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出版社的教材中有一篇马克·吐温先生写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先生的作品以幽默诙谐见长,在这里选了一篇他写的《童年》,请同学们想想自己写的童年与之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2.
踏莎行·自勉 徐占寰 国庆四十九周年将至,思绪万千,写《踏莎行》词一首自勉。 夕阳正红,青山满目,老骥志在伏枥处。三十五年桃李业,四海内外弟子布。 悼寄邓公,瀛州尺素,华夏跨入小康路。难抑老发少年狂,“特色理论”胸中注。 偶读徐先生《踏莎行·自勉》词,甚为感怀。此词犹如一幅画卷勾勒了先生三十五年有余的自强不息的教苑耕耘生涯,再现了他的人品与风格。尤为突出地表达了他“壮心不已”的爱岗敬业精神。 上阕词写先生的雄心壮志与耕耘硕果,抒发了他难以抑制的自豪心情。 首句,借叶帅“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人布拉德里·特雷弗·格里夫写了一本叫做《The Blue Day Book》的摄影画册小书, 在书的扉页上注明了自己真的是要把这部作品献给自己挚爱的父亲和母亲,感谢他们的爱。  相似文献   

4.
听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让我想起莫奈的那幅有名的油画,莫奈把伦敦的雾画成了红色。伦敦的雾是红色的吗? 多瑙河是蓝色的吗? 约翰·施特劳斯的传记作者、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学家普拉维先生,为写这部题为《圆舞曲之王》的传记,曾遍访约翰·施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的所有国家,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他写作的传记应该是比较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读了特级教师杨先武先生《一点商榷》(见2000年第10期《语文教学与研究》,以下简称杨文),我深深地陷入了究竟该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学生———祖国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迷惑与沉思之中。杨文是对刘国正先生就钱理群教授在《审视中学语文教学》一书的序言中,对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文章中号召共产党员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持批驳观点而写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赞》进行驳斥的。我们实在不敢与杨先生的观点苟同,更不敢也不能用杨先生所倡导的观点去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大概与刘国正先生一样…  相似文献   

6.
关于小调《第一叙事曲》诞生的背景,音乐史上一直存在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它是以波兰浪漫派诗人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瓦伦洛德》为文学脚本创作而成的。其中,美国音乐评论家詹姆士·纪本兹·休涅克的观点可说很有代表性。他在1900年写成的《肖邦:其人及其音乐》一书中认为“《第一叙事曲》是根据《康拉德·瓦伦洛德》而写的。”《康拉德·瓦伦洛德》是密茨凯维支在目睹了波兰革命的失败,并经历痛苦心路历程后所撰写的一部渗透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叙事诗。那么,肖邦的《第一叙事曲》与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康拉德·瓦伦洛德》是否就…  相似文献   

7.
<正> 《钓竿行》,汉乐府旧题,属鼓吹饶歌曲,古辞已亡佚,《乐府诗集》卷十八列其为《鼓吹曲辞》,崔豹《古今注》云:"《钓竿》者,伯常子避仇河滨为渔者,其妻思之而作也。每至河侧,辄歌之。后司马相如作《钓竿》诗,遂传为乐曲。"曹氏诗意,余冠英先生《三曹诗选》认为是写男女情爱的,因鱼"在歇谣里常常用做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并引《诗经·卫风·竹竿》  相似文献   

8.
说“伎”     
说“伎”胡小满“伎”乃中国古代音乐史料之常用辞。许慎《说文》曰:“伎,俗用为技巧之技。”作为音乐辞汇,伎早见于《晋书·乐志》:“《但歌》四首,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倡;一人唱,三人和”。透过古老的艺术形态,从音乐史学角度来观察、阐释与音乐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9.
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国读者是很熟悉的。他在中国的文艺界和广大读者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罗曼·罗兰于1944年的最后一天弃世长逝时,我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上写了《罗曼·罗兰的生活与思想道路》和《罗曼·罗兰的生平、著作和思想》的长篇纪念文章。在宋庆龄发起之下,在重庆举行了追悼会,《抗战文艺》还编辑了“怀念罗曼·罗兰”特辑。郭沫若在悼念文章中说:“罗兰先生,你是一位世界的反法西斯的文化巨人……是位人生的成功者,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是你永远存在着的,你不仅是法兰西民族的夸耀、…  相似文献   

10.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赤壁赋》里的名句。如何理解?课本这样解释:“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意思很清楚,“明月之诗”就是指《陈风·月出》,“窈窕之章”是指“舒窈纠兮”那一章。吴小如先生在《读苏轼〈赤壁赋〉》中亦作如此解。吴先生在文中说:“此处写月未出而先用《诗经·陈风·月出》作引子,‘诵明月之诗’两句是互文见义,但有时这种互文见义的句子是不能前后互换的。因为‘窈窕之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