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庄周梦蝶"——文学之美 《庄子·齐物论》讲述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哲学故事——"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这样的: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蝴蝶觉得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6,(1):30-34
庄周蝴蝶梦,作为《齐物论》最后"压轴"的段落,文字简洁,寓意却非常深邃。庄周化蝶,而蝴蝶又是由毛毛虫羽化而来,隐指人只有"丧我",例如去除自身的贪婪和自以为是等,才可能获得逍遥自在的生活。蝶化庄周,表明人在幻想过后还是要无奈地面对残酷的现实,还是要寻求现实的解脱之道。庄周与蝴蝶间的相互转化,从最为宏观的角度看,表征着世间万物的相互迁移与变化无常。庄子使用"物化"一词反映这种转化,但是,"物化"一词却又暗含着顺物之化而与道俱化的思想,而这又是对于《齐物论》的主旨、乃至庄周蝴蝶梦的根本寓指的高度概括与升华。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史有三个很有名的美梦,是指点人生学的妙文。一个是庄子的蝴蝶梦;一个是邯郸梦;一个是唐人李公佐的南柯梦。蝴蝶梦出自《庄子》第二篇《齐物论》。齐物就是平等,而事实上世界万物不能平等。这一篇的最后,原文是:“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学,则蘧蘧然周与,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同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正在飞啊飞,真是自由自在。这个时候,我只晓得我是蝴蝶,不晓得我是庄周。等到突然梦醒,我变成庄周,不是蝴蝶。究竟梦里的蝴蝶…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里,有三个很有名的梦,即蝴蝶梦、邯郸梦和南柯梦。 蝴蝶梦出自《庄子》第二篇《齐物论》结尾,原文是:“昔昔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依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名庄周,此段大意是:“我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飞啊飞,真是自由自在。这时我只晓得我是蝴蝶。不晓得我是庄周。等到我突然梦醒,我变成庄周,不是蝴蝶。究竟当我做梦时是蝴蝶不是庄周,还是现在我是庄周不是蝴蝶?究竟蝴蝶是我,还是我是蝴蝶?哪一个是真…  相似文献   

5.
庄子与卡夫卡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思想方法的两位文学大师。表面上如此巨大的差异,却使他们在精神、艺术上的某些相通之处显得更加意味深长。庄子《齐物论》中结尾的一篇是“化蝶”,说庄子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飞舞,自在惬意,浑然忘记了人间那个痛苦的庄周。忽然醒来,又恢复了庄周的身体和记忆,他感到迷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一部先秦时期庄周参与百家争鸣的著作。而《齐物论》恰为其思想总纲,《天下》则恰为其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对诸子百家所持的态度和对自家(道家)的审视与剖析。  相似文献   

7.
“物化”一词,见于《齐物论》末章:昔者庄生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物化”作为体现庄子哲学特征的重要概念,引起了古今庄学研究者的分歧理解。因  相似文献   

8.
庄子《齐物论》篇中涉及齐"物论"思想。"物论"就是以儒墨两家为代表的百家争鸣的情态。庄子针对"物论"不齐的情形,分析"物论"不齐的原因,进而认为从道的角度讲,物论本齐,各任其性,各其分,"齐物论"思想的主旨是"听其不齐而自齐"。  相似文献   

9.
《齐物论》是《庄子》内七篇中最重要也最难解的一篇。自古以来,对"齐物论"三字的理解和读法就存在歧异,有认为"齐物"连读的,有认为"物论"连读的,有认为"齐物"而兼"齐论"的,莫衷一是。显然,"齐物论"的读法取决于如何理解,而如何理解取决于全文的主旨要义。如果把《齐物论》置于内七篇的思想整体中来探究,会发现物我关系是《齐物论》行文的基本线索。物我对立是庄子力图要超越的,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是"万物齐一",而是从根本上做到"吾丧我",以臻于"未始有物"的至人之识度。经由"吾丧我"而来的,是根本无"物"可言。因此,"齐物论"只能理解为"齐同物论",相应地只能是"物论"连读。  相似文献   

10.
面对命运的捉弄,庄子采取了一种顺应的态度,呈现出一种悲态人格。庄子的这种悲态心理在《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一段中有所反映:从形式来看,庄子用梦的形式来寄托他的思想,而正是这种形式暴露出他的悲态心理;从内容来分析,蝴蝶又是庄子精神境界的象征,蝴蝶的引用也透露出他的悲态心理;最后一个终极提问,将庄子的悲态心理暴露无遗,将它提升到了一个绝对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齐物论》为庄子内篇中重要篇章,体现道家哲学的中心思想,历来认为是庄子自。根据司马迁《史记》没有记载此篇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再通过《齐物论》与《老子》、《慎子》等比较,其言论多有相类之处。从作年代看,《淮南子》有关言论为《齐物论》作注,《齐物论》产生不迟于《淮南子》;从《齐物论》综合《老子》、《慎子》及公孙龙子诸说看,其作年代不得早于战国晚期,可见《齐物论》非庄子自。  相似文献   

12.
人生如戏     
每每看过一部喜剧,想象人生每天这么快乐该多好;看过一部悲剧,陷入悲痛中许久不能自拔;看过一部生活剧,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恍惚间,到底是我在看戏,还是我在演戏。我想起流传甚远的庄公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  相似文献   

13.
在“庄周梦蝶”中,庄子提出了一个疑问: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庄周提出一个认识论上的观点,即如果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那么庄周就是主体,蝴蝶是客体;反之蝴蝶就是主体,庄周则是客体。庄周与蝴蝶在这里是一种双向的主客体关系。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提出这种打破认识论一般规律的观点,而这种观点中折射出的思维模式影响了中国不少文学作品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齐物论》为《庄子》内篇中之重要一篇,体现了道家哲学的中心思想,历来认为是庄子自著。任继愈同志在1961年第二期《哲学研究》发表的《庄子探原》中指出:“《庄子》内篇七篇不是代表庄周的思想的著作,而是西汉初期黄老文学某个支派的著作。”然而这一新观点未能为学术界所接受。张德钧先生在1961年第五期《哲学研究》发表的《<庄子>内篇是西汉初人的著作吗》一文中指出:“任先生文章的全部论证,实际没  相似文献   

15.
齐人物论     
写在前面《齐人物论》看起来和庄子的《齐物论》很相像。但这里的“齐”却是权衡、比较的意思,和庄子的“齐”南辕北辙;署名“庄周”的也是张远山、周泽雄和周实的一个三人组合。《齐人物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意气风发。这种快意的点评在这个充斥着虚假和流言的批评界里很让人耳目一新。在对着这精神盛宴大快朵颐的同时,我们不妨也学会纵情读书,从容做人。丹枫周涛《老父还乡》(随笔)我喜欢好斗的文字,一般也不习惯(甚至不屑于)用是否炉火纯青作为评价文人优劣的标准,如此,周涛铁匠铺开张般的写作,便能让我得到相当的阅读快感。他的文字…  相似文献   

16.
《齐物论》是表明庄子思想的最主要的篇章之一,它立足于虚无之道,论证了万物齐一和物论齐一,长期以来,人们对“齐物论”的涵义有不同的解释,本文通过对“齐物”不同含义的剖析,透视庄子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次,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那是一只多么可爱的蝴蝶呀!翻动着小翅膀在花丛里飞呀飞,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周。突然醒过来,却发现自己还是庄周。这就真不知道,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个故事非常精彩。原文是:昔者庄周梦为胡蝶(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相似文献   

18.
"三籁"与"吾丧我"两者间看来似乎毫无关联,《庄子》研究者均未注意到这个问题,实则三籁之喻正是庄子对于"吾丧我"情况之解释。本文尝试根据《齐物论》文本对"三籁"与"吾丧我"关系做以梳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庄子内篇的一个本体性的哲学诠释。彰显七篇包含的辩证发展的前提:宏观超融的道的观点引发了齐差异万物于一同的论述。过去对齐物论的说明争论可以由《逍遥游》作为起点来加以解决:齐物论者,非齐天下的物论也,而为齐天下之物之论;此处应显示出本体诠释的整全性而不必陷入个别经典诠释的质碍之中。齐物之论有其前提,也有其后果,如此方能说明齐物论后五篇的辩证发展,形成了对庄子内篇的整体的本体辩证的深入理解,为庄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汉学家或汉学派A.C.Graham等对庄子文本的某些看法进行了批判的回应。为了论证此观点,本文先从庄子其人处入手,进而分析了《庄子》与《老子》、易学、禅学的思想异同。《老子》以简易的方式发挥了有无变易之"道",而《庄子》则运用"寓言""重言""卮言"以更细致地、更扩大地强调了"道"的曲折变化;仍能统一宇宙变化的真实感与无常感,导向禅学中变中见常、常中见变的智悟。从以上的比较之中,可以凸显《庄子》既出且入的本体辩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贯通对《庄子》内篇七篇的整体理解:《逍遥游》与《齐物论》作为七篇中的本体思想原理,从整体与个体的层面上发挥了本体之知,之用,之行。本文因而彰明了内篇七篇中道与人的本体之知见与用行之合一,形成了《庄子》的本体辩证哲学。  相似文献   

20.
《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篇章,它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一个特色,就是问句特多。一篇文章,问句竟达数十,显然是刻意为之,也应该与庄子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本文归纳《齐物论》中问句的类型,结合庄子思想的特点,揭示庄子运用不同类型的问句所起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