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德娥 《小学生》2012,(8):96-96
《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结合本^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应适当为学生增设数学实践活动,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以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走进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基本能力解决复杂问题,提高即将升入高职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根本。因此,研究数学问题的解题途径,探索解题方法及实践既是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是纠正以往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而轻实践的有效做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此,教师可从打造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及时归纳总结实践经验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将数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中增设了“实践活动”的教学栏目,而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对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当代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教学形态,既能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提升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是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丰富和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关注活动完整性、情境性、合作性以及仪式性等方面,提升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数学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实践活动是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但是一提起数学实践活动,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课外活动,而笔者认为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指课外实践活动,课内也可以进行。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实地测量的过程中,发现、获得、理解数学知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实践活动应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同时,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郭继红 《河南教育》2004,(11):26-2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设计好综合实践活动上,而且体现在每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上,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探索身边的实际问题等活动,不断提高实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进行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重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身边就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穴实验稿雪》明确规定,“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课改中备受关注的"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中的一个全新的内容,使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得到全新改变,具有操作性、趣味性、综合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还不清楚,认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般的数学活动课、兴趣课或复习课,所以要通过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进一步研究,增进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也指出,安排教学内容要注意增加灵活性,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这些以课题学习的形式阶段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作用,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结合小学教学第二册(五年制)新教材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四大领域之一,是具有综合性、思考性、操作性、趣味性的数学活动.但目前关于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还是比较笼统,只有相应的框架性目标与个别案例.那么,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探究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呢?笔者结合“长方体、正方体”单元教学,进行了系列活动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赵翠玲 《甘肃教育》2014,(16):115-115
正新课标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课程的加强内容,建议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证明,开展数学活动课,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以及提高综合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开展数学活动课的意义,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5.
沈立军 《辽宁教育》2002,(7):121-122
活动目的 1.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发展的综合性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有的实践性课程。它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活动形式多样,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如下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加的实践活动内容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素材。注重实践活动已是国际数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强调让学生“做”数学比“知道”数学更重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将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数学实践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  相似文献   

18.
景巧转 《考试周刊》2013,(53):79-7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小学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实践活动课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每次监测总结,老师们都会发现,部分孩子的实践活动能力很弱。怎么培养孩子的数学实践能力呢?我们重点做了有关"课堂实践"的课题研究。一、重视实践活动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就让学生动手做,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生活现实出发,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