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评价我国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探索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可行技术路径。基于不同的技术减排机理,将碳减排技术分为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并利用DEA窗口模型对2005一2017年的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能源生产技术研发效率总体上没有取得进步,基本上维持在0.77左右,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效率有明显提升,从0.58.上升到0.78。(2)不管是能源生产技术还是能源利用技术,纯技术效率达到有效的年份都很少,表明研发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低是造成部分年份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研发效率偏低或波动的主要原因。(3)能源生产技术方面,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最低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能源利用技术方面,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最低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因此,我国应加大煤炭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和加快钢铁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领域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相似文献   

2.
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其他国家可能针对我国实行的碳关税政策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该政策将对我国能源、钢铁冶炼以及水泥石灰石膏、耐火材料等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部门的出口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金融保险、信息传输服务业、印刷媒介复制业、玩具娱乐用品制造业、水的生产供应业和塑料制品业以及油气开采和管道运输业等部门出口反而增加.同时碳关税的征收降低了我国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使得我国GDP、社会总产出、国内供给以及进出口总量都不同程度地下降;进而导致社会投资、劳动就业以及企业与居民收入下降;而居民消费因价格普遍下跌而略有上升.从环境效率角度而言,碳关税的减排效率很低.  相似文献   

3.
张悦  王晶晶  程钰 《资源科学》2022,44(7):1435-1448
从细分行业及区域视角切入,运用Super-SBM及双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明确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在时序上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行业及区域变化具有一定差异,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38%、9.66%,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碳排放绩效较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碳排放绩效较高;②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空间分异与关联特征明显,大致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递减,Moran’s I由1999年0.338上升至2019年0.509,空间集聚类型逐渐转变为高高集聚。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划分为14种类型,“低低低低”类型占主导地位;③R&D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全时当量、专利申请数与工业碳排放绩效大致呈显著正相关,主要通过能源替代、工艺优化、产品创新等路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碳排放绩效稳步提升。最后从创新投入、政策体系及区域协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中国区域及细分行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与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二级二次碳配额分配体系,改进以历史碳排放量为基础的碳配额分配方法,推动中国碳市场建设进程。【方法】利用Markov链将工业部门划分为高、中和低碳俱乐部,建立二级分配体系;以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分别作为为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指标;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测度俱乐部和行业的碳排放差异性水平,作为研究差异性水平修正系数和配额基期的基础,并以云南工业部门为实证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高、中和低碳俱乐部分别由6个、6个和12个行业构成,其碳排放差异性显著。其中6个高碳行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6个中碳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2018年是俱乐部和行业碳排放差异性变化趋势的拐点,选择2018—2020年作为基期能更好体现公平性。(3)基期内俱乐部及行业的碳强度变化幅度参差不齐,对受惩罚的俱乐部、受惩罚的高碳行业、受奖励的中碳行业先进行二次配额分配...  相似文献   

5.
项潇智  张雅娴 《资源科学》2022,44(3):595-607
国民经济行业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形成复杂的行业网络,理解其中的水-能源-食物关联特征是实现国家战略资源协同管理的重要认知基础。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方法,按照“行业网络构建—关联特征识别—仿真模型模拟”的思路,从网络结构和个体属性角度对行业间水-能源-食物投入产出关联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水利管理业与外围行业具有广泛的投入产出关联且是行业间水、能源、食物产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该行业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出的增加会带动中国第二、第三产业用水量的高增长;②能源生产链上游的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是全局中介行业,行业产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扩大所有行业的商品产出规模,而生产链下游的电热生产供应、炼油和核燃料加工等行业则位居全行业关联网络的核心位置,所供应的二次能源产品是多类生产活动的基本投入;③种植业和餐饮业是水-能源-食物行业子网中的主导行业,且与子网外行业具有广泛而紧密的直接、间接联系,是中国水、能源和食物协同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行业节点。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国战略资源行业的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为水-能源-食物关联研究提供方法和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晓平  孙磊 《资源科学》2010,32(9):1685-1691
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对工业内部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结构变化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决策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政策措施。基于改进的差值分解法,本文把1997年-2007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基本上归因于效率效应,其总体贡献率达90.48%。对工业内部36个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分解结果显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工业等部门的效率效应对降低全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贡献最大,但同期高耗能冶金工业规模扩张产生的结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效率效应。未来中国工业节能降耗的政策设计应重点关注高耗能重化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并适度控制这些部门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避免产能过度扩张。  相似文献   

7.
RAM-DEA模型具有非径向性、指标多样性等特点,但模型中一维权重参数未充分考虑决策单元与评价指标的相互影响,导致测得的效率可能存在偏差。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决策单元与多种投入、产出指标的差异,建立优化权重RAM-DEA模型,构建了以计算机数、网站数为信息化投入,能源、劳动力、资本为自然投入,工业增加值为期望产出,温室气体与总颗粒物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39个工业行业综合效率进行评价。通过比较模型改进前后测算的综合效率值,发现改进后模型测得的效率值能反映出工业行业间差异。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对煤炭产品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煤炭产品的精度方面的要求。煤炭洗选加工工艺可以大大提升煤炭的精度和质量。纵观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煤炭洗选行业的地位是较高的,这是因为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该资源的储存量会越来越少。面对这样煤炭市场需求和能源的紧缺这种情况,如何提高选煤工艺的效率成为了煤炭科研人员研究是重要方向之一,因此煤炭洗选工艺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隐含碳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法测算由能源消耗导致的隐含碳排放和由水泥生产过程导致的隐含碳排放,并测算了出口贸易中能源消费隐含CO2和生产过程的隐含CO2排放情况。结果发现,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出口的能源消费隐含碳排放量是最大的,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总隐含碳排放是最大的,生产过程隐含碳排放量最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而对通过国际贸易产生的碳排放转移问题更清晰地定量化认识,同时有利于对各国的碳减排责任进行重新考查。  相似文献   

10.
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方法,分别测度了桂林市(2003-2014)及广西省其它13个省辖市(2003-2014)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绿色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在环境约束视角下综合分析桂林及广西省其它13个省辖市的绿色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根据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下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测算结果,测度和比较不考虑环境约束因素影响和考虑不同环境约束因素影响情况下,桂林及广西省其它13个省辖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桂林市绿色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呈正向增长趋势。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桂林市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要普遍低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表明环境要素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为负。在广西14个省辖市中,桂林市绿色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位居第10,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孙可哿  周冯琦  尚勇敏 《资源科学》2022,44(6):1119-1137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国电力部门的碳减排一方面依赖于能源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也需要火力发电部门能源强度的降低。本文基于中国火力发电企业层面数据,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框架中纳入企业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3种技术进步来源,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估计成本函数系数,进而估算要素替代弹性,分析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要素投入及能源强度的影响,讨论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研究结论发现:①企业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带来显著的中性技术进步和要素节约,均对能源强度下降有显著贡献;相较于东部企业和大型企业,中西部企业、小型企业的技术进步效应较弱。②环境规制主要通过设备更新等直接效应实现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而通过企业研发投入的间接机制实现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有必要通过促进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建设区域间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完善环境规制政策组合等措施,激励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中国火力发电行业能源要素节约、能源强度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为例,运用DEA和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2010-2016年重庆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代表性的4个细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静态评价结果发现重庆市高端装备制业技术创新效率较高,但有部分行业未能达到DEA有效,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最弱的,主要原因是R&D人员以及技术经费出现了投入冗余;动态结果发现2010-2016年间重庆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呈缓慢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技术效率的贡献度并不大。最后得到继续加强人才、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鼓励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合作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参数方法,在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陕西省某一煤矿十年的实际数据作为对照,对煤矿企业2003—2013年的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煤炭企业在2011年效率达到了最优,并对其他年份其投入产出不足进行了改进分析,经过调整得到煤矿企业各年的最终投入的有效值,此结果可为未来的煤炭行业资金投入方向提供借鉴,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贺勇  傅飞飞  廖诺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206-212
以中国35个工业分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TIRPAT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分别探讨研发投入对工业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别行业的碳排放效应.结果 表明,在各个阶段,研发投入对促进碳减排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在2011-2017年间更为显著;对于不同行业,对于重度和中度排放组,研发投入对降低碳排放量均为显著影响,其弹性分别为-0.041和-0.018,而对轻度排放组,增加研发投入时,碳排放呈现增加的趋势.另外,劳动力规模是当前工业碳排放最明显的推动因素,而提升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增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不同类别行业之间,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1995—2009年间高技术产业21个行业细分数据,利用规避报酬可变的DEA模型,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等三个方面评估各行业的研发效率。在此基础上,考察市场竞争、产业规模、国企比重与政府干预四个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行业比较而言,通信业、电子计算机业的研发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表现尤甚;就同一行业而言,企业规模对综合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企业数量对规模效率有正向影响,对纯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国有企业数量对产业纯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兰州市为例,根据超效率SBM模型原理,构建城市节能环保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5年为评价期间,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对产业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及要素分解,然后在全国范围内对30个省会城市(直辖市)进行区域比较。实证结果表明,兰州市节能环保产业效率整体呈现跨期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对其贡献最大,而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未发挥相应作用,产业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产业结构有望优化;兰州市节能环保产业效率在全国居中等水平,为DEA非有效,在从业人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冗余,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城市自然生态建设等方面存在期望产出不足,而"三废"防治仍是城市节能环保产业效率改进的重点。最后,就实证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资源科学》2008,30(9):1290-1299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相似文献   

18.
王信敏  丁浩 《软科学》2017,(6):10-14
使用我国22个工业部门2005~2014年面板数据,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两个维度,分析产业间技术溢出和能源结构调整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差异及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部门产业间技术溢出对于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148和-0.198,明显高于直接R&D投入;能源结构调整对于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煤炭和石油的弹性系数明显大于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技术溢出和能源结构调整在不同种类工业部门的表现存在差异,生态化水平越低的部门效果越显著;滚动估计结果显示,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影响效果呈现逐渐增强趋势,煤炭和石油的弹性系数缓慢减小,能源结构调整的效果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