外优秀节目,并进行本土化改造,已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综合比较两地综艺的传播环境、节目定位及主持人特色来分析相似或差异之处,旨在对今后两地综艺节目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王丹宇 《声屏世界》2017,(10):33-35
在网络综艺节目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寻求内容陌生化和新鲜感已经成为各类网综发展转型的必须手段.本文以现象级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为例,从娱乐倒逼亚文化标出、节目中标出项翻转形成风格到最终重构亚文化地位这条逻辑链入手,深入分析了该节目将地下嘻哈文化融入中国主流流行文化市场的方法规律,试图为网络综艺的内容发展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非诚勿扰》看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新派婚恋节目<非诚勿扰>开播以来,受到极大关注.3月14日节目收视率已经达到2.61%,再创开播以来收视新高,更超越了同一周播出的综艺龙头<快乐大本营>,成为全国综艺节目的收视冠军.收视率也远远高出同一类型的婚恋节目.  相似文献   

18.
李泽铭 《传媒》2021,(2):55-56,58
近年来,《中餐厅》《向往的生活》《青春旅舍》等"慢综艺"节目开始成为国内新兴主流综艺节目,赢得了广大受众的认可与喜爱.韩国作为"慢综艺"节目的开创者,不仅种类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原创性强、特色鲜明,发展劲头迅猛.反观国内,虽然近年来"慢综艺"节目迅速崛起,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原创度低、广告过多、类型单一等,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鉴于此,本文归纳总结了韩国"慢综艺"节目的特色,客观审视国内"慢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慢综艺在综艺节目市场上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早期推出的体验类慢综艺仍是当前热度较高、品类较为丰富的慢综艺类型,随着节目市场的发展,这类节目也出现了利用明星流量的娱乐化倾向和同类节目扎堆的同质化问题。在市场渐趋饱和的态势下,如何突破“双化”问题并实现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转型突破,则需要节目更关注其差异化升级和文化价值深化。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青年生活分享节目《你好,生活》为例,通过梳理和分析节目在叙事主体、框架和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为当前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叙事结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体系,在节目数量和质量上得以不断突破但在发展之路上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回望我国综艺娱乐节目形态的嬗变之路以探寻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规律,以期能对国内综艺节目走出发展困境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