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立  王博  潘雄锋 《科研管理》2012,33(6):16-23
本文通过对光洋科技公司成长历程的案例研究,探讨了科技创业企业在不连续技术变化环境中动态能力形成、成长和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以创新成长为目标的动态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有创业的成功和企业家远见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创新领先战略、创新源发现机制以及包括技术能力在内的组织能力的协同演化是科技创业企业实现成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累积过程,创新只有增强企业能力并实现共同演进才能称之为创新战略的形成。企业家品牌与创新精神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起了决定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家品牌的运作,形成强势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与成长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并同时形成企业家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累积过程,创新只有增强企业能力并实现共同演进才能称之为创新战略的形成.企业家品牌与创新精神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起了决定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家品牌的运作,形成强势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与成长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并同时形成企业家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天津赛乐的案例研究,探讨了在技术环境动态性和市场环境动态性影响下不同形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和适应性成长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科技型创业企业成长是一种简单适应性成长和复杂适应性成长交替实现的非线性成长过程,其中复杂适应性成长的作用更为重要;在动态环境下,基于交易内容和交易结构改变的商业模式创新更有利于科技型创业企业实现复杂适应性成长;科技型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适应性成长共同作用有助于构建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企业在面对动态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所须具备的能力,它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多元化发展能力。论述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涵义,着重分析了核心能力随企业成长而发生的动态变化与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核心能力应用的思路,即让核心能力与企业发展战略更好地融合,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提升其核心竞争优势;最后给出了一个相关案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个维度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汤文仙  李攀峰 《软科学》2005,19(1):17-20,33
由于企业成长受众多的因素影响,我们将企业成长理论以三个维度:规模维度、知识维度和制度维度进行一个对企业成长理论的总述,为企业成长提供更大的解释空间。说明了企业成长是一个规模扩展、知识积累和制度建设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成长既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也受内部文化基因的影响.家族企业包含家族和企业两个利益导向,二者存在着复杂的博弈关系,"家族化"与"弱家族化"是家族企业发展过程所面临的两难抉择.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演进主要表现为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和转移问题,家族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企业成长和治理模式的演进.文章探讨了家族企业的内涵、文化特征和家族企业成长的阶段,从家族文化视角分析了中国家族企业成长与治理模式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是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和过程;并购整合是并购后期行为,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更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引入平衡记分卡这种战略管理系统的思想,构建以并购战略、速度为中心,财务、业务运作、利益相关者和雇员等四个方面为基点的企业并购整合管理工具,并就其在并购整合中的应用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商业模式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于Penrose的企业成长理论,新创企业成长是基于对企业生命周期最前端的关注,探讨组织规范缺失情境下的成长问题。新创企业成长过程的结束意味着一般性企业成长的开始,但迄今人们对新创企业成长过程的阶段性与机理性特征并没有一致性认识。基于单一案例所进行的民族志式的研究,结合多重案例的理论检验显示:第一,与有稳定经营历史的既有企业传统商业模式架构不同,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往往具有简约化的结构,包含市场定位、经营过程和利润模式三个要素;第二,新创企业商业模式确立与新创企业成长是一个共生演化的过程,商业模式为新创企业成长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其机理探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企业的成长环境是一个复杂系统。以2006—2008年中国高技术企业的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各区域高技术企业成长环境进行分析,并将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5个梯度,进行区域高技术企业成长环境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有较强相关性。得到各梯度内高技术企业总体成长性差异数据,试图提出测度各梯度内单个企业的成长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长的自组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性。以自组织理论的观点,对我国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演化的自组织过程、机制和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小企业自立知识产权成长的自组织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性。以自组织理论的观点,对我国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演化的自组织过程、机制和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际过程是曲折、复杂的,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发展的持续不断而又永无休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企业成长理论综述——基于成长动因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岩  赵驰 《软科学》2010,24(7):106-110
从成长驱动力的角度,对古典经济学以来关于企业成长的代表性文献进行了全面回顾与逻辑梳理,并作出了相应的评述。基于此,指出企业成长目前仍然是一个具有很强"黑箱性质"的问题,学界对其内在成长规律认识仍然严重不足。认为将知识理论、演化思想、复杂性科学等前沿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尽可能衔接到企业成长过程中去,应该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是企业成长必由之路。中小企业以产品创新为起点,工艺创新为规模扩大之途径,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制度和管理创新是企业稳定与持续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成长正是不断地推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制度和管理创新的循环交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新力与控制力动态均衡的企业持续成长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企业持续成长路径的一般性分析框架,认为企业持续成长过程中创新力和控制力的均衡是指两力在适当的对象、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方法以及适当的力度四个方面的均衡,企业的持续成长就是创新力和控制力的统一朝着最优均衡状态不断逼近的过程。文章认为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企业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推动型控制体系,并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7.
探讨知识整合方式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整合方式并不能直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通过知识存量和情境整合两个中介变量间接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长模型。模型显示,知识整合方式与创新能力之间是一个正反馈的系统。企业创新能力成长阶段与各整合方式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匹配,创新能力的成长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技术的创业活动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信息技术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较高的失败风险,培育和提升关键成长能力是解决新创企业成长脆弱性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过对4家信息技术企业的多案例分析,基于动态演化过程视角对新创企业成长能力的作用机制及其动态演进过程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创业能力、动态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驱动新创企业成长的3种关键能力,他们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动态演进不断循环改善;同时还发现,企业创建期主要依靠创业能力驱动,存活期以动态能力为主,创新能力在成长期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贾卫峰  党兴华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50-1757
技术创新网络的扩张与核心企业的成长相互促进,相互决定,形成了复杂的共生演化关系。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必须在各个层次上构建网络,维护多层交互作用,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从企业间关系耦合的视角,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形成过程,提出技术创新网络中各结点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是一种相互间的知识协同。研究发现,企业间技术交流的过程就是企业间知识匹配——知识流动——知识控制的过程,而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企业结点也是通过这三种状态,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影响到与其他结点的知识协同,并最终成长为核心企业。  相似文献   

20.
产业网络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其演进受系统内外因素的作用.企业成长是产业网络系统演进的重要内部因素,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产业网络会经历从形成到衰退的过程.而当企业实现由代内成长向代际飞跃时,产业网络也将发生重构或实现升级.产业网络演进就是在企业生命周期发展轨迹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不断由旧稳态结构向新稳态结构的渐变与突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