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韩映虹  陈银  沈彤 《幼儿教育》2012,(Z6):18-20
有关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实施学前儿童生命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一个科学、系统的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为此,研究者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建构一个关于学前儿童生命教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内容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方自然教育家在研究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建构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教师角色观,其内容包括: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应是儿童智慧发展的启迪者和促进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者、教师应成为自然和自由教育理念的彰显者和贯彻者、教师应成为具有"把儿童看作儿童"的儿童观的生命导师、教师应成为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教师应是儿童寻求快乐的"知心人和决定人"和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它们对于深化我们对教师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生命教育"是促使留守儿童认识与热爱生命、尊重和珍惜生命、提高其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留守儿童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是加强和改进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农村初中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生命教育"作为一种能够让留守儿童充分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并且又能够提升留守儿童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显得尤其重要。在农村积极地展开生命教育,已经成为留守儿童,尤其是初中留守儿童得以健康成长的迫切需求,是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教育原点的偏离与回归:点化与润泽生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而进行的活动。当今教育存在着一种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从生命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儿童生命的充分展现与不断建构的过程,是儿童与教师生命互动、交融的过程。在成全每一个幼小生命的历程中,教师自身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6.
研究者以北京四环游戏小组为研究对象,从关注流动学前儿童的生存状态出发,运用行动研究法,尝试对流动学前儿童开展生命教育,重点是探索适合流动学前儿童实际需要的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等.  相似文献   

7.
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是对教育研究存在自身的思寻,是对教育研究自身作为一项有生命活动的思寻。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为教育研究者自身生命之意识,是教育研究者之个性的自我意识;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在于以整个生命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要求以对生命的敏感性和理性关切来进行教育研究,让感官和人心都活跃起来;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表现为对生命和教育研究的一种精神担当,是对生命和教育的不断追问和困惑,而非给生命和教育提供技术方案,在于对教育和生命之赤子情怀和真性情;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蕴含于对生命和教育的宽恕,在于对教育研究的一种多元追求和关注。  相似文献   

8.
成人化的儿童教育观认为,儿童还是小孩子.什么也不懂,根本谈不上研究。其实不然。《说文解字》云:“研,磨也;究,穷也。”也就是说,面对不确定的未知世界,不断地追问、探索即研究。从这一意义上讲,研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生命属性,是人之实践活动的本质所在;研究不只是成人、专业工作者的特权,更是基于人性基础和生命发展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的权利。是人作为大干世界物种中特殊的“类”的标志——人是研究者,儿童已经开始了究天问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生命教育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教育家叶澜教授发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先声。近年来经众多研究者的研究与实践,生命教育的意义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和发展,呈现出21世纪的新样态:以“全人教育”为核心理念,通过“知、情、意、行”等途径,引导儿童认识生命、感受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爱护生命并最终实现生命价值,提倡教育中人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正内涵:我们提出,幼儿教师应当成为儿童研究者,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幼儿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儿童研究?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概念是什么,与专业科研人员有何不同?幼儿教师的儿童研究要如何进行呢?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也称做教师行动研究、实践研究。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就是教师有目的地、系统地探究,其目标是深入理解教学和学习,使教师成为更加认真反思的实践者,有效改进教学。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会使教师的教育哲学及其对幼儿的态度发生变化。它能够逐渐改善教师与幼儿之间、  相似文献   

11.
要有效地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不仅要改革和完善高校的考试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而且要使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能力。文章基于网络考核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对网络考核如何推动实验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历程中,每一次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都会引发教育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借助于网络进行学习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不仅是教与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而且涉及到教育观念、模式、体制等的历史性变革。从网络学习概念的界定与支持网络学习的网络本质两方面来探讨网络学习之本质属性,可以发现,只有从学习环境的角度来理解网络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解释网络所支持的教与学过程中的多种形式和特点。网络学习之本质属性可以从内涵与外延两方面进行解释,内涵属性涉及网络学习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学习活动、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外延属性即指所有借助于网络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对于个体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从幼儿园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是促进幼儿数学素养发展的起点。由于幼儿尚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所以他们通常并不能自发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而需要幼儿园教师的适当引导。教师应遵循兴趣激发原则、基本概念原则、自然引导原则,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区域游戏、集体教学中让幼儿充分感知和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只有引导幼儿体验到数学很重要,才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信心与热情,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与参与度,帮助幼儿开启真正愿意学习数学的过程,为幼儿数学素养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儿童学习的本义在于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主动建构,不仅反映了儿童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精神状态,而且也体现了儿童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一种渐进过程。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为抓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儿童主动建构学习生活展开了研究与探索,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以及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经验化与学习环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凸显课程经验化的问题。学习者天然的学习本性、儿童学习发生的内在要求、人类心理生命结构关联性、学习方式活动化等要求我们实现课程经验化。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儿童与课程的关系将体现为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将内容转化为环境中的条件,使课程成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建构出“经验世界”的环境条件,这是儿童获取学习经验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7.
课程地图既是一种课程理念,也是一种课程实施技术。它在可视化、资源整合和课程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强调儿童在课程实践中的中心地位,是提升课程实施质量和儿童学习结果的重要途径。利用课程地图建设园本课程,就是要基于儿童的立场建构和实施课程,依据儿童学习规律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课程地图建设园本课程时,可以把民间文化和生活实践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手段,通过创设自主参与的课程学习环境,支持儿童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其中必然少不了家长的参与.西方在这一领域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家庭结构、参与子女学习的家长性别、学生年龄、性别、学业成绩成为影响家长参与子女学习的程度和方式的主要因素.鉴于此,社会应对处境不利家庭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导,家长也应与学校保持积极的联系和沟通,应采用灵活策略持续关注子女的学业,而父亲也要多参与到子女的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9.
诺瓦克认为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和实践框架。教育不仅要挑选那些有永恒价值的概念,而且要帮助学生掌握意义学习的原理和方法,使其获得生成和运用新知的能力。梳理意义学习的理论基础、阶段、形式、原则以及相关的课程组织、教学方法等对教学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儿童期的学习源于对直接经验,即生活的重演和再现,因此是有"情境性"的。而每个人的儿童期是人类"儿童期"的缩影,故此,儿童学习的情境性规定是人类教育起步时烙下的印记。当人类教育进步到学习主要面对间接经验时,儿童的学习情境性规定却依然始终伴随。教育装备的演变依循并见证着这一切。人类学习情境性的本质诉求催生着教育装备的技术革命;教育装备的种种令人炫目的进步演变,正是满足人类从"儿童时代"起就熔铸在学习生命中的"情境编码"指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