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舒炜  谢林 《科教文汇》2011,(8):168-168,188
红歌在新的时代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审美欣赏对象.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满足接受主体的审美期待视野对多元化、陌生化音乐元素的心理需要,红歌中的民间化、民族化元素也能够使欣赏者产生审美愉悦。同时,在审美接受过程中.接受者也将时代情感体验加入了红歌的音乐内涵之中。  相似文献   

2.
陈慧 《科技风》2013,(12):217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中国人不能忘记当初落后挨打的历史,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重新将抗战时期的红歌文化提出来,在中国各高校掀起了一场红色文化热潮,红歌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伴随中国革命一起走过,其在高校所发挥出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本文重点论述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功能性及如何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革命红歌具有丰富的真、善、美内涵和极强的感染力,通过对江苏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引领深入解读,探讨了通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革命红歌的精神力量来加强思想引领的途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教育现象,是比较偏激的潜能开发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传统的学生观;以及家长对儿童发展的期望,还有攀比和盲从心理作祟。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以政府为主导,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才观;要在教育内部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潜能开发观。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当前兴起的"原生态民歌"现象提出个人的理解和认识。从此概念提出的背景、界定、定义等三个方面,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此概念在学术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学理规范。  相似文献   

6.
屈晓 《科教文汇》2009,(4):226-227
有唐一代,“侠”风盛行,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本文通过对唐代“侠”内涵及其兴盛原因的解读,认为唐代社会普遍兴起的这一文化现象,不仅有其产生的特殊时代特点和独立精神,而且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深远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现象叫"饭来张口",而我们初中生的英语学习,也有一种"饭来张口"的现象,把英语学习成果完全依赖于老师的付出,把英语学习看作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这种现象是一种依赖心理的反映。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改善此类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曹懿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5):165-166
布洛是英国心理学家、美学家,原为瑞士人,后入英国籍,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授,兼通意、德、法、俄、西班牙、中等六种文字,著述涉及文化、文学、美学等许多方面。他在1912年的论文《作为艺术要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中提出"心理距离说",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认为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只有保持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心理距离,审美才能够进行,"心理距离"是产生美与美感的根源。扩展开来,"距离"在审美经验中统称为审美距离,包括时间距离、空间距离、情感距离和心理距离等。从以上几个方面对"距离产生美"进行粗浅分析,进而强调"距离产生美"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今大学课堂存在的"课堂冷漠"现象,本文分析了学校教育、学生学习和社会方面存在的诱因以及"课堂冷漠"现象对教师,学生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并从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给出了改善和缓解这种现象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习得性无助现象,深入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心理状态及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分析,提出在元认知视角下,通过"归因"来塑造良好的成就动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归因的认知与习惯,平衡自身心理状态,获得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广顺  杨灿  祭学明 《科技风》2014,(20):186+188
红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红歌,是红色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凝聚民族力量、抒发爱国情怀,培养爱国热情的最佳方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客观、最直接、最有效地教育手段,它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与深刻的思想教育性使其在红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唱红歌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近期发生的台风"利奇马"带来的危害性让人汗颜,引发的城市内涝现象尤为严重,表明了城市雨水治理还存在严重的隐患问题,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兴起,城市生态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面对城市内涝问题,本文是站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从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及策略,以及带来的发展效益,探讨了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和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更能有效的解决干旱和内涝现象。  相似文献   

13.
"就业难"主要是指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当前,就业难和用工荒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对称性,使得"就业难"和"民工荒"并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以"就业难"和"民工荒"并存的现象为切入点,在分析"就业难"和"民工荒"并存现象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缓解就业难和"民工荒"问题的措施,旨在说明促进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以期为摆脱"就业难"和"民工荒"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针对"房中房"现象社会学进行解析,首先分析了"房中房"现象社会学中的不利因素以及必须整治的要求,其次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最后提出完善"房中房"现象整治的相关建议,主要目的是改善"房中房"现象,改善城市租房问题,消除社会发展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破窗理论”对高校图书馆开放式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破窗理论"是指一种心理暗示造成的从众心理.它对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的高校图书馆开放式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高校开放式图书馆存在着制度、管理、队伍和环境等"破窗",应从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管理的执行力、强化馆员责任意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和重视预防等方面着手以有效防止"破窗"现象.  相似文献   

16.
"90后"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在就业方面特点突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随着目前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也引发了即将毕业的"90后"大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成因主要是社会和高校因素,也存在家庭和个人的问题,深入思考,从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善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注重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平台搭建、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等四方面寻求解决"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等收入陷阱"是颇具争议的概念。它是对一些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国家面临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而进行的一种粗略归纳,更准确地称之为"中等收入现象"。然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揭示了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地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社会公平,将可能陷入经济长期低迷和停滞不前的泥潭。因此从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等三个层面分析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我国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俗"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分析"三俗"现象的表现与原因、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现阶段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是指教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在教学水平、工作业绩以及科研教研等方面不再有提高,出现相对停滞的阶段。教师的职业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教师个人、学校组织管理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现象,就必须多管齐下,从社会、学校、自身等多方入手。  相似文献   

20.
王波 《中国科技纵横》2010,(10):232-233
王铭铭在《社会学与中国研究》一书中的《象征与仪式的文化理解》章节阐述了社会人类学对于中国民间仪式、象征和信仰的研究脉络,并以民间宗教的界说问题,民间宗教与“大传统”的关系,民间宗教的社会与文化分析,民间宗教与现代化理论和民间宗教的再体验等为题作出详细解释,并对现阶段社会民间信仰的再度兴起现象提出应正视这种社会现象,而不能仅仅是抱有猎奇心理下的展示研究,要回应社会,解释民间宗教的现代化遭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