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能力的形成,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抓好中学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那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可以使用哪些招数呢?一、积累素材。夯实基础有的学生怕写作文,遇上写作文,冥思苦想,  相似文献   

2.
纵观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最薄弱的还是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害怕写作文,写作文困难的现象,究其根源是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感到畏难。小学生作文的这种畏难心理已经成为影响小学作文教学.阻碍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龚芬妮 《现代语文》2014,(1):130-131
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工具,通过作文教学来提高学生写作文的能力,进而培养和提高日常理解和沟通的能力。由此,要让作文教学逐渐步入正轨,在学生写作文之前,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4.
纵观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最薄弱的还是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害怕写作文,写作文困难的现象,究其根源是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感到畏难。小学生作文的这种畏难心理已经成为影响小学作文教学,阻碍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才能令学生不怕写作文,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才能使他们乐于写作文。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可当今的作文教学现状是课本上只有一个大概的要求,或者说只有一道题目,缺乏统一的教材,教学的随意性很大。很多老师苦于作文指导课没有教材没有内容,觉得难上。很多老师经常是布置一道作文题,然后大概讲一下作文要领就让学生动手作文了。结果是学生没有素材没有感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记流水账,干巴巴没有文采。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痛。  相似文献   

7.
颜世进 《文教资料》2011,(30):90-91
作文教学本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手段之一,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半壁江山”。但近段时期以来.写作文却成了学生们的“头疼”大事,教师们常常束手无策,眼看着同学在那儿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恨不得马上给学生代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认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写作文与生活脱节.缺乏生活底蕴,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写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性体现,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但是,学生不会写作文以至于怕写作文,成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怎样才能使学生爱写作文、乐写作文,就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改进作文教学本身做起,以便于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提前起步,打好基础我认为从小学生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抓,在学生学习字母时,可以让他们根据图画说一句简单的话,等学生学习生字后,再让他们用生字说一句话;到二年级时,就要求学生用所组的  相似文献   

9.
校外课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小学中,学生不爱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情况日益突出。探索在校外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写作文的兴趣,让学生轻松写作文。  相似文献   

10.
“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来。”这正是小学生写作文时的内心写照。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写作能力是认识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等多项能力的综合体现。大多数学生觉得写作文无从下手,再加上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作文教师改”,  相似文献   

11.
罗斌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112-113
何其芳解放区时期的文学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着明显的分期和裂痕,这种断层似的的文学转变现象,在当时特定的话语语境下既典型又独特,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关注。试图通过对何其芳文学创作阶段的重新界定,从而把注意力集中于其转变的困顿过程和艺术呈现,进而探讨其文学转变和自我抒情委顿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弗罗斯特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大多是以农村为背景,语言简洁凝练。对家乡自然景观的迷恋,这一主题颇受生活在19世纪的爱默生的影响。但是弗罗斯特又不完全复制,而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即透过诗歌的表层,你可以感受到他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的创作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创作生涯长迭40年之久,若以其作品主题的形成和人物的成长历程为观察点。则其创作道路可分为三个阶段:感受人生的痛苦和虚无、抗拒人生的痛苦和虚无以及超越人生的痛苦和虚无。海明威创作思想的形成源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存体验,它既是海明威“硬汉子”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更是海明威人生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庄子》通篇以寓言为其言说方式,这使其与《老子》明确的区分开来,也使它在科学上、美学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通篇以寓言为其言说方式的原因在于:其身份和职业所造就的语言风格、心性品质和思维模式;对"道"的"本体性、至大性、徐无形"理解和感悟;对语言的主观性、片面性和滞后性等特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王绩以其疏野质朴,清新自然的诗风卓立于初唐诗坛。历经隋唐两朝的王绩,诗文创作不论内容还是艺术风格以及其表现手法,在当时都自成格局,独树一帜。王绩在创作上对唐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主要体现在推动情景进一步的交融、对诗歌律化的推动及语言的口语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吕祖谦是南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多侧重于其哲学思想,有关他的文学创作只是略有所及,至今未受到足够重视.从上述思路出发,本文试以吕祖谦为文学研究对象,主要以其诗歌创作为研究核心,以期能充分认识吕祖谦在宋代文学史以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沈从文的早期创作中,缺失性体验具有整体性影响。缺失性体验不仅是沈从文最初走上创作道路的深层心理驱动因素,而且潜在地规约着沈从文对于题材的选择、创作格局的形成和艺术风格的建构。另一方面,沈从文的早期创作基本上是以自我抒写为中心而展开的,自我形象成为其早期创作的主体形象,这也与沈从文的缺失性体验直接相关。从缺失性体验这一特定的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沈从文的早期创作,不仅可以发现沈从文步入文坛的复杂心路历程,而且可以把握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冬婴是重庆当代诗人创作中比较勤奋者之一,他的取材主要是倾向于乡村物象,不凡也有城市的偏爱.其诗歌创作理念主要倾向于传统乡土,伴随的是城市化现代因子的淫浸.质朴、纯净、自然、细腻是他的创作本色.在解读诗歌集中,笔者不自觉的隐隐觉察到其诗歌具有这样一种影像,即家园意识的追寻与生命情绪的体验;乡土意象与乡土风格的审美特征;陷入现代性泥淖中的困惑与迷思.沿着这样的思绪,静听低处的风声,企图追寻冬婴所体认的诗歌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掌握了一套包含不同语体的语言体系,既个人的"活用语言知识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形选择不同的语体进行交际。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说话人从自己庞大的活用语言知识库中选用某种语体而不选用其他语体,是有其内在的心理动机的。语体的选择一方面表明了说话人对相应语言社团的文化心理认同,另一方面也预设了听话人的反应,它是语言交际技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赵无极绘画中"书写性"语言出现在其转折期的作品中,他绘画中的"书写性"表达形成了他独特的抒情抽象画风。与此同时,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也兴起了一场"书写热"。但是赵无极的"书写式"语言更加东方化。本文试图通过阐述赵无极绘画语言中所表达出的东方气质的"书写性",与西方绘画在视觉上的书写形式和书写意境上的差异,从而探讨了"书写性"语言在现当代艺术中的体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