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朱朝晖  李敏鑫 《科研管理》2023,44(1):183-192
技术独董作为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所引入的重要战略资源,学界对其履职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正逐渐兴起。本文立足于中国本土关系文化的背景,基于2009—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了技术独董-CEO社会关系是否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结果显示:(1)该类社会关系在聘用了技术独董的企业中抑制了技术独董功能的发挥,表现出较低的创新能力;(2)通过降低CEO权力,提高技术独董声誉,促进市场竞争以及加强法治水平,能够缓解该类社会关系对技术独董功能的抑制作用;(3)渠道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该类社会关系主要通过弱化技术独董的监督功能,而非增强其建议功能影响企业创新。结论表明社会关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企业内外治理机制的完善能够引导社会关系发挥出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4-2019年中国388个科技型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董事会特征对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成员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硕士教育程度以上占比、技术背景董事人数占比、技术董事薪酬激励、独立董事占比等对研发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董事会中女性董事占比对研发投入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而...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阶理论以中国2007至2010年间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从受教育的专业背景角度出发,验证了中国企业家的技术专业背景对研发投入以及投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背景的企业家相比与其它背景企业家有更多的研发投入,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更为显著,企业家技术背景对研发投入的这种促进更有利于提高企业未来的绩效。本文的研究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层的任命决策以及研发效益的长远考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技术董事背景的角度研究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对我国高科技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技术独立董事更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够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创新决策提供专业性的咨询和建议,可以发挥"专家效应",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而很多公司高管兼任技术内部董事,他们更关注研发的高风险性和企业的短期绩效.然而在创新方面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税收优惠政策作为政府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创新的外部性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有效激励机制。本文基于2015—2022年我国新三板挂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共5438个样本量,研究了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果,围绕政府治理和企业治理两个层面,从地方财政压力和独立董事规模与股权集中度作为切入点,并将其作为调节变量,提出假设并构建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政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呈正相关,地方财政压力和股权集中度会削弱税收优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而独立董事规模会增强税收优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最后,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出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仲常  余翔 《科研管理》2007,28(2):78-84,123
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有助于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运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产业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新产品市场需求、行业竞争以及外部筹资环境这三方面的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前期新产品市场需求对企业研发投入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还不够强大;行业中的竞争在总体上还未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企业研发的外部筹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是一个急需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主流理论认为政府对企业发放的财政补贴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但是,这种促进作用的效果如何?以深交所1 4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财政补贴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了正向影响,支持了主流理论,认为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普遍采取的通过财政补贴来促进研发投入的措施是合理的。进一步,引入在我国普遍存在的包括国有产权性质和企业高管政治关联在内的政企关系并实证发现,政企关系的引入降低了财政补贴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可见政企关系不利于企业的研发投入。要发挥财政补贴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需采取措施降低国有产权和政治关联等政企关系在研发投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9—2019年创业板678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结合中国经济区域的分类,实证检验了总样本和分区域样本税收优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以及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在两者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营商环境在税收优惠影响创新绩效的直接路径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中介效应的前、后半路径中均起正向的调节作用;税收优惠对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企业与总样本企业的分析一致,而中部地区企业税收优惠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西部地区企业税收优惠对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均不显著。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和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2-2015年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家族企业的所有权程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考察了独立董事、政企关系以及区域市场化程度对二者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的所有权程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倒U型的关系,家族所有权通过研发投入的中介机制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独立董事的数量和结构均负向调节家族企业的所有权程度影响研发投入的关系;政企关系对于家族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区域市场化程度正向调节家族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高市场化程度越会削弱政企关系对家族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通过发现研发投入的中介机制以及独立董事、政企关系和区域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机制,本文为家族所有权程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做了新的理论诠释。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从网络中心度、网络强度和网络专业性三层面考察连锁董事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发投入的直接影响以及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采用中国2011—2015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弱连锁程度以及网络专业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在连锁董事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两者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连锁董事网络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可以部分解释为:连锁董事网络可以通过资源和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递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而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1.
郎香香  尤丹丹 《科研管理》2021,42(6):166-17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裁军活动,军人管理者已成为中国商界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烙印和高阶理论,以2008-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管理者早期从军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通过面板模型回归,研究发现:第一,有从军经历管理者的企业具有较高的研发投入;第二,管理者从军经历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在创始人从军经历管理者企业、无政治关联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高竞争程度行业中更加显著;第三,管理者风险承担性在管理者从军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管理者从军经历不仅能够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还能够提高企业的专利技术申请量。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管理者异质性领域的相关研究,打开了从军经历管理者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黑箱”,对上市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任用管理者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永平 《科研管理》2022,43(3):117-124
   以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前后3年数据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IPO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和不同融资依赖企业IPO创新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实证结果表明:IPO后企业创新投资显著下降,且外部融资依赖企业IPO后创新投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内部融资依赖企业,因为外部融资依赖企业风险投资参与比例和持股比例较高,IPO后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负影响显著,体现了IPO后企业高管和投资者在市场短期盈利压力的“短视”行为。这为科创板市场弱化短期盈利的监管以强化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张正勇  胡言言 《科研管理》2021,42(2):171-180
本文通过手工收集整理2008—2016年A股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创新专利数据,基于高阶梯队理论实证考察了海归技术高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研究发现:海归技术高管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相较于渐进性创新,海归技术高管对企业突破性创新促进作用更强,这一效应在控制内生性和自选择问题后依然成立;通过产权性质分组分析发现,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海归技术高管对国有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对机理渠道的探索表明,海归技术高管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知识来提高管理层多元化水平,从而减轻管理层短视行为促进企业创新。研究在理论上拓展和深化了企业高管与创新的研究,在实践上凸显了海归技术高管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对于企业人才引进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谢乔昕  张宇 《科研管理》2022,43(2):100-107
   研发投资平滑是企业在不确定条件下维持研发持续性、规避调整成本的策略性行为。鉴于中国转轨经济特征下企业对经济政策具有的高度敏感性,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研发投资平滑关系,对理解经济政策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研发投资动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运用面板模型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资平滑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企业研发投资平滑产生了强化作用;(2)与国有企业、高市场化水平地区企业相比,这种强化作用在民营企业、低市场化水平地区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丰富和拓展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及研发投资平滑领域研究,为高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保障企业研发创新持续性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以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已实现波动率、已实现波动率的正半方差和负半方差分别度量经济不确定性、“好”的经济不确定性和“坏”的经济不确定性,选取2009—2019年中国1126家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实证考察“好”“坏”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及异质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起到了促进作用,“好”的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坏”的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效应;这种效应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第二产业的企业的作用更为明显。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该研究结论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朱涛  李君山  朱林染 《科研管理》2022,43(3):201-208
    本文以2016年年底上市满三年的沪深A股科技型企业为对象,从年龄、教育、任期与职称四个维度,分析管理者特征、R&D投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研究R&D投入在其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认为:(1)管理者人力资本特征中的教育程度、职称、任期以及年龄异质性、任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显著;(2)管理者的教育程度、任期、职称、与任期异质性、年龄异质性与R&D投入之间影响显著;(3)企业R&D投入是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本与公司绩效间的中介变量,管理者的任期、教育程度、职称、任期异质性、年龄异质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通过R&D投入传导的。  相似文献   

17.
以2006~2015年的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流量组合法将样本公司进行生命周期划分,考察成长期与衰退期企业的董监高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董监高治理的激励机制总体上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推动作用;在企业衰退期,董监高薪酬与高管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推动作用;在企业成长期,仅有董监高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作用.无论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董监高治理的制衡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都没有积极作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设置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起阻碍作用;独立董事比例则对技术创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董竹  张欣 《科研管理》2022,43(7):181-188
本文使用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分析师乐观偏差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分析师面临的“利益冲突”和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分析师乐观偏差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显著负相关,表明分析师的乐观偏差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企业存在再融资行为,分析师乐观偏差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就越为显著,说明“利益冲突”会加剧两者的关系;(3)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够缓解分析师乐观偏差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分析师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影响,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信息中介角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许自坚  王辉 《科研管理》2019,40(9):130-138
研发支出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一环,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研发支出的研究也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热点问题。本文从企业的组织资本的角度,以我国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分析其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组织资本对研发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进一步验证了高组织资本企业的研发支出水平显著高于低组织资本的企业。此外,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率高于国有企业,且在非国有企业中,企业组织资本越高研发支出率也更高,但在国有企业中此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