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巴金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由此可见,走进经典著作是滋养学生心灵的良方。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一语道破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不注重读,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提问和讲解知识点,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要通古今事,须看古今书。”进入知识的海洋,离不开书的引导。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我们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心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可见,阅读是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之一,受到古今学者的极力推崇。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学生目前的课业负担较重,平时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缩水;二是电脑和网络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而用网络来学习和阅读的学生不多;三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更习惯浏览式的浅阅读。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让学生拥有那种占据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我们学校一直孜孜以求。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度过一个幸福完整的童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相似文献   

6.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创作与阅读的终极目标应是提升人的智慧、丰富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如何进行文学阅读,作为教师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心灵更纯洁、感情更丰富更健康、精神境界更高尚呢?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说得更明确一点,办好学校,教师第一。当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呢?有些学校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他们把学生奉为“上帝”,把工作着眼点全部放在了学生身上,提出了“学校就是服务”的口号,这样就把教师放在了从属于学生的地位。我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教育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可是,这一切要靠我们的教师去完成。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这没有错,但是把学生和教师两者放在…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有人说: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欢乐。”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以强调多样化和多层次人才观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语文学习而言,仅靠教材和课堂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统一在一起,才能将学生的视野引入更加广阔的领域。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会变得狭窄和贫乏。”这就强调了一个多读的问题。作为起始年级的初一,多读、多背,加强阅读教学,使…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目标。只有身心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才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能够采取各种措施来强壮他的身体。对于健康的身体,我们有相应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但是,心灵的健康成长却没有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就变得非常必要,而在学校教育中除了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之外,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同样承担着学生心灵教育的责任,尤其是语文科目的教学更应该担负起学生心灵教育的重担。然而,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利用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来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写作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重视对学生的日记教育。  相似文献   

12.
陆日欢 《师道》2005,(6):41-42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下走人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而我们总是慨叹现在的学生如何难教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反思过,我们是否真正的走进过他们的心灵。自居易说过:“感人心,莫先乎情。”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堍如啦韭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已刻不客缓,而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对孩子的阅读督促。另外,也因农村学校藏书有限,或形同虚设,造成学生阋读面窄。因此,农村这块“阅读的沙漠”中崛起“阅读的种子”并非易事。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我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曹大梅 《历史学习》2010,(10):18-21
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在1998年9月启动英国阅读年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阅读是滋润心灵、增长才干、提高个人素质的过程,阅读停止之日,就是一个民族一个人停止成长之时。因此,提高阅读能力关系个人、民族的发展,也是当前学校教育中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学生和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让阅读成为师生诗意的生活方式,师生在校园能够尽情遨游书海,快乐沐浴书香,从而让校园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季丽芳 《考试周刊》2011,(59):56-57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苏震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句话很生动地阐述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大多数孩子每天的生活就是简单的两点一线,家和学校就是他们世界的全部空间。因此成功的教育必是家长和老师协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巴金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名著,凝结着先贤的思想和情感,更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智慧。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读书,是万事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说:“每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阅读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与诗意同行     
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的确,教育是个崇高的事业,触摸的是灵敏的心弦,谱写的是诗意的乐章。教育可以让心灵充满幻想而变得诗意盎然,也可以让本是明丽的心灵变得困惑不堪而诗意全无。如果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与“诗”水乳交融并且良性互动,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