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力测验的真正创始人,是法国的比奈(Binot,1857—1911),1903年,他发表了《智力的实验研究》,1905年,他与西蒙(Bi mon,1873——1961)合作制成第一个测量智力的工县,即比西量表。这个量表又经过1908年和1911年两次修订。一般认为,用比西量表来测量人的智力,是科学的智力测验的方法。因此在比西量表发表后,世界各国智力测验曾盛行一时,许多心理学家,结合本国情况对比西量表作了修正。在我国,1922年费培态将  相似文献   

2.
1904年,法国公共教育部部长委托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设计一种量表,以便对法国儿童的智力水平作出一种客观的评价。次年,他们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智慧量表》,从而开创了智力测验的先河,并且迅速地形成了心理测验的大潮流.但是,随着这一运动的不断深入,对它的非难也与日俱增。从目前来看,  相似文献   

3.
韦氏智力测验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力测验,又称一般能力测验或普通能力测验。自从1905年由法国医生比奈(A·Binet)和西蒙(T·Simon)编制成最早的智力测验工具——《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量表》以来,经多次修订,特别是经美国心理学家推孟(L·M·Terman)等修订后,更  相似文献   

4.
林革  张涛 《湖南教育》2006,(11):43-44
法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比奈和西蒙于1905年以后设计出了一种风靡全球的测量人的智商的量表,经比奈本人用这种表亲自测验,被判定为“笨人”的,居然有一位世界级的数学大师,他就是被称为“数学百科全书”的庞加莱.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们身边,当一些人考试成绩很好的时候,我们常常赞叹:"他的智商真高啊!"在我们的心里,早就把智商和考试成绩画上了约等号,好像高智商就是聪明的意思。很多人都通过杂志或者网络上的小测验,测过自己的智商,但是你真的了解智商(IQ)代表什么吗?高歌猛进的智力测验在1905年,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法国人比奈和西蒙制订了一套试题,专门给儿童使用,叫作"比奈—西蒙量表"。这份量表由30个测验组成,事先对大量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测试,根据  相似文献   

6.
王玉 《贵州教育》2009,(3):12-14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概述 自从1905年比奈和西蒙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智力测验量表,人类对智力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化,为数众多的心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见解: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结构说,桑代克的三因素说,瑟斯顿的群因素说,  相似文献   

7.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弗菜德·比奈和西蒙等人编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或称智商测试,测试的结果被称为“智力商数”,即IQ。它被认为可以准确测量任何人现实的或潜在的智力高低,由此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智力测验和标准化考试,并派生出了“一元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自从一九○五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制定了有史以来第一份智力测验量表后,随着测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测验对象也加以日趋详细的划分,再加上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人们对思维异乎寻常的强调,在国外,关于思维技能的专门化测验也就应运而生了.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本世纪五十年代率先提出"发散思维"的概念,这一概念深刻地影响着思维研究;他提出的智力结构三维学说,在美国以及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他同时着手进行思维测验量表的编制.下面是他亲自编制的测验人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9.
自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和西蒙(Simon)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智力测验量表以来,纸笔智力测验就成为人们甄别学生聪明与否的重要手段,并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3年,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Dr.Howard Gardner)指出,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纸笔测验测量的只是人们的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应该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是创造出有价值产品的能力.加德纳在《智力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传统看法认为,智力以逻辑和数理能力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一对师生——大胡子西蒙和米切尔如火如荼的“世界杯”足球赛火爆盛夏之后,“机器人”足球大赛的开启又让中学生们沸腾了许久。说到“机器人”足球大赛,不得不提到一家著名的玩具公司——乐高,许多学校正是用他们的产品来实现“机器人”的挑战与梦想。乐高公司的背后,还有两位在机器人教育领域功不可没的人物——西蒙·派珀特和米切尔·雷斯尼克。图1西蒙、米切尔师徒西蒙·派珀特(SeymourPapert)与米切尔·雷斯尼克(MichelResnick)是师徒,两人皆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作为数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以及近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11.
智商,是心理学智力测验的一个专门术语,即智力商数。 智力测验是19世纪60年代英国高尔通从遗传决定论出发,用统计方法研究人的智力差距而首次提出的。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两人合作,首先把智力测验用于学校。他们用文字、语言、图画、物品等形式,编成一套课题,要求受试者用语言、文字、动作来解答。然后,根据大量同一年龄儿童的“智力年龄”,编制成一套“量表”,作为衡量儿童的智力水平的标准。后来,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修订了《比纳—西蒙量表》,提出用“智力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作为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有条理的探究,最初被称为“实验教育学”。它与冯特(Wundt)1880年在莱比锡提出的“实验心理学”一词是相对应的。实验教育学是1900年前后由德国的拉伊(Lay)和梅伊曼(Meumann),法国的比奈(Bi-net)和西蒙(Simon),美国的赖斯(Ri-ce)、桑代克(Thorndike)和贾德(Ju-dd),瑞士的克拉巴雷德(Claparede),阿根廷的麦肯特(Mercante),比利时的舒依坦(Schuyten),英格兰的温奇(Win-ch),以及俄国的西科尔斯基(Sikors-ky)和涅恰耶夫(Netschajeff)建立的。在此之前若干年问世的三篇著作——德国心理学家普赖尔(Preyer)在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美国的斯坦利·霍尔(StanleyHall)在1883年发表的《儿童研究》和英国  相似文献   

13.
念怀西湖     
苏轼有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两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好美的诗句,好美的意境,真正的西湖,比诗更加动人。  相似文献   

14.
法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比奈和西蒙于1905年以后设计出了一种风靡全球的测量人的智商的量表,经比奈本人用这种表亲自测验,被判定为“笨人”的,居然有一位世界级的数学大师,他就是被称为“数学百科全书”的庞加莱.庞加莱于1854年4月出生于法国,他的幼年和童年极为不幸,医术精湛的父亲并不能带给他健康.他自幼就患有一种奇怪的运动神经系统疾病,写字绘画都很困难.5岁时他又患上了严重的白喉病,致使他的语言能力发展缓慢,视力也受到严重损害.所幸的是,他有一位有才华的母亲,使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养成了阅读和记忆的习惯,由此庞加莱的天资通过家庭教育和自我锻炼开始显露出来.他的大脑出奇地发达,尤其是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超众.他对事物的记忆具有迅速、准确、持久的特点,而且他拥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论外界干扰有多大,都不能使他的思维中断.上课时看不清老师的板书,无法记笔记,他就全神贯注地听讲,用心记在脑子里.他思索问题时思维高度集中,特别是数学问题,他可以在头脑里完成复杂的运算和推理.以至于后来,长篇的学术专业论文也是在脑子里迅速构思完成,几万字写出来能够不易一字,无需修改.1873年,19岁的庞加莱参加了巴黎综合工科学校的入学考...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据说穷人奈沙尔沿路行乞,有一天来到了巴格达王子巴梅塞(Barme-cide)的豪宅前,他鼓起万分勇气走进去想要讨一碗饭吃,没想到巴梅塞王子热情地表示,一定要好好招待奈沙尔。王子吩咐仆人端来水盆,请他洗手用饭,可是水盆根本没出现,奈沙尔无可奈何,只好装模做样,假装洗手。接着王子又叫仆人上菜,还招呼奈沙尔“别客气”,奈沙尔又对着空气,做出吃饭的样子。巴梅塞还要仆人端出陈年老酒,奈沙尔也只好佯作痛饮。最后,奈沙尔“醉意朦胧”地起身,高高举起手狠狠掴了巴梅塞一巴掌,喃喃自语说:“我真是不该贪杯,醉成这个样子!”因为巴梅塞实在太吝啬了,后来人们就把“巴梅塞”(Barmecide)比喻为“答应给人好处而不兑现的人”、“口惠而实不至的人”。而“巴梅塞宴会”(Barmecide’s feast)就变成“画饼充饥的酒宴”、“虚假的殷勤”、“佯装的好意”、“口惠而实不至的慷慨”等等。例如:His boss is a Barmecide.She promisedto raise his salary,but I thinkit was only a Barmecide’sfeast...  相似文献   

16.
智力是心理测验领域中比较难以解释清楚的一个词语。智力测验从产生之日起就由于公平性等问题受到普遍质疑。比奈编制测验的两个基本原理是年龄差异和一般心理能力。斯皮尔曼的一般心理能力模型提出,智力由一个一般因素(g)和多个特殊因素构成。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和完善,现代比奈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在评价学前儿童方面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西蒙数学教学法”是建立在“人类自适应学习”理论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数学教学的现代教学法.“5W2H”分析法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提出的“5W”模式发展而成的一种系统化分析方法.应用“西蒙教学法”与“5W2H”分析法组织教学,借助认知心理学原理和多维度的分析方法,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有助于改进公式教学.  相似文献   

18.
细说IQ     
IQ是衡量人的聪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学生对于IQ都非常关心。有的学生到处询问哪里可以做智力测验,有的学生则悄悄地做一些“在线智力测验”,匆匆地给自己的聪明程度“定位”,IQ高者自然欢天喜地,IQ低者往往悲从中来,于是诱发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剧。那么究竟什么是IQ?影响IQ的因素有哪些呢?一、什么是IQ?IQ就是英文IntelligenceQuotient的简称,中文意思是智力商数,简称智商。IQ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在同龄人群中的高低,它是衡量个体是否聪明、是否会成功的一个标准。比较经典的智力测验主要有:一是比奈-西蒙智力测验1905年,法国…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及西蒙(Simon)等人开创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以来,语言、数学、空间推理能力已被认为是决定一个人智能高下的标准。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博士及其同事在参与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学院零点方案(Harvard Project Zero)的研究中,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拥有包含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至少七种基本智能。这一"多元智能理论"有力地驳斥了传统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11,(1):158-158
一大早,西蒙和往常一样,看到萝拉就高兴地挥起手,从大大的围巾里露出一个可爱的笑脸。课间休息时,西蒙带着萝拉到操场的沙堆里寻找海盗的宝藏。然后西蒙说“来吧,我来扮演可怕的虎克船长!”“太好了,我就喜欢演彼得·潘!”萝拉高兴得叫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