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喜欢李白的浪漫还是喜欢杜甫的现实?或者,我们跟随刘晶同学到文章中去体会一下边塞诗人岑参的魅力吧!有人喜欢李白的浪漫,有人喜欢杜甫的现实.有人喜欢李清照的婉约.有人喜欢苏轼的豪放……我也很喜欢古诗词。若问我最喜欢的诗人.我也有好多要说.但我最想说的是——又爱又恨是岑参。  相似文献   

2.
杜甫待客     
相传,唐代大诗人杜甫弃官以后飘泊到四川,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一天,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也飘游至成都,特地前往杜甫草堂拜访。杜甫很是高兴,当下取出酒来,吩咐家人设宴招待。可是,杜甫的妻子翻遍了所有的柜子,仅仅找出了两个鸡蛋一棵葱。杜妻好  相似文献   

3.
盛唐诗人中,除李白、杜甫和王维、孟浩然之外,高适、岑参也是并称的。两人生活在同一时期,皆因边塞诗而著名。他们的诗作笔力雄浑,气势奔放。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关于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及高适、岑参、储光羲同题共作诗歌的论文主要有程千帆、莫砺锋《他们并非站在同一高度上——读杜甫等同题共作的登慈恩寺塔诗札记》(以下简称程千帆文)[1]、  相似文献   

5.
相传,唐代大诗人杜甫弃官以后漂泊到四川,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一天,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也漂游至成都,特地前往杜南草堂拜访。杜甫很是高兴,当下取出酒来,吩咐家人设宴招待。可是,杜甫的妻子翻遍了所有的柜子,仅仅找出了两个鸡蛋一棵葱。杜妻好不为难,私下告知杜甫。不料杜甫竟若无其事地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依我看,家中有啥吃啥,咱们倾其所有,以诚相待就是了。”  相似文献   

6.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轮台”,课本注为:“古西域地名。在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这是把汉代的轮台当作唐代的轮台了。现在的轮台县位于天山之南,属汉代西域的轮台国辖区。如果说岑参诗中的轮台是指今天天山之南的轮台县,那么,岑参另一首诗《使交河郡》、中“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就不可思议了。因唐交河城在今吐鲁番县西二十里,与今天的轮台县相距为一千一百多  相似文献   

7.
高适、岑参是盛唐同时而齐名的诗人.杜甫即曾将二人相提并论.严羽<沧浪诗话>指出有"高常侍体"和"岑嘉州体",后人将其合称为"高岑体"."高岑体"以边塞诗为主要载体,其共同风格是"悲壮",其中高适诗悲中有壮,以悲为主;岑参诗壮中有悲,以壮为主.他们的诗,代表着唐代乃至中国诗歌史上边塞诗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岑参早期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参,多年以来只被视作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为边塞诗所掩,他的山水诗,特别是早期(天宝十三载赴北庭之前)山水诗很少受到今人的注意。岑参诗今存403首(据陈铁民、侯忠义校注本)其中边塞诗不足80首;而山水诗却有80多首(不包括边塞诗中20首左右以写景为主的作品),从量上看,相当可观,从质上看,也很出色。杜甫曾以  相似文献   

9.
现存杜诗中是否确有"乡愁"两字尚是一个需待考证辨析的存疑问题,在杜甫之前,唐代诗人张子容、岑参、钱起等人就已将乡愁二字引入诗中,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不是述"乡愁"的首创之作;杜甫一生并不是单用愁字就能概括,他蜀中时期的诗歌并非"愁字满眼","诗必言愁",也不是着重为乡愁。我国古代的"乡愁"诗源远流长,代不乏人,名篇很多。杜甫不是中国乡愁诗人的鼻祖,也不是以乡愁诗名世。  相似文献   

10.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诗赋创作在他年轻时已得到文坛前辈的高度赏识。与他同时的著名诗人李白、王维、岑参、高适都与他有亲密交往或诗歌酬唱。杜甫晚年更有“新诗海内流传遍”的美誉。杜甫身后,著名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韩愈、李贺、李商隐、杜荀鹤等都盛赞其诗歌,或承继其直面人生的创作品格,或学习其博大多姿的艺术风神。总之,唐人对杜诗的接受,在他生前已经彰显,在他身后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12.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这首诗写于唐天宝年间。当时杜甫过着"朝扣富儿们,暮随把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生  相似文献   

13.
天宝后期至乾元年间,杜甫和许多思想上推崇儒学,创作上以古体诗反映现实民生疾苦的诗人交往,如和他共游慈恩寺且相互唱和的储光羲、薛据、高适、岑参,还有《箧中集》诗人张彪、孟云卿、王季友,可能还有《箧中集》的编选者元结以及苏源明、郑虔等。杜甫和他们进行过诗歌创作的讨论,杜诗中留下了学习他们的痕迹。杜甫此时一改前期的创作风格,用大量的古体诗反映时局动荡和民生疾苦,杜诗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受到这些诗人创作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严武再帅剑南抑或三镇蜀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籍中关于严武节度剑南一事,语焉不详,或谓再帅,或言三镇,文史学界对这一问题亦多有分歧。文章结合杜甫、岑参诸人与严武有关的诗歌,证之以史,考辨严武确仅两为节度使镇剑南。  相似文献   

15.
岑参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虽不如李白、杜甫那么多,但在我国诗歌史上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岑参生前已很有名气,唐代名家杜甫与他是知交,曾对其诗给予很高的评价。如说“谢眺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杜少陵集》卷十五《寄岑嘉洲》),他以谢眺比岑参,以冯唐自比。“岑生多新诗”(卷三《九日寄岑参》),“故人得佳句”(卷六《奉管岑参补阙见赠》),“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卷八《寄彭洲高三十五使君适号洲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等等。后人也曾多赞誉他的诗。他儿子佐公的朋友杜确在他死后三十年曾为他的诗集作序,说:“开元之际,……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近建安之遗范矣。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属意尚清,用意尚切,……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可见岑参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成都在唐代号称“扬一益二”,是全国有名的大都会,经济和文化繁荣。在唐代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初唐四杰”,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唐代伟大的诗人和成都本地的文人们在成都平原游山玩水,寻访名胜古迹,用诗歌谱写了成都古代旅游的华美乐章。  相似文献   

1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的古体诗.前者为杜甫所作,后者是岑参的神来之笔.两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为唐诗中的精品。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两诗的异同做以简要的辨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爱国,是历代文人志士笔下永恒的题材。在文人充满情感的笔下,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略举如下。唐朝王昌龄的"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李白的"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杜甫的"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岑参的"小来思报国,  相似文献   

19.
姚玮 《考试周刊》2013,(52):18-19
陶渊明和杜甫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两人风格各异,但在诗歌中都选择"鸟"作为表情达意的意象。同为"鸟"意象,诗人所赋予它的意义却不同。陶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处于不同人生阶段心灵的写照,杜诗中的"鸟"意象是诗人生活状态的体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唐代诗人高适早期创作的一首著名送别诗.高适(702-765),字达夫.其诗多写边塞风光,风格苍劲雄健,感情浑朴诚挚.他的诗与岑参齐名,被称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千里"两句,写的是塞外黄昏景色.暮日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