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失落——保定莲池书院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定莲池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级书院,一度成为北方学术中心之一以及南方桐城派学术传播重镇.由于清政府的特别关注以及近代教育家吴汝纶为代表的一批名师主讲书院,莲池书院在义理词章的旧学教育、实学实用的教育调整中独领风骚,人才辈出;而且在新旧博弈,西学导入,新式教育代替传统教育的冲突、转型与改革、突变中也翘楚同类书院,引领晚清官立书院之潮流.但是,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形势以及桐城派思想未能有效突破传统学术结构框架而实现现代转换,致使莲池书院走向衰废,无力在改书院为学堂的进程中实现现代性再生,成为晚清书院近代转型中飘摇零落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
莲池书院是清代在保定设置的直隶省最高层次书院。在莲池书院的教学活动中,名师讲学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环境优美,师生关系融洽,特别是其供祀活动具备多种教育价值与作用。所有这些,都反映了莲池书院作为清代地方官方书院新旧交替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书院文化旅游是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旅游形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旅游的兴起,书院文化旅游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近十年来,学界围绕书院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传统、书院文化旅游的性质与价值、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书院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等展开了讨论,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了以书院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宋时期的书院经历了一个由兴而衰、再由衰而兴的曲折复杂的过程。探讨这一过程。对两宋书院兴衰原因加以分析对比,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嵩阳书院是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之一,得到宋代朝廷的大力支持,因其风景优美,区位优越,作用独特,吸引了众多鸿儒硕学前来传道授业。书院名师在阐释传统儒家经典的同时,注重构建新型理学义理,践行儒家伦理道德,形成一套开门教学、笃行结合、寓乐于教的独特教学方法,使嵩阳书院的讲学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在传道和育人方面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培养了一批优秀之才。  相似文献   

6.
书院自诞生以来,几乎贯穿于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对古代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特殊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盛行的教育背景下,我国传统的书院教育模式在当代仍然具有显著的特色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书院自产生以来,就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书院作为一种十分成熟完善的文化教育组织,是中国古代教育高度发达的象征,其对学术自由的倡导,道德教育的重视等,对当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办学模式、教育精神等方面对书院教育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书院始于唐、五代,兴旺发达于宋代,而书院的学术繁荣则在南宋.笔者通过对宋代书院的学术特色分析,论述了宋代书院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姚永朴是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师.他辛苦执教五十余年,经历了近代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书院、学堂、大学为阵地,潜心著述,培育人才,为桐城派在近现代继续保持一定的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封龙山是古代石家庄地区著名的文化名山,自汉唐至明清,封龙山书院林立,其书院教育颇具特色.尤其是知名教育家主持或主讲书院,造就了封龙山书院教育卓越的办学成效,从中展现出书院教育个案历史阶段性的内容及特色.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池州书院的发展及其对池州地区教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州书院的发展状况,总的来说与全国书院的命运大致相同,形成于北宋,昌盛于南宋和明代,终止干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古代书院对当地教育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书院的讲学活动和讲会制度以及养士课艺制度方面.书院的讲会制度活跃了当时的学术氛围,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2.
白鹿洞书院在我国书院史上所占的地位非常突出。与此相联系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虽然仅有432个字,但其中的"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内容却集中体现了朱熹的德育思想和修身理念,它是此前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即便在当今社会也仍然不失它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作为近代教育界一位不容忽视的代表,他的教育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实现书院教育和谐发展、人才培养和谐发展、学堂教育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三个方面。张之洞的和谐教育思想为当今构建和谐大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从先秦儒学开始,儒家就有重实践的传统。而教育不但是儒家实现其人生理想的重要渠道,而且是儒家对社会产生最大影响的途径之一。本文将从白鹿洞书院的复兴说起,探讨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家的理学教育主张和教育实践,并阐发理学思想与宋代重要私学教育机构书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官方是影响清代书院藏书的重要因素。朝廷颁赐、官员捐置作为书院藏书的重要来源和主要组成部分,指引着书院的意识形态,也代表了它的学术取向。  相似文献   

16.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特有的教育形式,而导师制最早实行是在西方,文章通过将书院教育精神与导师制中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联系起来,从书院教育中得到启发,对于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7.
陇南书院是道立书院,由巩秦阶道兵备道董文涣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创建。光绪三十年书院废止,改设学堂。陇南书院以治经与治事并举的实学为宗旨,加上有"陇南文宗"之称的秦州鸿儒任其昌主持,使之成为甘肃著名学府,对以秦州为中心的陇东南地区文化教育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是以书院为导源形成了不少地方名校;二是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三是倡导了一种经世致用的学风。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时期之后,许多大学借助书院这一新型育人平台开展廉洁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书院制育人具有"潜移默化,以文化人"的特点。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丽水地区丰富的地方廉政文化资源,在书院这一新型育人平台上,开展更加行之有效的廉洁教育。  相似文献   

19.
《宋故安定席处士墓志铭》由二程(程颐、程颢)门生刘立之撰文,李处遯书丹,记载了席彦正的生平家世、个人品行及其处士生活。墓志透露出二程先生的门生故旧及部分姻亲状况,对于了解二程先生的姻亲、社交以及宋代书法艺术、书院教育状况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书院产生于唐代,它源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即书院有官府和民间两大源头.宋代是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兴盛期,南宋则是书院管理体制得以确立的重要时期.南宋理学家和书院结为一体,赋予书院更多的学术教育理念,使书院承担起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鉴官方学校、禅林精舍、道家清规,形成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