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鑫 《今传媒》2015,(2):125-126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兴起,作为党的宣传工具的新闻媒体界,走在整风的前列,也成为全党整风的关注焦点。因为当时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党八股盛行,不仅在党内掀起了不小的不良风气,在新闻领域也加剧了不正之风的传播,严重影响了中国无产阶级报业的发展。《解放日报》为了将报纸办成党的机关报而进行了改版并取得了成功。通过改版,对文章编排作出调整,内容也更加丰富,尤其是规范了党报的发展,《解放日报》改版中总结的全党办报、走群众路线、对不真实新闻的批判等重要思想遗产对现代的报业改革也有着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同志离开我们已有四十多年了。延安整风,使全党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上来,也推动了《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使《解放日报》成为名副其实的党报。博古同志为《解放日报》的改版,呕心沥血,贡献了才智。最近,曾任《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一同志撰文说:“博古同志,在王明路线统治时期,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后来经过整风,他在七大作了自我批评,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表现出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格。1946年因飞机失事遇难,是“四八”烈士中的一个烈士。我们应当纪念他。”(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我们和党报一起成长》一书的代序)为纪念和学习博古同志,研究博古同志的新闻实践,本刊特发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同志离开我们已有四十多年了。延安整风,使全党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上来,也推动了《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使《解放日报》成为名副其实的党报。博古同志为《解放日报》的改版,呕心沥血,贡献了才智。最近,曾任《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一同志撰文说:“博古同志,在王明路线统治时期,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后来经过整风,他在七大作了自我批评,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表现出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格。1946年因飞机失事遇难,是“四八”烈士中的一个烈士。我们应当纪念他。”(摘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我们和党报一起成长》一书的代序)为纪念和学习博古同志,研究博古同志的新闻实践,本刊特发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解放日报》是我党革命时期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报纸之一。在延安整风运动过程中,《解放日报》的改版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标志,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全党的组织和建设工作。本文采取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改版前后的内容比较,探讨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价值诉求,并提出几点对于现如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伟大的延安整风四十周年。四十年前,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这一次马列主义教育运动,从延安开始,推广到各个抗日根据地和全国一切党组织。如果想找出延安整风的一个范例,《解放日报》的改版,也许可以算是比较具体和生动的一个了。延安整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思想,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列主义思想。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著名的报告《改造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这里专指消息体裁)是新闻报道的主角。新闻如何短而实、短而活的问题,在新闻界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个问题,从延安整风时期《解放日报》改版、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到近年来的新闻改革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最近几年,在各类新闻奖评选中,最难评、或者说最缺少的还是优秀的短新闻,特别是广播电视短新闻。这方面恐怕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有的怕短新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有过三次新闻改革,即为:1942年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多年的新闻改革。第一次新闻改革这次新闻改革是以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发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为标志,与延安整风运动同步进行。其历史背景是:从1942年春天起,中  相似文献   

8.
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解放日报》为代表的中共意识形态中枢,不仅成为整风运动的突破口和重点对象,而且还作为毛泽东指导整风运动的有力工具,为肃清王明、博古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确立毛泽东的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起到了无可替代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整整半个世纪前——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实行改版,并由此发端,进行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一次重大改革。作为当时正如火如荼展开的普遍整风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解放日报改版后陆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社论和文章,阐述了许多有关无产阶级报纸的重大方针和无产阶级新闻学的根本原则,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学进一步奠定了理论基石。因此,可以说,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是我国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0.
历史现象往往会重复出现。我们党自1922年《向导》创办以来,对自己所领导的新闻事业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以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为标志;第二次是在党的八大以后在全国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时期,以1956年4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第三次是目前全国新闻界正在进行的新闻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这三次改革,由于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新闻改革所面临的矛盾、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伴随着一个共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王新友 《新闻记者》2002,(10):33-33
改版对于一份报纸来说 ,是一件大事 ,从改版策划到物力、财力、人力的动员准备 ,再到具体实施 ,过程较为复杂。在中国新闻史上 ,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和《人民日报》1956年的改版 ,都作为传媒史上的重要事件 ,被记上了一笔。但是随着社会变动的加剧和媒介市场的发展 ,报纸改版频率开始逐步加快 ,已经从阶段性改版向经常性改版方向发展 ,由全面改版向局部改版方向发展。对于许多报纸来说 ,改版似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例如 ,《中国青年报》利用受众调查中有关阅读率的相关数据 ,为某个版面直接打分 ,可显示与评价新闻传播内容及其编排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开创者,他领导的新闻改革有两次:一是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二是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出版的第三期《中国记者》杂志,发表了一组纪念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五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是我国无产阶级党报史和新闻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确立了无产阶级党报的性质和任务,提出了党报必须具备党性、群众性、战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11):86-87
<正>毛泽东关于动员全党和群众参与党报工作的思想形成于40年代延安时期。当时毛泽东对1941年创刊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的批评要点之一,是空谈理论或所谈内容远离当前的现实。因此,"联系群众"成为当时改版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1942年初他为《解放日报》改版确定的两条基本点,即增强党性与联系群众。《解放日报》自1942年4月1日起改版,版面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版是以各抗日根据地新闻为主的要闻版,第二版是以根据地为主的国内新  相似文献   

15.
有人在《编采业务》(人民日报编)上撰文,呼吁人民日报“尽早改变‘窑洞报纸’的形象”。这个呼吁,不仅对人民日报,对其它报纸以及电台、电视台都是适宜的。何为“窑洞报纸”,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1942年4月,由于当时的主观原因,我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时,对国际新闻采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史上,有一次空前的新闻大改革,那就是50年前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改版是在党中央、毛泽东亲自领导下,经过博古、陆定一等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创出了一条办好党报的新路。改版不仅使《解放日报》从不成熟、不完全的党报变成了成熟、完全的党报,而且其成功经验直到今天仍在起着导航性的作用。因此,在我们探索和研究今天的新闻改革时,了解这次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深远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改版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7.
相对平静的上海报业市场在2003年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上,来自不同背景的报纸相继在这一年改版或创刊,并给报业竞争描画出一幅新的图景。 4月9日,《新闻午报》改版。这张原来是作为解放日报集团《新闻报》系列之一的报纸,自创刊以来,归属几经迁改,但始终没能形成鲜明特色,处于市场的边缘地位。这次改版,不仅版数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8版扩为32版,而且纸张上也标新立异,比通常的4开报纸要短6厘米。改版后的《新闻午报》目标读者群定为30岁左右的都市女性,内容定位为文化生活日报,除了提供诸如娱乐、体育、美食、时尚等方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典型报道演变的环境与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新闻报道方式的传统,形成于上世纪40年代初延安整风时期,而不是建立新中国的1949年.这个传统中,典型报道是最为典型的报道方式. 起点 1941年5月16日创刊于延安的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模仿苏联<真理报>解放全世界的报道定位,国际新闻占主导,忽略了报纸在偏僻的中国农村出版、边区人口90%文盲的现实状况,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够.  相似文献   

19.
丁玲是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第一任主编,在她主持编辑业务期间,《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到1941年9月15日为第一阶段,《解放日报》为对开两版,文艺副刊放在第二版左下方,没有刊头;1941年9月16日至1942年4月1日改版为第二阶段,《解放日报》由两版增为四版,文艺副刊  相似文献   

20.
有人在《编采业务》(人民日报编)上撰文,呼吁人民日报“尽早改变‘窑洞报纸’的形象”。这个呼吁,不仅对人民日报,对其它报纸以及电台、电视台都是适宜的。何为“窑洞报纸”,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1942年4月,由于当时的主观原因,我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时,对国际新闻采取了必须让位于国内新闻的处理办法。因此,当时许多国际重大新闻,不仅上不了头条、头版,有的还被放在“报屁股”上。《解放日报》是在延安窑洞中创办起来的,因此,有人形象地称《解放日报》是“窑洞报纸”,讽刺《解放日报》视野不开阔,信息不灵通,小家子气。如果说这种讽刺在当时有失偏颇,那么在今天,在世界正在变成“小小村庄”的信息时代,在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年代,这种讽刺就非常值得我们思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