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问题"是指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最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能突破重难点、提纲挈领、直指数学本质、激励学生深度思考的、外延大的问题。数学学习从问题出发点,应用为终点站。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应用问题这四个过程以动态的形式促进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充满疑问、思考和积极探索,深入理解,灵活应用的课堂。"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这是数学教育在当前的一个发展趋向。那么课堂中该如何巧妙的设计"大问题",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步步为"赢"呢?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与描述,理解与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而,数学教学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某种角度讲,数学是乏"味"的,教师如何将数学教出"味",使学生喜欢数学、乐学数学,愿意参与数学活动,这一点应该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优化课堂教学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论在低年级,还是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加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作业负担太重了,每天作业都要做到很晚,像这种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却"堤内损失,堤外补",练习题不加选择,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这种现象已经不符合教学规律了,必须要进行改革,一方面从学校内部来说,传统观念需要改变。另一方面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进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好数学呢?一、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数感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中创设数学情境更是一门艺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毋庸置疑,"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时间,数学课堂"言必称情境","无情境不入课堂",情境几乎成了数学新课程最为重要的关键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样一种不良倾向,即教师对数学本质的关注正在减少,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热闹的情境背后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面对这样的境地,我们有必要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理性地思考。  相似文献   

7.
浅谈构建主义教学的数学教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学模式几十年一贯制,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是一种追求数学知识纯客观性的结果式教学,并一味追求行为主义指导下的数学教育的教化和训练。伴随着新课程实施中对数学知识观的教学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数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正确认识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性,灵活控制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进行了探讨,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荣华 《广西教育》2013,(33):57-57,61
教学细节,其实就是教学中的细末之处,它们往往被师生所忽视。然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是"细节决定成败",我想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课堂教学中能否处理好细节,也许就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可是一节课有那么多的细节,我们是否都要一一关注呢?如果有选择的关注,我们应该关注怎样的细节?笔者就自己的亲身实践谈一些认识和做法。一、联系生活,于细节处见"真实"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1.
有“数学味”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对数学教学要有“数学味”的认识日趋一致,然而“数学味”的内涵尚未有明晰的界定.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把握和调整教学行为,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关注“生活味”的同时凸显“数学味”呢?首先,有“数学味”的数学课,必须凸显数学知识与技能训练.凸显“双基”即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我国课堂教学的优良传统.然而,课改以来,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设置不明,导致实施过程中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或被冲淡,或被虚化,或遭失落,数学课堂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失去了“数学味”.在落实“双基”目…  相似文献   

12.
姬买计 《陕西教育》2009,(10):30-30
在我国目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并能形成深刻的理解,从数学的角度探索生产生活实践中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真切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使之形成数学知识重要性在思想上的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生。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祁娟 《考试周刊》2012,(7):69-70
如何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崭新课题。因此,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对于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数学教学方法,促进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14.
低年级数学教材图片丰富,形象生动,十分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然而数学语言和思考过程在书上却不多见。教师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教材特点,抓住数学的本质,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引领孩子们用心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品味数学的魅力,让低年级的数学课也充满浓浓的"数学味",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通过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提升数学课堂的"数学味"。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数学思考低年级学生数学知识比较匮乏,他们所具有的就是直接的生活经验,所以虽然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领学  相似文献   

15.
1.关注"教材信息",更应该关注"学生经验"
  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就具体的一节课来说,重要的一是教材信息,二是学生的经验,而教材信息必须通过学生的经验去内化、去"经验化",才能被学生所接纳,被学生所吸收,变成新经验。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将"教材信息"和"学生经验"有机的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数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断增加数学的信息量,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会生活"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所谓“数学味”,应该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注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当下,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的数学课上得越来越精彩纷呈,很多教学方式都被搬到了数学课堂上.但是小学段有些数学课堂的生活味越来越浓,数学味反倒显得有点淡.其实,数学的生活味和数学味的比例应该恰当,生活味浓了,会减少数学的严谨性;生活的味道淡了,会显得数学课非常严肃,所以,二者的关系应该处理得恰到好处.如何把"数学味"与"生活味"融为一体,我发现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高效课堂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传递,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更有生命的"对话"。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下去。  相似文献   

20.
<正>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部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花样多多。在诸多的因素融入课堂之时,不难看出生活味、语文味、信息技术味越来越冲淡了应该有的"数学味"。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话就是:"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怎样让数学课的"数学味"更浓些呢?结合听课调研的一些情况以及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