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程分析是学校课程选择和课程调整的基础。校长的课程分析有助于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在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校长的课程分析集中在三个方面:关注课程目标;强调对课程文化的领导;关注时间、空间、学生、教师等因素的安排。校长要提高课程分析的水平,需要加强课程理论素养,积累课程研究经验;注重教师的课程管理作用,分析学生的成长需求;统筹学校课程体系,关注学校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赵亚辉 《陕西教育》2011,(1):F0004-F0004
本刊讯(记者孙永涛梅争利)“课程改革首先是学科教学,除此之外,考试评价、学生管理、德育工作,甚至后勤保障,都是课程改革推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月22日,在《教师报》高中新课改专刊委员单位校长联谊会上,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指出,要统筹兼顾,关注课程改革工作的各个方面,“专刊要指导课程改革,还应该向学科领域深入。”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现实中,校长听评课存在着凭心情、无重点、泛而浅、不走心等现象,甚至带来乱点评、一言堂的负面影响。校长听评课要把握住课堂中最重要的三个元素:教师、课程、学生,要关注教师的素养,要注重课程的设置,要关心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6,(8)
正如许多人理解的那样,“开发课程资源”确实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也是学校校长和教师课程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课程资源对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何意义?为什么要开发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如何处理学校所开发的课程资源与教材的关系?如何评判课程资源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这些问题在热火朝天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当下,应给予认真的冷思考。  相似文献   

5.
怎样增强校长培训的实效性?实践证明,如果只注重国家课程的开发而忽视参培者的内心需求,那么培训必定是低效的。本文就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如何开发符合参培者需要的课程即“校长本位”课程进行讨论。“校长本位”课程的概念笔者给“校长本位”课程作了如下界定:参培者在培训前与培训过程中,为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难题及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学习内容上的要求(显性课程);参培者在目标一致的学习中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后互相学习到的非预期性、非计划性的知识、观念、规范、态度等(隐性课程)。“校长本位”课程的开发“校长本位”课程…  相似文献   

6.
韩亚成 《上海教育》2007,(9B):48-50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指向是引领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按照全面质量大师克劳士比的“质量就是满足需求”的理念,个人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应该体现在如下四个层面:一是从学校整体发展内在需求这个视角来说,应该体现在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等“三型”课程的源头开发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三级课程”的事实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权力,部分下放给了学校,学校该如何利用这部分权力,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作为一个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承担哪些职责、该拥有怎样的素质?校本课程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以学校为基地,并与校外教育机构合作,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开发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供不同需要的学生选择。无疑,这会给校长增加一些新的职责。具体地说,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下,校长至少应承担如下一些职…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2006,(7A):12-17
站在社会的转型期,面对市场经济对人的观念、行为的冲击,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以至于我们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本源”究竟是什么?尽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下,每个人的理解与实践也不尽相同。 为期两天的“2006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落幕,来自苏浙沪三地的12位嘉宾校长相聚上海,与近百位校长代表、专家学一起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题下,围绕“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学校管理”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四个单元的讨论也许谈得还不够透彻,但它至少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育需要回归,需要走向朴素与纯粹。[编按]  相似文献   

9.
一“、课程领导”是学校领导的重要一环所谓校长的“课程领导”是校长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其指引和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活动行为的总称。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强弱、领导艺术的高低,决定着课程理念的转化程度和转化效率。1.观念更新——校长课程领导的“第一要务”。校长更新观念,含义有二:一是校长自身的观念更新;二是校长引领师生群体的观念更新。实现观念更新,校长要借助两条途径:一是学习理论,二是反思实践。校长要带领教师认真研读新“纲要”,践行新“课标”,明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管理、课…  相似文献   

10.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我们的课程理想能否转变为学生发展的现实。作为学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校长在新课程实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新课程能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于改革的理解、认同以及对于实施的积极领导。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校长作为行政领导者的角色。而在课程方面的领导角色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也就是说,对教材的处理,要在“调”“增”“删”三个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是主要决定、领导和责任人。校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对校本课程开发成效如何,以及学生、教师、学校能否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有怎样的理念呢?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有三项: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通过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而要真正完成这三项基本任务,作为校长必须关注如何提高自己的课程领导力、提高学校中层管理者的课程指导力、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在推进我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校长要提高课程领导力,课程规划必不可少,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涉及到很多人员,从课程目标的制定开始,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体系的确立等一系列环节中,校长、教师、学生这三个角色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这三个重要角色和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顺利开发校本课程,更有利于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倪中华 《现代教学》2010,(10):37-37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影响学校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关键性因素。要想使学校课程有高质量、高效能的表现,必须要有较高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与教师为实现共同的课程愿景而进发的一种思想与行为的能力。只有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才能使“减负”增效落到实处,更好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乃至于现在,我们往往更多地关注校长(本文中的校长均指中小学校长)的行政领导职能,给予校长相应的行政级别和待遇,为校长提供行政管理培训等,这本身没有错。但我们不能“浓化”校长的行政领导角色,校长也不能仅仅陷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之中,这是因为校长不仅仅是行政领导,还应该是“首席教师”和学术领导,尤其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校长除了要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外,还应具有较高的课程领导能力,切实承担起课程领导的职责。一、体现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方面1.课程机制课程专家施瓦布认为,学校应成立由校长、教师、学生代表、社…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的优化配置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本文分别从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社区人士五个角度,对校本课程开发中“人”的作用及其功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乃至于现在,我们往往更多地关注校长(本文中的校长均指中小学校长)的行政领导职能,给予校长相应的行政级别和待遇,为校长提供行政管理培训等,这本身没有错。但我们不能“浓化”校长的行政领导角色,校长也不能仅仅陷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之中,这是因为校长不仅仅是行政领导,还应该是“首席教师”和学术领导,尤其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校长除了要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外,还应具有较高的课程领导能力,切实承担起课程领导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是我校老校长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最有深度和极具现代性的部分,是我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型和拓展型课程开发中,我校提出了“做有创意、砺志求真”的开发原则,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研究过程,探索研究方法,磨炼意志品格,养成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生活——物理——社会——谈物理有效教学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物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笔从“善用学生生活体验”、“借用身边资源进行科学探究”、“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三方面。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实现物理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