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畲族族源问题是我国南方民族史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问题。现就近年来有关国内畲族族源研究的情况进行介绍,以助于这一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入。一武陵蛮或苗瑶畲同源说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畲族源于武陵蛮或畲、瑶、苗同源于武陵蛮,并与盘瓠关系密切。蓝万清《畲族盘姓去向探讨——兼论畲瑶关系》(《民族研究》1989年第3期)认为盘瑶与畲族同源,他们原是一个部落内的几个氏族,而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盘瑶融合别的民族因素,重新组成了新的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有认为畲、瑶同源于汉晋时的“武陵蛮”,都信仰“盘瓠”图腾,实则不然。将其故事来源、传说地域、崇拜形式和文人看法等方面的不同加以比较,则可明白个中端的。  相似文献   

3.
宋代畲族史的几个关键问题——刘克庄《漳州谕畲》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宋代畲族史提出了如下新观点:一、唐末五代出现的"畲山儿"一词,是畲族酝酿时期的称呼;南宋中叶<舆地纪胜>使用的"山客輋",则是正式作为后世畲族族称的最早史例;南宋末期,赣、闽、粤之交的漳、汀、潮、梅、赣五州毗邻区域已成为畲族的基本住地.二、畲族族源主要包含百越后裔、南迁武陵蛮和入畲而被畲化了的汉人三大部分.三、畲族的汉化进程,是与畲族的形成发展史相伴相随的,南宋中后期湘、赣、闽、粤的大规模畲民抗争运动,可说是畲族汉化的正式启动时期.  相似文献   

4.
《后汉书.南蛮传》Ban瓠说,一误将Ban瓠为犬,二误将Ban瓠为“长沙,武陵蛮”之源,此说广为流传,误上加误达1500年,本文认为:Ban瓠本为黄帝后入,归入三苗部落并成为其著名首领,罗泌《路史.论Ban瓠之妄》言之成理;与长沙,武陵蛮有关的民族族源与远古九黎部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对于瑶族族源。学术界先后提出了“山越说”、“长沙蛮、武陵蛮、五溪蛮说”、“古摇民说”、“古尤人说”、“多源说”等多种学术观点,本文试图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瑶族族源追溯到传说时代的蚩尤、九黎、三苗时代。  相似文献   

6.
七姓瑶是由生活在湖南怀化一带的蒲、刘、丁、沈、石、陈、梁七姓构成,关于其族源说法不一。文章从学术界公认的瑶族族源的历史脉络出发,结合怀化瑶族发展的文献资料,研究认为,七姓瑶源自于远古的三苗与荆蛮;"武陵蛮"或"五溪蛮"是其主体来源。自隋唐以至宋,怀化瑶族逐步完成由"蛮"到"徭"的文化整合,"辰州徭"、"靖州徭"和"沅州徭"即为怀化瑶族早期的民族共同体。七姓瑶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当在明清时期形成,其直接来源即为"溆徭"和"辰溪徭"。  相似文献   

7.
七姓瑶是由生活在湖南怀化一带的蒲、刘、丁、沈、石、陈、梁七姓构成,关于其族源说法不一。文章从学术界公认的瑶族族源的历史脉络出发,结合怀化瑶族发展的文献资料,研究认为,七姓瑶源自于远古的三苗与荆蛮;"武陵蛮"或"五溪蛮"是其主体来源。自隋唐以至宋,怀化瑶族逐步完成由"蛮"到"徭"的文化整合,"辰州徭"、"靖州徭"和"沅州...  相似文献   

8.
俗话有云“无山不瑶”,而《后汉书》卷一一六“南蛮西南夷传”在描述盘瓠子孙时,也说他们“好入山壑,不乐平圹”。然则这一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真的是天性“好入山壑”么?抑或这只是一种适应的结果呢?本节拟首先讨论造成排瑶特殊聚居模式的原因,然后再讨论连南地区的建制沿革,并且充分把排瑶这一民族因素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畲族民间信仰中,女神信仰占有重要地位。畲族女性始祖三公主、浙南地插花娘等,是畲族族内女神;陈靖姑、马仙和汤夫人等,是畲汉共同信仰的女神;太姥娘娘则是有待重新认识的畲族女性始祖,其文化意义或许可与三公主比肩。对畲族女神信仰作一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将有利于畲族文化艺术的纵深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一般意义上说,汉族客家是历史上“司豫移民”在战乱中由中原南迁赣南、闽西、粤东一带原畲族聚居区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民系,是畲、客文化互动的结果。近人称说客家话的都为“客家人”。在客家民系形成、壮大的过程中,畲族在血缘关系、客话的产生及农耕习俗等都曾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有的论著仍偏面强调所谓“客家文化优势”“同化”畲族的“强势”效能,有违历实。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阐述畲族对客家及其文化特征形成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以纠正畲中“混入客”、畲族“说客话”及向来“刀耕火种”诸说的偏颇。  相似文献   

11.
畲族先民最早居住地在何方?畲族是哪个地区的土著民族?民族史学界一直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1.蒋炳钊教授认为“闽粤赣交界地区是畲族原住地,畲族是古越人的后裔”;2.徐规、施联朱两位教授认为“湖南武陵地区是畲族发源地,畲族来源于晋汉时期的‘武陵蛮’”;3.陈元煦教授认为“闽省是畲族的原住地,福建土著间人是畲族的先民”;4.最近,郭志超副教授提出“闽粤赣交界地区是‘山都’越人(包括本客人)的原住地,山都人与畲族文化习俗大别,畲族不可能与山都人同为本土越人之后。畲族是由湘经粤北迁入粤…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畲族以“畲”、“斜”、“Zhuo”等方言中的同音同义通假字作为族称,始于南宋嘉定中,比一般认为的始于宋末早的半个世纪。至迟到南宋中期,畲族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诸多要素俱已成熟,所以畲族的形成时间不晚于南宋中叶。当时畲族的分布范围相当广阔,以赣闽粤边的潮、梅、循、汀、漳、赣为中心,西及于粤北,东北有向闽西北、赣东北、浙西南推进的态势。客家与福佬两个民系的中间地带,大致也是畲族的分布区。至于畲族史诗与许多族谱把潮州凤凰山作为祖居地、发祥地,那只是畲族形成和保持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3.
位于沅湘间的梅山峒蛮就是三苗,是楚国的一部分;在西汉时期为武陵蛮的一部分。从“蛮”、“莫徭”、“蛮夷”等为一音之变,可推断为“苗”族,从对祖神的崇拜,也可以认定为苗族。  相似文献   

14.
畲族文书包括畲民制作、保存的契约、账簿、税单、执照、证件、日用杂字、谱牒、科仪书、唱词戏本等多种文类。浙江目前发现的畲族文书已逾万件,存世总数可能达10万件以上。早期学者多利用畲族谱牒讨论其族源、祖先崇拜等问题。最近十余年,随着多种类型的畲族文书,尤其是大量契约、账簿等经济类文书被发现和公布,研究领域正不断拓宽。不只是畲族社会经济史诸问题得以更加深入地讨论,同时也为更好地在区域社会史,乃至全国性"整体史"脉络中考察畲族历史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贵州土家族的族源,学者们多认为是巴人,也有人认为是楚人、板楯蛮、宝人或乌蛮,但这几种说法都有与文献相矛盾的地方。尽管巴人、楚人对土家文化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根据对一些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分析,根据对土家族文化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分析,笔者认为贵州土家族的族源应该是当地土著,即汉朝时的武陵蛮。  相似文献   

16.
<正>闽东畲歌是闽东畲族民歌的简称,主要分布在宁德市所辖的七县二市,及福州市的连江、罗源。唱畲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也是他们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对于喜爱唱畲歌的畲族来说,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在形式上,闽东畲歌多讲究畲语押韵,最常见的格律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俗称"一条"。一首民歌,少则1-2条,多则7-8  相似文献   

17.
畲族族源有炎帝说、秦献公之后和高辛之后等说法。闽南畲族分布于漳浦、华安、晋江等地,虽然汉化程度较深,但是,其民间信仰以盘瓠为中心的祖宗崇拜,同时也信仰汉族神明,可是不喜欢塑雕像供奉;重视巫术“做生”,其信仰与汉族有较大的区别。这些带有浓厚的民族特点的做法,表现了独特文化心理,值得学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伏羲本是苗族的祖先,楚人所以祀他”。在此,不仅道出伏羲女娲是苗族的祖先,而且,还指出楚人同伏羲女娲与苗族,有着民族学意义的亲缘关系。于下拟就谈论伏羲女娲的多种文化形态及其在苗族文化史上的地位。 一、前人对伏羲女娲的研究及相关文献的记载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民族文化考》一书中指出:“《吕氏春秋》:‘尧战于丹水之浦,以眼南蛮。’南蛮者,有苗氏也……。有苗之乱.起于尧前,史称少昊氏衰,九黎乱德,九黎又蚩尤之族也。”“三苗即九黎之后”。“《楚语》韦昭注:三苗炎帝之后。”“楚为蛮夷,亦炎帝一族。”“伏羲与神农为同族异系,与黄帝则然二族也。”“楚为炎族”。从以上考证,可见南蛮有苗、九黎,三苗、楚(蛮夷)与苗族,为人们对不同时期苗族先民的称谓,而且,它们同为伏羲与神农之后,与黄帝则为不同的族系。我国著名的古史学家、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在其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更明确指出:“伏羲女娲同一氏族,在南方,属于苗蛮集团。”“苗蛮集团,三苗、伏羲,女娲、驩兜均属之。”关于苗与蛮,“古有时叫它作蛮,有时叫它作苗,我们感觉不到这两个名词中间有什么分别.所以综括两个名词、  相似文献   

19.
下湖源村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西南2公里处,是一个典型的畲族聚居村。通过对该村村民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发现畲话仍旧是畲民的第一交际语言,村里所有的常住畲民都能熟练地说畲话,并且绝大部分畲民都已成为双语甚至是多语能力者。但是随着畲汉通婚人数越来越多,村里会说畲话的汉族人却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20.
古代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之分。畲族官学之开办有其特殊性,是封建政权出于教化畲民,维护统一政权之目的设立的,畲民长期处于被动受教育地位。在畲汉交界地区的畲族官学,推动了汉文化在畲区的传播,培养出一批畲族知识分子,促进畲族社会文化的进步。但其对处于深谷之中的畲民影响有限,畲族官学仍是非常落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