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读书声。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体会语言,用心灵去感受语言,达到和文本、作者的交流。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上,最美的声音是读书声。在朗朗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心灵与作者对话。在朗朗书声中,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波涛中受到美的熏陶。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学生  相似文献   

3.
曾经的语文课上,我们最爱听学生那琅琅的读书声。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心灵与作者对话;在琅琅书声中,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波涛中受到美的熏陶。可是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已很难再听到或高亢激昂、或深沉婉约的读书声了,这未免让人感到有些遗憾和担忧。如何让我们的校园上空重新回荡起那优美的旋律呢?本文谈一下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读”书,2004年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给了我们一个丰富多彩的答案。默读,轻读,自由读,大声读,小组读,重点读,示范读,学生互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分读,带有感情读,配乐、配画读,不一而足,真可谓:书声一片,精彩无限。  相似文献   

5.
<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句话就可以充分说明课堂上应当充满琅琅书声。但是,曾几何时,我们语文课堂的读书声渐行渐远了。请把读书的快乐还给孩子!把读书声还给语文课堂!开口读书,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方能有抑扬顿挫。开口读书,反复读书,能促使自己以一种专心致志的状态来理解文章,字字词词句句在读中细细品味。坚持反复大声地读书,可以熟背内容,培养语感,从文章中  相似文献   

6.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的这副对联生动地展现了一群爱国人志士为国事、天下事发愤读书的情景。那琅琅的书声和着风声、雨声至今仍在人们的耳边萦绕,然而现今的语课堂上却很难听见这琅琅的书声了。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设计,让我们的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那是传情达意的书声,更是浸透着学生思考与情感的书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重要的环节,抓好了朗读,也就能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一、语文,从读“有字书”开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总觉得“最动听的声音是读书声!读书声是学生精神律动的音符”。我始终坚持“读”字当头,课文不读通顺不开讲,课文是读懂的,而不是懂了之后再读。课堂上,我注重在三处多读、读深、读透。①重点句段品读;②疑难之处细读;③妙句锦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和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中,在“听、说、读、写”中,读的训练最为薄弱。你经过小学课堂时,常可以听到琅琅读书声,但经过中学课堂,甚至呆上一天半日,也难听到读书声,更不  相似文献   

10.
还有一个月就期末考试了,可让人疑惑不解的是每天早晨走进校园却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是什么原因?走到教学楼的走廊一看,才明白:原来老师正在给学生们做练习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这正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至今仍有一定的意义。语文课不能没有琅琅书声,我们的语文课应以读为主,朗读教学省不得。  相似文献   

11.
听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过去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呢?是课堂书声不断,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没有个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的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新课程实施以来,在课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多了,读的量也足了,但是在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步入了“读”的误区:重“读”轻“阅”,甚而只“读”不“阅”,用“书声琅琅”代替“静思默想”。语文课上读了一遍又一遍,结果,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下了课学生心里却空空荡荡。新课标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打破了过去僵化的教学模式."以读代讲"已深入课堂.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多起来了,但是,老师的读却少了.其实老师的读对学生非常重要,声情并茂的范读是拨动学生情感的弦,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捷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作品的情思之美,还能感受到朗读带来的快乐,并将自己的感受和对文本的真切体验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这样的阅读可以称得上悦读了。然而,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片面地理解"以读为本"的观念,过于注重技巧上的指导,将朗读作为一种单一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打破了过去僵化的教学模式。“以读代做”已深入人心。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多起来了。相比较,老师的读却少了。  相似文献   

15.
听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过去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呢,是课堂书声不断, 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没有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课堂上阅读活动要达到适时适度至少要注意两点:一是时间到位。学生沉浸于文本中,不是一般性地接触文本,而是作为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16.
韩风芹 《中国教师》2013,(Z1):114-114
学语文离不开读,读离不开评。离开了点评的读,课堂上起初朗朗的读书声渐渐消失,没有评价的读,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声音很快就低下来。评价能激发读,带动读,让学生读的抑扬顿挫,读的慷慨激昂,读的气吞山河,读的淋漓尽致……读是老师和学生课堂互动的桥梁。学生在读中才能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才能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幸听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林冲棒打洪教头》。近两个小时的课,于老师花时间最多的就是读书,学生读,老师读,师生共读,课堂上读书声不绝于耳。老师引领着学生慢慢地读,充分地读,从容地读,入情入境地读,老师引领学生在读中渐入佳境,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8.
在轰轰烈烈的关于语文教学的大讨论中 ,不少教育名家都指出应让琅琅书声代替繁琐的讲析充盈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 :“每个学年段都应该重视朗读。”而我们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却尴尬地发现 ,在小学原本还能大声诵读、大胆表演的孩子上了初中 ,竟然越来越不愿开口读书 ,朗读水平每况愈下。齐读尚能有声 ,但全体表情木然 ,字字停顿 ,拖腔唱读。倘若某个同学被抽起来朗读 ,那学生多半是感到极不自然 ,因为自觉是出丑 ,往往声若蚊蝇 ,结结巴巴 ,将一段美文读得支离破碎。早读课除了下达背诵任务之后能听到一阵热闹的读书声外 ,其余自由…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要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课后,老师就让学生读课文,初读感知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等学生简单说出后,又让学生读课文,并告诉学生边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学生把书读起来了,朗朗书声已回响在美丽的校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朗读指导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影响了读书活动的实效性。笔者认为,阅读课上应该重视朗读,真正把“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