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这是发生在1943年苏中抗日战场上一个惊心动魄的真实事件。 秘密潜入的“不速之客” 1943年春,苏中抗日根据地面临的局势日益严峻,大汉奸汪精卫、伪江苏省政府主席李士群等,对我苏中地区实施“重点清剿”。  相似文献   

2.
陈其美     
《档案与史学》2011,(10):3-3
陈其美(1878-1916),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字英士.早年赴日留学,一九O六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负责策动长江流域的革命运动.一九一一年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任庶务部长.武昌首义后,在上海积极组织起事,十一月三日领导上海民军起义,光复上海.旋被推为沪军都督.一九一二年初,为派系权力之争,派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成功申请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后,上海就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样,上海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与世界同行同台竞争和发展的时机.  相似文献   

4.
高原 《档案时空》2007,(9):24-25
1937年,淞沪战争开战三个月后,上海沦陷.梅兰芳正住在上海的租界,原以为比较安全,谁知不久后就有日本人找上门来,要梅兰芳在上海电台播一次音.梅兰芳识破日军借以粉饰太平的诡计,就以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演出为由而拒绝了.  相似文献   

5.
杨浦:近代上海工业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浦位于上海市区的东北部,东、南面濒临黄浦江,横贯整个上海的黄浦江在此拐了最后一个弯后,与长江合流,浩浩荡荡汇入大海.沿江杨树浦路一带,上海开埠后划为租界之地,形成杨树浦工业区.如果要追寻中国城市近代工业史,那么上海便是一个典型,而以杨树浦为代表的浦江两岸的工业码头区,则是上海近代工业化的一个缩影,是上海近代工业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带,也是上海最大的工业码头区.上海之所以能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和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位于上海东北角的杨浦功不可没.可以说,杨浦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上海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杨浦近代工业的崛起作一历史考察,于今日上海工业和城市发展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上海,是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祥地,在上一世纪的前五十年,是中国的出版中心.新中国建立后,上海的出版业享有全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之誉.<上海出版志>以极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地客观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发展轨迹.上溯出版事物之肇始,下限至1998年,近千年上海出版业的兴衰、起伏,都记录在案."往事越千年",读<上海出版志>,不能不对上海出版业的历史辉煌,发出由衷的感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晚报.上海的新民晚报,是目前中国大陆历史最悠久的晚报,早在上个世纪的后20年就已经成为上海市民重要的"灯下客",读新民晚报是许多上海人的文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洋洋200万字的<上海出版志>(宋原放、孙颐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问世是上海出版系统的大事,可喜可贺!因为它是建国后上海第一部出版志,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兴衰与起伏,因为它全面地反映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与现状,因为它深刻地总结了上海出版业的经验与教训.读完全书,深感它有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犯华北,他们占领平津后,又准备攻占上海.日军在进攻上海前夕,即8月5日,蒋介石、汪精卫、何应钦等五人在军委保密室内召开了讨论军事的绝密会议.会议最后做出两项重大决定:一、趁日军主力进攻华北之际,国军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歼灭日军在上海的军舰和海军陆战队.二、为保证战役顺利进行,命令海军封锁长江下游江阴要塞.因为江阴要塞江面狭窄,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报业重镇上海,早在100多年前,新诞生的中文报纸就在竞争中成长起来.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为打开销路,每份报纸售价8文铜钱,而另一份办了十多年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的售价是30文.因内容和售价等方面不如<申报>,降价后亏损严重,<上海新报>在<申报>创刊5个月后停刊.此后20年间,<申报>独占上海报纸市场,并逐渐扩展到江浙及国内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11月24日,上海最大的国有图书发行集团--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以下简称上海新华)成功转让49%的股份,上海绿地集团以3.48亿元在包括香港TOM集团和上海宏普实业在内的3家企业中竞标成功,名列第一大股东.股份转让后,上海新华顺利完成第二步战略改制,从国有多元集团变为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这是全国新华书店系统首家产权改革成功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于伶(1907-1997),剧作家.江苏宜兴人.原名任禹成,笔名尤兢.北平大学肄业.1926年加入共青团.1931年参加左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担任领导工作.抗战初期,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文委委员,上海文化戏剧界救亡协会负责人,后赴重庆.建国后先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市文化局局长.80年代,当选为上海市作协主席.著有<于伶剧作集>、<于伶戏剧电影散论>.  相似文献   

13.
1931年1月7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主持下,会议撤销了瞿秋白、李立三、李维汉政治局委员职务,王明青云直上,连升三级被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任总书记向忠发逮捕后,叛变革命,蒋介石下令军统特务于1931年6月24日,将向忠发在上海枪毙.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担任党的总书记.他在上海东躲西藏躲了几个月后,最后于10月18日由上海去了莫斯科避难.  相似文献   

14.
洋洋200万字的<上海出版志>(宋原放、孙颐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问世是上海出版系统的大事,可喜可贺!因为它是建国后上海第一部出版志,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兴衰与起伏,因为它全面地反映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与现状,因为它深刻地总结了上海出版业的经验与教训.读完全书,深感它有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与南通分处长江入海口南、北两岸,近代之前,由于交通不便,两地较少联系.上海开埠后迅速成为全国经济中心,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拉开了两座城市之间在工业、商业、航运、金融、仓储、教育、影视文化、新闻出版等等众多领域互动的序幕.南通立足本地、依托上海,迅速成长为近代闻名的“模范县”,同时,对上海的早期近代化进程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上海印刷业在经历了改革、调整、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磨合后,于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快速发展,在新世纪初更是呈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2002年上海印刷业销售产值为181.3亿元,比2001年的销售产值155.5亿元增加了16.6%;2002年上海印刷业利润总额为14.6亿元,比2001年利润总额13.1亿元增加了11.1%;均超过了全市经济发展的平均增长速度.全市印刷业集团化发展步伐加快,如上海印刷集团公司、上海紫江(印刷)集团公司、上海包装造纸集团公司、上海界龙集团公司、上海烟草印刷集团公司、上海印钞厂等,这些印刷集团公司2002年印刷业销售产值总和约50亿元,占全市印刷业年销售产值约30%.  相似文献   

17.
<上海壹周>创刊于2000年10月12日,原是由上海的一张机关报--<上海文化报>改版而成.刚划并过来时,报纸只发行6000多份,人员十五六人,同时还负着60多万元的债务.但改版成<上海壹周>一年后,报纸就开始了赢利,经过两年的发展,报纸的发行量已突破20万份.更重要的是,在其目标市场中,已经建立起品牌个性和形象,和上海的其他两份报纸<申江服务导报>和<上海星期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18.
1 秦翰才.秦翰才(1895-1968),上海陈行乡人,幼时先后就读于三林学校、江苏省立松江第三中学.毕业后,任江苏教育会文书,1917年转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务科任秘书、通讯股主任.  相似文献   

19.
一、上海商界的爱国民族运动1926年9月,万县惨案爆发,当时帝国主义炮轰万县县城,并且对当时的中国普通民众进行了屠杀.这次惨案的发生,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极大愤慨,当时在上海的工商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上海工商界迅速成立了反日援侨会进行反抗.到了九一八事变之时,随着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消息传人,上海工商界又再一次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当时的上海反日援侨会就紧急召开会议.并且在会议之后的通电中,明确向民众呼吁"团结一致,共御外侮".  相似文献   

20.
柳霞 《编辑学刊》2005,(2):62-64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名仁,又名婴行.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1914年进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师从李叔同、夏丐尊,1919年毕业.1921年赴日本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开明书店的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美术教授.1924年与友人创建立达学院.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他一生著作宏富,述撰等身,并且有丰富的编辑出版实践,为我国近代编辑出版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