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苏联首都莫斯科郊外,有一幢式样古怪又颇为宽敞的别墅,叫索斯诺夫卡。苏联著名英雄、数次荣获苏联最高军事勋章——胜利勋章的朱可夫元帅就住在这里。1958年,朱可夫正式退出了政治舞台,开始了退休后的晚年生活,每日以打猎、钓鱼和写自己的回忆录消磨时间。偶尔他也出现在莫斯科街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在远东地区发生的唯一的大规模战争,涉及到美国、苏联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其中,苏联参战具体情况一直是个谜。为此,俄罗斯专家戈巴雷夫查阅了美国和俄罗斯等地大量档案,将一些情况披露出来,内容包括苏联被迫卷入战争、苏军秘密拟订对美军作战计划、协助中国对付美军原子弹和帮助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作战等。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苏联对华军事援助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之苏联对华军事援助,由于战争期间中苏两国政府均曾播迁,文件分散乃至被焚,加之中国专司对苏易货贸易的行政院对外易货委员会经管人员遗失单据事时有发生,致使不少苏联运华物资无案可稽。因此,直至目前,对苏联援华军火及各战略物资之品类、数量、价值,仍无精确统计问世。而对诸如苏联对华借款笔数、金额,苏联援华军事顾问、教官、军事工程技术人员、航空志愿队员以及其他来华服务人员数量,其在华为抗日捐躯者若干等等,亦只有粗略估计。这不能不给苏联援华抗日史的研究带来相当困难。有鉴于此,笔者首先从苏联援华军火这一主线的相关史料梳理起,此后再逐步旁及其他,冀能对苏联援华抗日史的深入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的指挥官之一。1958年9月,退役后的蒙哥马利在反省他的军事生涯时发现熏用战争消灭战争以取得和平的想法是一种幻想。他苦苦思索,希望找到一种结束纷乱状况并使世界和睦相处的方法,但没有结果。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东方,并大胆预测,未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苏联及共产国际积极支持中国大革命,例如创办黄埔军校、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大革命等.此外,苏联成立了培养中国革命者的学校,还责成军事院校招收中国学员,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大批军政干部,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多年后,曾经留苏的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特意写下"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的诗句,成为那段历史的有力见证.  相似文献   

6.
从外交部近两年解密的部分中央高层领导外事活动档案中获悉:20世纪50年代,彭德怀元帅曾两度率团出国,对苏联,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等9个前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保卫新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中国和朝鲜两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最终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8.
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保卫新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志愿军得到了中国和朝鲜两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最终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9.
一、李普曼冷战思想的提出 1、国际形势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击希特勒的崛起,苏联和美国结成了同盟,然而这种同盟在战后却难以维系.第一,战争对每一个国家的影响不同,最初把精力集中在太平洋战争上的美国,通过战争变得繁荣;相反,苏联却承受了欧洲战场的主要压力,经济民生等社会方方面面都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第二,欧洲是世界工业的中心.战后美国占领西欧,苏联占领东欧,德国被一分为二,这为此后的领土争端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0.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58年9月,退役后的蒙哥马利在反省他的军事生涯时发现,用战争消灭战争以取得和平的想法是一种幻想.他苦苦思索,希望找到一种结束纷乱状况并使世界和睦相处的方法.蒙哥马利于是把目光投向东方,并大胆预测,未来世界和平的关键可能在中国,因此他想到中国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11.
史诚 《北京档案》2004,(6):36-37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58年9月,退役后的蒙哥马利在反省他的军事生涯时发现,用战争消灭战争以取得和平的想法是一种幻想。他苦苦思索,希望找到一种结束纷乱状况并使世界和睦相处的方法。蒙哥马利于是把目光投向东方,并大胆预测,未来世界和平的关键可能在中国,因此他想到中国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5月9日,是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日。这段历史对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说,是永生难忘的。一位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战士深有感触地对青年读者说:“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我们还在上中学。有一次,当老师让我们听写“伟大的卫国战争”这个词时,大家全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伟大的’是大写还是小写?‘卫国’和‘战争’呢?后来,当我们经过战争的洗礼,同祖国一起历尽艰辛之后,几乎连想都不用想。就用大写字体庄重地书写出‘伟大的卫国战争’这个词来。”如今,“伟大的卫国战争”,不但用大字书写在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史册上,也深深地铭刻在2亿6千万苏联人民的心里。  相似文献   

13.
波士顿交响乐团与美苏关系 1956年,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率先成功赴苏联演出。第一场音乐会被安排在列宁格勒,乐团特意演奏了苏联国歌,在演奏美国国歌时,苏联观众纷纷起立鼓掌。就在这一年,美苏关系开始出现解冻迹象,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开,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大会报告中提出,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在现代国际条件下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4.
米格战机从城市上空呼啸而过,防空导弹拖着白烟飞向天空,有人惊呼“这简直象战争影片!”人们敬佩的铁托元帅的故乡在他去世11年后竟成了烽火硝烟的战地。本文用许多翔实而鲜为人知的故事细节,给您描绘出南斯拉夫今天的实况。  相似文献   

15.
1945年5月9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苏联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岁月流逝,40年后的今天,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40周年之际,回忆苏联新闻工作者在严峻战争年代的战斗经历,了解苏联报刊在宣传、鼓动、组织苏联人民争取胜利方面所建立的业绩,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事。转上战时轨道1941年6月22日清晨四点钟,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突然侵入苏联国境,狂轰滥炸苏联城乡,和平生活被破坏了,幸福的欢笑静寂了。当天,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发表关于敌人进攻苏联的广播演说。这个广播演说登在第二天《真理报》第一版上。苏联人民听到了奋起  相似文献   

16.
用语准确,可以使文章增色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不仅会搞出笑话,甚至还会闹出官司。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用语准确呢?在通常的情况下,要注意和把握住以下四点:追根求源,准确地陈述事实准确地陈述事实需要作者追根求源,下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功夫,准确地核对事实真相,真实地将客观事实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新华社原副社长李普,一次在撰写一篇关于刘伯承元帅的特写时,就遇到这样一件事:刘伯承元帅24岁在讨伐袁世凯的战争中,失去了一只眼睛。传说  相似文献   

17.
朝鲜战争中,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斯大林和毛泽东就看出,金日成已经抵挡不住美军的进攻,如果苏、中不出兵援助,金日成就完了,美国就会占领全朝鲜。斯大林有他的打算,他不想让苏联出兵和美国直接冲突。当时苏联刚刚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久,  相似文献   

18.
谢飞 《传媒》2015,(4):50-52
20世纪80年代末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全面推行“公开性、民主化”政策,媒体自由度不断地放宽,俄罗斯电视屏幕上涌现出大量从欧美进口的战争片、恐怖片、真人秀和包含暴力内容的节目.苏联解体后,媒体进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时期,追求收视率,如何吸引观众成为电视业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10,(39):60-65
从一开始,刚从战争废墟上建立了新政权的中共并无意卷入一场新的战争。然而,美国把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朝鲜半岛的战火有蔓延至中国之虞,而同床异梦的苏联老大哥时时刁难、考验……在种种因素作用下,中国决定出兵援助自己的邻邦朝鲜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热销战争题材图书的时候,“间谍题材”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事实上,在战争的阴云笼罩下,美英联军与伊拉克交战双方就是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的战争”——“间谍战”。以下就介绍一些相关方面的好书。 世界各国的政治生活中都曾用也将继续使用间谍与反间谍手段。很遗憾的是,许多国内外的记者和政论家对苏联间谍的特别行动乱加评论。因此,现在已到了客观评价苏联70多年来特工机关和现在俄罗斯情报机关进行的所谓“秘密行动”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