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已经夺走了成千上万的生命,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的遗传物质为RNA(核糖核酸),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HIV有多种变异体,  相似文献   

2.
日、英、美等国科学家报告称,开发艾滋病毒(HIV)疫苗可能比想象中更加困难。因为HIV不仅会对抗病毒药产生抗性,而且会进化产生规避人类免疫系统的方法。研究人员在来自9种人群、共2 875名HIV感染者身上检查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突变体与HIV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人员最初聚焦的是已知能减轻患者感染的HLA-B51,但研究人员发现,在携带HLA-B51的患者身上,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团队在2015年6月15日的学术期刊《艾滋病研究和人类逆转录病毒》上发表了题为《缅甸北部一株新HIV病毒重组株CRFR01_AE/B/C的接近全长的鉴定》的论文,介绍了对一位缅甸籍长途卡车司机身上发现的新艾滋病病毒(HIV)测序的结果。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变异病毒株是世界上最复杂的HIV,比之前最复杂的其他各种HIV-1病毒株亚型还要复杂。  相似文献   

4.
<正>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人类与艾滋病的关系就处于这种危险的局面,因为艾滋病病毒(HIV)有很好的藏身术、隐身术和变异术。所谓藏身术是指,HIV善于找到人体的许多部位、组织和器官栖身下来;所谓隐身术是指,HIV不仅有地方躲藏,而且还有深藏不露的隐身手段。除此之外,HIV还有另一个绝招,即变异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异,让免疫系统和药物难以攻击它们。由于HIV有藏身术、隐身术和变异术三种"战术",人类难以发现和消灭HIV。躲在大脑中的HIV尽管人们都知道HIV入侵人体后是躲在人体的细胞中,但是,人体如此大,细胞如此之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13,(1):80-81
美借助基因修改HIV成功治疗白血病患者据报道,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医生宣称,他们从病魔手中成功夺回了一个罹患白血病的7岁女孩的生命,赢得这场胜利多亏了一个可能会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帮手"——经过基因修改的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不过,主治医生强调,治疗过程不会出现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医生们将HIV中引发艾滋病的因素剔除,借助这些经过基因修改的HIV,艾米莉自己的免疫细胞占据了  相似文献   

6.
文章统计了HIV全序列中所有不同长度的重复序列,并分析了其重复序列的AT/GC含量。研究发现:(1)重复序列出现的次数n与出现次数为n的重复序列总数N(n)之间存在power-law关系,这表明在HIV全序列中,只有少数重复序列会出现很多次,大部分重复序列只会出现少数几次;(2)HIV全序列中的AT含量高于GC含量,并且对于不同长度K的重复序列,100%AT含量的重复序列总是多于100%GC含量的重复序列,最长的100%AT含量的重复序列比100%GC含量的重复序列要长,这表明HIV全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可能经受了更多的AT压力。通过对HIV全序列中的重复序列的分析,进一步讨论HIV进化历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法国的吕克·蒙塔尼是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原因是他和另一位获奖者法国的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发现了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但是,还有一位当年也独立发现了HIV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盖洛却榜上无名。而当年蒙塔尼曾指控盖洛剽窃他的研究成果。盖洛的落榜是与多年前的官司有关吗?  相似文献   

8.
HIV蛋白质tat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损害。现在已发现一种可能有助于解释艾滋病毒如何复制和怎样损害细胞的线索。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含有一叫做为tat的基因。研究人员早就知道,当tat在受到感染的细胞中被激活时,它所编码的蛋白质便会进入到细胞核内并促使病毒大量复制,这也许是由于激活了叫做启动子的病毒基因组片段(启动子本身能刺激HIV的其他基因)所致。  相似文献   

9.
<正>一、艾滋病新发感染率的应用无论是全世界,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都非常希望得到它们的(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新感染人数,从而计算出新感染率(或者叫新发感染率、发病率Incidence)。这样就能够清楚地了解HIV在人群中的传播方式、确定高危人群、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和最有效降低人群中HI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广闻博见     
艾滋病毒有致命弱点美国研究人员在艾滋病毒(HIV)的表面发现了一处易于受到抗体攻击的地方。科学家可以针对这个薄弱点研制出防止艾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80年代初,5例同性恋者死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引起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重视。仔细研究后,CDC认为,这是一种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的新型疾病,将其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1983年法国学者Mon-tagnier最先发现这种直接损害机体免疫系统的病因是一种嗜淋巴组织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随后将其定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迄今确认HIV有两种,即HIV-1和  相似文献   

12.
封面故事:壁虎竟跟贻贝粘到了一起;封面故事:炎症性肠道疾病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HIV病毒载量与人类基因变异有关;大脑上瘾中心中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Salvador Dolly为了鉴定自己是否适合生育,提供了基因例行检验血样.负责检验的高级基因检验公司(Advanced Genetic TestingCompany)将富余的血样卖给了NuGenEra生物技术公司.后者发现Dolly的基因竟然能抗艾滋病毒(HIV).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艾滋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起源,英、法、美三国科学家组成研究小组,历时7年,通过检验非洲西部喀麦隆丛林的黑猩猩的粪便,追查到它们体内的艾滋病毒。研究发现,患病的黑猩猩大都生活在喀麦隆的南部。其中,萨那加河流域的黑猩猩感染的SIV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和人类HIV病毒最相近。正是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令科学家相信,人类的HIV病毒就是来自非洲的野生黑猩猩。令科学家兴奋的是,此项研究或许能够为科学家研究SIV基因的演变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从而帮助科学家们了解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如何与体内的SIV病毒“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5.
追踪SARS,即非典型肺炎病原体的战斗被视为是信息时代利用因特网资源共享,同心协力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时,研究人员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追查到导致该病的元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而且又用了好几年时间才破译了HIV的基因,再用了15年时间才发现了一些部分有效的治疗AIDS的药物。但是缉拿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病原体却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并完成了对基因组的测序。目前,加拿大科学家正  相似文献   

16.
病毒致癌学说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得以验证,并在21世纪初加以确立,从而加速了人类征服癌症的步伐。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艾滋病毒(HIV)的发现人--法国学者吕克.蒙塔尼埃与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天梯”的幻想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 -1895)在他的著述《进化与伦理学》中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儿童故事“杰克和豆秆”,这是一个关于豆子的传说:它一个劲地长,耸入云霄,直达天堂。故事中的主人公小杰克,顺着豆秆爬上去,发现宽阔茂密的叶子支撑着另一个世界, 它是由同下界一样的成分构成的, 然而却是那样新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06,(17):10-10
封面故事:人造神经运动装置;封面故事:食物链的复杂性与稳定性;封面文章:蜜蜂及其授粉植物的多样性住下降;本期专题:HIV/艾滋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艾滋病疫苗研发策略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艾滋病是人类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的最重大挑战,严重危害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2005年底公布,目前全球存活艾滋病和HIV感染者(HIV/AIDS)总人数已超过4000万,已死亡的艾滋病病人累计超过了3000万名。至2005年12月底,我国累计报告H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最新出版的一份传染病更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全世界共有3420万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比一年前的3350万HIV感染者略有增长。从某种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