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坚持就是胜利 父母的思想要先行,孩子任性、发脾气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孩子,不要怪罪孩子。需知:孩子哭1个小时,是因为你把他要的东西在1小时零1分钟给他了;孩子哭2小时,是因为你把他要的东西在  相似文献   

2.
知识雨林     
为什么有的人会有双重人格?产生双重人格的原因非常复杂,目前还是心理医学方面的一个难题。有些时候,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是由于他需要担任不同的社会角色,例如:在父母面前,自己是孩子,所以会依赖、撒娇,而在孩子面前,自己是父母,所以表现出威严、坚定。但许多时候,一个人在不同场合的表现相差巨大,甚至令人惊异。例如,你可能看到一个人在某个聚会中拘谨、羞怯,而在另一个聚会中幽默、健谈。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也许他是一个内向的人,偏好和少数几个非常熟悉的人聚会,而难以适应人数较多的聚会。因此,在令他感到不适的…  相似文献   

3.
正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我们就可以在一点一滴的养育中,给予他安全感了!Step1:我哭,是因为我有需要!时间标签:0~4个月安全标签:生存需要宝妈:我家宝宝哭的时候,我就会抱抱他,看看他是饿了、困了还是其他原因。可总有人告诉我,不要经常抱他,孩子哭哭就好了。解读:很多父母在养育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刚出生的婴儿不能多抱,一旦养成了抱的习惯,孩子就时刻不能离开父母了。实际上,温柔的拥抱和抚摸给了宝宝很强的安全感,让他对父母、对  相似文献   

4.
流年 《母婴世界》2008,(7):16-19
身为母亲,你一定为地震中坚强的孩子们深深感动。感动之余,是否把目光转到了自家宝贝的身上?备受呵护的孩子,一旦遇到意外、挫折或是灾难时.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坚强的意志是人类生存和成就一切事情的基础。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坚强?坚强不是想学就学得会的,而是在经历种种困难、危险、挫折、失败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父母早在婴幼儿阶段,就应该通过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和磨练,使孩子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危险,养成坚强的品质。坚强教育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简单地说,坚强教育就是:当孩子摔跤了,不要急于扶起他,当他自己设法站起来时,你再给予鼓励:当孩子受了委屈哭起来,不要急于去哄他,等他不哭了,你再去询问并帮助他;当孩子不会穿衣、心情烦躁时,不要急于帮助他,让他几经努力穿好后,再夸奖他……单纯的说教并不能使孩子变得坚强,父母若能调整心态,硬起心肠,在类似的细节教育和行为游戏上做足功课,就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坚强起来!  相似文献   

5.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了,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自己爬起来很好,可是,跌倒了,会痛!可以哭!”我这样回答他。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有些“违反人性”。连忙改口说:“好吧!我会跟我女儿说可以哭;我儿子是  相似文献   

6.
1.爱。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礼物的需要。但父母如何来表达自己的爱呢?建议: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这些都是在向孩子表达爱心。2.纪律。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你提供一些做人处世的规矩,让他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建议:使用严厉的且能被孩子理解的纪律来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然后再平心静气地向他解释:“无论你何时再犯,我都会阻止,直到你能自己改正为止。”3.以身作则。你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言语方式来传递的。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建议: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4.自尊。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他的尊重培养出来的。体罚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尊重意味着你必须将孩子看成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允许他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建议:即使孩子的发展与你为他设计的目标并不一致,或者他的有些表现你很难理解,你也应尊重他的个性。你要关心他,但不要什么都替他作主,你应鼓励他独立思考并勇于探索,让他知道你随时都在关注着他。5.良好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7.
高媛 《宁夏教育》2008,(4):77-77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竞争激烈的制度下,父母从小就着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性格及竞争意识。在幼儿时期,父母就开始放手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己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孩子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者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时,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自己爬起来固然好,可是,跌倒了,孩子会疼的,疼了,难道不可以哭吗?”我反问他。朋友闻听,一下子怔住了。朋友自己就是个小时候不爱哭、长大后连“苦”都不会说的人。在人们心目  相似文献   

9.
细辨哭声     
凡是孩子都会哭,但原因不同,哭相也各不相同: 干嚎 这种哭往往只有声音,没有眼泪,哭哭停停,较为勉强。这种哭是孩子“战术性”的哭。孩子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并会从父母及旁人的口气中很快判断大人的态度。一旦大人屈服,自己的目的达到,他以后会变本加厉地不断用哭来缠人以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对待孩子这种哭最好的方法就是别理他。  相似文献   

10.
一要闻声而动,不要忽视你宝宝的哭有一个三个月的孩子,每天晚上不停地哭,这样持续了十几日。有一天,周围邻居突然听不见孩子的哭声,问其缘故,原来孩子的父母听得不耐烦了,把宝宝关在一个隔音的房间里。他们的解释是:婴儿的哭压根儿就没有什么道理,如果经常理睬他,还会使孩子养成假哭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熊如珍 《学子》2003,(6):35-35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聪明,头脑也很灵活,但工作业绩平平,究其原因会发现,他们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增强他的责任感,讨他的成长十分有益。从家庭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中应明确哪些事情是应该由父母来做的,哪些事情可由父母帮助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做。对应当由孩  相似文献   

12.
宕岩 《家长》2009,(4):31-32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和我们无所不谈,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真实的生活和思想,走进孩子的心灵,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以下的一些做法,效果不错,供大家借鉴。孩子做了错事,父母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批评孩子。批评甚至呵斥不是好办法。父母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之后,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走到幕后,让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健康成长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所以,给孩子创造-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一定要亲自管理自己的孩子,不要拿忙当借口,在有条件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就不要推给自己是父母,在自己父母有条件带孩子的时候就不要让孩子住寄宿学校.一方面,不要迷信高收费的学校,高收费并不代表有高质量的管理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给他的亲情,这种感情的需要是爷爷奶奶、老师同学所不能给予的.  相似文献   

14.
父母离异与孩子的适应指导●父母应尽早摆脱婚姻破裂的消极感受,积极关注孩子,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向孩子解释父母离婚比勉强在一起更好,并尽量坦诚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强调这不是孩子的错。●向孩子保证父母仍然爱他,并与孩子商量他与父亲或母亲相处时间及受哪一方监护。●不在孩子面前数落对方,不要迫使孩子表现他和父亲或母亲站在一边。父母再婚与孩子的适应指导●父母再婚前应告诉孩子,并解释这一决定的理由,对孩子的疑问给以合理解释。●向孩子保证父亲(母亲)以后仍会像原来那样爱他,消除孩子对被遗弃的担心。●告诉孩子新来…  相似文献   

15.
刘清 《家教指南》2003,(10):28-29
孩子长成了小大人,作父母的该高兴吧?完全不是这么简单!作父母的猛然惊觉:那个整天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那个每天拉着妈妈找鸟蛋的孩子已经不见了。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父母面前他变得沉默寡言,接到同学的电话他却总是滔滔不绝。父母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想要什么,不知道他的心事,何谈对他进行教育?想要让你青春期的孩子继续在你面前唧唧喳喳,主动与你分享他的成就与愉悦,真心与你探讨他的失败与困惑吗?本文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眼…  相似文献   

16.
倾听孩子的谈话是一门艺术。首先,应当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父母应当蹲下来或坐下来,面对着自己的孩子,身体微向前倾,表情应当平静、柔和,眼睛平视着他。其次,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不要插话。父母应通过点头、微笑或者用“噢……”“哦……”表明自己对孩子说的话很感兴趣。如果孩子停下来,父母可以用一些引导性的句子引导孩子说下去,也可以像一面镜子似的重复孩子的一句话或几个字。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上了小学自 己挣钱; 在德国,小小的孩子自己拎个袋子去游泳;嘴里叼个安慰奶嘴,自己在家附近的游戏场玩沙…… 在美国 美国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就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已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高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睡觉也是如此,很小的婴幼儿就独自睡在有小栏杆的床上,父母只在半夜起来照看几次。 在美国,家长、老师和其他人对待孩子如同对待…  相似文献   

18.
风儿 《中华家教》2014,(Z1):28-29
10岁,同龄的孩子在父母的怀里撒娇,而他已在家里做家务活挣零花钱;14岁,同龄的孩子备战中考,他已在课余时间摆地摊卖孔明灯"捞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去年,罗敬宇19岁,同龄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到大学报到,他则手拿湖北大学录取通知书,坐拥8个实体店、3家网店,公司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在父母的"纵容"和支持下,九零后的他,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品味了创业的艰辛,也享受了学业与事业齐头并进的甜蜜。小小少年郎,自己干活挣钱花罗敬宇是湖北十堰市人,父亲经营着自己的一份事业,母亲在当地的一所小学工作。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罗敬宇从小就爱看一些经商之道的书,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像马云、俞敏洪那样的创业名流。梦想一旦生根就要发芽,而罗敬宇父母对他"独立意识"的培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  相似文献   

19.
哭辨     
哭,是孩子表达需求与情感的语言。因此,教师对孩子的哭不能漠然处置,只有认真分析,“对症下药”,才能妥当解决问题。撒娇型这类孩子在哭时,眼睛盯着老师,嘴里发出的是“嗯——嗯——”的声音,还伴有甩手、跺脚等动作。我班上有个男孩叫潘明,只要我一批评他,他就会不分场合“嗯——嗯——”地哭起来,直到我对他做些亲昵的动作或戴顶“高帽子”,才渐渐地止哭。所以,当我发现他在耍小聪明时,便附在他耳边说:  相似文献   

20.
瑞典法律规定,父母不能打骂孩子。除此之外,在其它儿童安全保障方面,瑞典也是世界上一流的。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婴儿出生不久,就开始进行比较多的户外活动,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婴儿从出生就基本上不抱在怀里,在家放小床上,出门放小车上,会走的自己走,哭也不抱。许多公共场所都有供婴儿、幼儿坐的小座椅。公共汽车的中部,有专供停放婴儿车的空间和供父母看顾小孩子时坐的座位。小孩子从不与父母同床共枕。一般4~5岁以后,就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了。这样做,对小婴儿而言,可以使他们自由伸展四肢,有助于血液循环,不影响肢体发育,同时使幼儿增强独立能力,不撒娇、不依赖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