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真研究并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新问题,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章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剖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向盘,事关高校发展的大局,必须始终将其摆在重要位置。思政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思政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突破师德师风建设现实困境,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思政教师需要坚定政治立场,加强理论学习;正确认识自身定位,发挥师表作用;优化考核方式,完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既是应对多元挑战的现实需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内在需求和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需求.为此,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融入的首要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融入的主题主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融入的本质内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融入的重要体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路径选择上,健全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根本保障;弘扬大学文化是力量之源;加强高校党建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修养存在职业素养提升不够、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地位待遇没有受重视等问题,其原因在于教师思想观念的偏差、师德制度建设有待完善、政策环境的影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淬炼,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营造破"五唯"立新标的政策氛围.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本身就是一次完整的传播过程,教师是传播主体。以此为切入点,尝试从传播学新视角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可行性,并借鉴和运用传播学的"主体控制分析"理论成果,探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素质的重要性。依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正确角色定位,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从政治信仰、理论功底、科研能力和师德建设等方面提升其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和谐理念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学科带头人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太合理、教师理论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偏少等不和谐因素。和谐理念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处理好教师培养与引进的关系、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关系以及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路径为:明确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准入标准,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锻炼和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学科带头人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太合理、教师理论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偏少等不和谐因素。和谐理念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处理好教师培养与引进的关系、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关系以及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路径为:明确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准入标准,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锻炼和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改正在全面推进,面对新形势,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和师德建设,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专业培养和后续人才的培养,在评价体系特别是职称评定上,设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独特标准,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分化、利益格局的调整、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师风提出了严峻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及其战略地位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析为经,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岗位的特殊性为纬,从理论指导、价值导向、精神动力、行为规范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更突显了其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加以高度重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关键在于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别于一般知识教育课程,其信念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决定了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工作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内生的基本要求。通过科研考核、教学培训、师德考评等现实举措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于教师.因此要不断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强化廉洁从教和担当意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以教师主体为视角,研究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路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性与知识性的统一,这是教学的根本理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修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权威性和学术科研能力,这是教学的前提条件;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理论需求,这是教学的必备条件和根本保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注重教学设计,这是教学的辅助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网 《教师》2010,(34):92-92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近日强调,要严格实施教师准人制度,严把政治关、业务关和师德关。据教育部网站消息,11月1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袁贵仁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特别是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6.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因而,思想政治教师团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加强其团队建设是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理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实效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团队建设,必须构建积极的团队合作机制,加强团队的有效管理,理清教师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7.
影响力     
《教育》2007,(17)
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中宣部、教育部决定有计划地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的研修。  相似文献   

18.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构成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培养,以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特殊使命,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的根基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真情和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宣传十七大精神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应以十七大精神为统领,在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教师理论研究、加强教材建设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