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06年12月29日开通的中国青田网,是一个集新闻、娱乐、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建站以来,青田网坚持六大建网理念,努力打造第四媒体优势。一、新闻立网理念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是新闻,作为县级网站,我们坚持把做好新闻作为建网的立足点和出发点。1、“快”。今年的县“两会”期间,我们  相似文献   

2.
朱清 《网络传播》2007,(9):12-13
今年五月,福建省重点新闻网站——“厦门网”正式开通,此前福建省内已成立的重点新闻网站有“东南新闻网”、“泉州网”和“福州新闻网”。至今,福建省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数量在全国各省份中居前列。“厦门网”由中共厦门市委主办、该市委宣传部主管,是我国经济特区和祖国大陆对台交流前沿地带的门户网站,它的开通,标志着福建网络新闻工作迈向一个成规模、上水平、扩影响和发展快的新阶段,这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方位推进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黄经纬 《青年记者》2017,(27):28-29
按学界的共识,中国传播学研究肇始于1982年施拉姆访华.施拉姆给当时的新闻研究界带来了具有启蒙意义的美国主流传播学.但是,师承美国传播学的中国传播学带有先天的不足. 从传播学理论“本土化”到传播学科危机 1.“本土化”由来已久.据孙旭培教授梳理,1994年前的中国传播学研究,已经走过了对美国传播学理论“译介-研究-自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传播学理论“本土化”的问题被提出.1994年《新闻研究资料》更名《新闻与传播研究》,第一期便发布了“讨论传播研究中国化”的启事,“本土化”开始了系统性思考.同期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新闻学的学科建制.新闻学有容纳其他社会科学的宏愿,而传播研究被认为是其实现宏愿的路径.在此背景下,传播研究面临两个议题:“为新闻学服务”和“传播学理论本土化”.“本土化”有两个方向:其一是结合传统文化和西方理论建立本土理论框架;其二是以传播学理论回应本土问题(潇湘,1995).往后的“本土化”工作主要是沿着这两个方向推进,但这个夙愿至今仍没有实现,甚至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专业网站(频道)是指以新闻传播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频道)。自1999年国内首个传媒频道——浙江在线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建立至今,传媒网站(频道)规模数量大增,形态逐渐成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传媒网站(频道)已达200多个,内容涵盖众多门类和分支;有些已经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在业界与学界形成较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创立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是中国历史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民族学界以及文化学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已使“冷门变热点”。①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为这一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张志安 《青年记者》2017,(13):60-62
2016年,在中国新闻史学会的支持下,二级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成立,目的是“繁荣新闻实务研究、促进应用传播发展”.2016年8月,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常委理事会和学术年会.2017年3月,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主办、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了新闻传播实务教学论坛,论坛的主题英文翻译成“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也是学中做,这个翻译特别契合新闻传播实务教育的精神和逻辑.媒介融合变革的语境下,新闻传播实务教学如何改革创新,我有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闻春秋》是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唯一一个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学报,是一本以新闻传播研究为特色,涵盖新闻传播学历史、理论、实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新闻春秋》始终坚持学术精品路线,刊发新闻传播学领域前沿性、原创性的研究论文。2015年11月,本刊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名录。根据办刊需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新闻春秋》于2019年改为双月刊,每年2、4、6、8、10、I2月出版。本刊实行来稿匿名评阅制度,并综合评阅人意见和编辑部意见做出录用、修改或退稿决定。本刊常设栏目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新闻传播史研究”“新闻学研究”“传播学研究”“视听传播研究”“出版学研究”“广告与传媒经济研究”“新媒体研究”“媒介文化研究”“媒介伦理与法研究”等,欢迎海内外学界、业界同仁赐稿!  相似文献   

8.
随着1980年代中国兴起“信息热”,“信息”概念被新闻学界引入与讨论,成为沟通新闻学与传播学的桥梁。本研究基于史料提出,与“新闻”的融合并非“信息”进入新闻界的初始状态,1978-1992年间,"信息”经历了几重转型:1984年前以传播批判学派的理论视野短暂出现,此后在讨论中转换身份,实现与“新闻”、科学方法论的融合,进而推动实证主义主导的传播学在中国兴起。“信息”的转型、传播批判传统的中断与新闻改革、思想启蒙热潮息息相关,最终服务于1980年代中国新闻传播学走向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2018年8月25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新闻传播学科咨询组第四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举行。会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副秘书长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郑保卫教授根据会议决定,宣布“中国新闻学传播学论坛”成立。多年来,郑教授为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建设殚精竭虑,做了很多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13家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机构发起、倡议成立的“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研究分会”(简称“中国传播学会”),2002年6月22日在上海宣告成立。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国良教授出任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教授任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理事会由全国21家传播学硕士点所在院系组成,常务理事会也从中产生。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11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发端于2004年的中国新媒体传播领域的两个传统会议:“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及“新媒体与新思维论坛(新新论坛)”在2008年合并改名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该年会大大促进了中国新媒体传播的研究,代表了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的中心话题,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和指向性意义。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体系构建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新时代的使命召唤。回顾新闻传播学百年发展历程,从时代、文化和功能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内涵,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体系的构建逻辑,进而探讨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拓展学科边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3.
回顾中国新闻传播专业网站在2003年内的发展变化,可以发现有以下四个特点:一、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网站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劲头;二、新闻传播管理机构网站逐渐走向成熟;三、门户网站与重点新闻网站纷纷开设传媒频道;四、新闻传播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网站则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某些倒退现象。 一、继续发展的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网站 作为国内第一个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网站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http://www.cjr.com.cn/),经历了2000年至2001年上半年的辉煌,也经历了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的惨淡经营。然而,进入2003年,该网站每天都对其主要栏目进行大量的更新,以保证有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舟山网的独特之处 2003年8月6日,TRS承建的“中国经济网”开通。同日,由TRS承建的另一网站“舟山网”也正式面世。“舟山网”作为浙江省地、市级新闻网站,虽不像搜狐、新浪等商业门户网站那样拥有雄厚资金和多年运作经验;也不像国家级网络媒体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那样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背景优势,但却能够通  相似文献   

15.
张雨萌 《新闻世界》2014,(4):143-144
我国博客新闻网站目前几乎呈现一种空白的状态。除少数网站如“虎嗅网”、“爱范儿网”等在不断尝试外,其余均采取观望态度。虽然中国博客新闻网站尚不成熟,但其呈现出来的许多特色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笔者尝试通过对“虎嗅网”的分析,研究中国博客新闻网站的现状及未来。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简单回顾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历史进程后 ,重点阐述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进入“多角度学术化发展阶段”(1 992年至今 )的十个标志性情况 ,分析了近年自然形成的四方面的话题。文章最后 ,谈到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作者认为 ,传播现象贯穿于与人类相关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 ,各个学科都面临着从本学科角度出发的各自的传播问题。现在尽管在学科管理上还有新闻学、传播学的区分 ,但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融合已是现实 ,新闻传播学进入各个学科或借鉴其他学科而丰富自身 ,也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17.
陈一  陈惠娟 《新闻实践》2003,(12):65-66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www.cjr.com.cn,下简称CJR)是国内第一个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网站(与《新闻实践》杂志合办)。从1999年7月诞生,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已经走过了4年多的历程。对于CJR,其站点平均每天访问量从开始的数百次,发展到现在的每天近万次,尤其是去年底,伴随着其母网站"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全新整合开通,CJR的访问量增长更快。CJR的成长与中国互联网的成长保持了一种令人羡慕的正相关。在国际搜索引擎GOOGLE上,以"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网页有29700项之多。应该说,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给CJR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而CJR的发展更与其自身特色密切相关。本文力图  相似文献   

18.
张毓强 《现代传播》2004,(6):103-104
20 0 4年的下半年 ,新闻传播学界盛会频频。继复旦大学“2 0 0 4年中国传播学论坛”以及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播论坛”之后 ,2 0 0 4年 10月 2 3日至 2 4日 ,以“传播学研究融合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八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以及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 2 80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就传播理论、实践、以及传播文化研究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主办。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 ,共讨论了 15个议题 ,包括传播学理论、传播…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中旬“中国网站排名”网显示了“新闻分类前十名”网站,腾讯新闻、新华网、新浪新闻、网易新闻、凤凰网、搜狐新闻、人民网、联合早报网、中国经济网、百度新闻等十家网站名列其中。相对国内外许多同类的中文网站,包括商业网站与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20.
白贵  高菲 《现代传播》2006,(3):137-138
2006年4月21日至24日,来自海内外的新闻传播学者在河北省历史名城保定汇聚一堂,共同庆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简称中国传播学会)的成立,并召开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近150名代表围绕“和谐与发展”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大会主题发言阶段,19位学者代表发表了各自的学术见解。主题发言涵盖传播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尹韵公研究员对“非典”时期的新闻传播进行了再反思,认为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