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吐鲁番柏孜柯里克新发现的影窟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孜柯里克石窟群散布在吐鲁番县火焰山中木头沟河谷西岸的断崖上,崖体是一种胶结坚硬的粘性黄土,沟内溪水四季长流。窟群南距著名的高昌故城约10公里,现存洞窟共编号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这些壁画的内容绝大多数是依据佛数经典绘制的,也有各种单纯的佛像、菩萨像等。1980年11月,因旅游事业的需要而整理环境,在崖前多年形成的土沙堆中清理出两个影窟,编号为82、83窟,壁画内容别具一格,是新疆石窟考古中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2.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张大千编号:128,伯希和编号:140),是初唐时期开凿的中型洞窟。此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为平顶,南北壁上各凿一盝形顶小窟,北壁小窟现编为第325窟,南壁小窟现编为第324窟。前室表层壁画均西夏时重绘。通后室的窟门为长方形,平顶,表层壁画为西夏时重绘。后室平面呈长方形,顶为覆斗形。后室正壁(西壁)凿一平顶方形敞口龛。龛内有清塑山峦及改塑塑像一铺,共五身,正中为一倚坐佛,南北两侧塑夹侍弟子和菩萨各一身,皆立于莲花座上。龛内顶部仍存有初唐开窟时壁画。西壁龛沿以下部位,西夏时重绘结跏坐佛一列。窟顶和南、北壁,均为初唐壁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张大千编号:128,伯希和编号:140),是初唐时期开凿的中型洞窟。此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为平顶,南北壁上各凿一盝形顶小窟,北壁小窟现编为第325窟,南壁小窟现编为第324窟。前室表层壁画均西夏时重绘。通后室的窟门为长方形,平顶,表层壁画为西夏时重绘。后室平面呈长方形,顶为覆斗形。后室正壁(西壁)凿一平顶方形敞口龛。龛内有清塑山峦及改塑塑像一铺,共五身,正中为一倚坐佛,南北两侧塑夹侍弟子和菩萨各一身,皆立于莲花座上。龛内顶部仍存有初唐开窟  相似文献   

4.
考释了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7窟券顶的壁画,确定其中6幅壁画出自《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推测其余壁画大多出自该经。结合两侧壁壁画分析,认识到该窟是一个以观音为主尊、内涵丰富的洞窟。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变的考证,揭示了北宋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同时纠正了以往学界对第17窟年代的推定,即并非唐西州时期。结合窟内供养人族属的认定,我们初步将该窟壁画的绘制年代界定在北宋初(10世纪末)至回鹘归顺蒙古之前(13世纪初)。  相似文献   

5.
莫高窟第464窟是一个重要的西夏洞窟,壁画内容丰富,窟内发现了大量文物。窟内文物已流散各地,而壁画也被人切割多处,伤痕累累。本文利用近现代资料阐述了第464窟被盗的历史,并结合20世纪初伯希和奥登堡年拍摄的照片,对被盗壁画的内容与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1.序220窟在莫高窟的中部,两大像之间,亦名翟家窟。1943年剥离了表层壁画,显现出壮丽典雅的《西方阿弥陀净土变》、《东方药师净土变》和《维摩变》,另有初唐贞观十六年(624年)的纪年题记,甚为重要。1975年再剥离门口甬道表层土坯墙,底层出现了10世纪之壁画。今考究其原状和后来改修之形迹,并且论述相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曾被敦煌文物研究所漏编而现存需要补编的33个窟龛,虽然大多数无壁画,无塑像,残破程度不同,但是作为古代遗迹,它们仍有一定的考古学价值,有必要全面地、客观地予以编号公布.本文便是对这些窟龛的编号和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初叶,从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发现了绢、麻、纸等绘画作品总数约800件,不幸,其大部分被携出国外。它与莫高窟窟内壁画一样,是了解敦煌绘画艺术、历史十分重要的资料。其中有明确年代题记的40余件。从年代上看,吉美美术馆藏开元17年(公元729年)《僧形像》(疑为地藏菩萨像)为最早,次之绘于9世纪者9例,余均属10世纪。由于保存条件的原因,它与北凉(5世纪前半)以来石窟寺院历代壁画的制作年代相比,则为后期。但少数作品至少亦可确定为盛唐期(吐蕃入侵前)。这些着  相似文献   

9.
奇康湖石窟位于新疆吐鲁番,20世纪初外国探险家曾到此地挖掘遗址和窃取壁画.洞窟分为南北两寺,南寺有7窟,北寺有4窟,洞窟形制与组合各不相同,壁画破坏较重.但残存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0.
莫高窟85窟微气象环境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85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底层 ,是一个较大型的唐代洞窟。 85窟的气象环境监测始于 1994年 4月 ,在 1998年 5月前 ,在洞窟主室的中央和主室的北壁分别布设 1个温湿度探头和 1个墙温探头 ,分别用于监测洞窟的温湿度变化和窟内壁画表面的温度变化。洞窟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环境变化对洞窟壁画的影响 ,从而能够采取相应的固沙保护壁画。本文通过对 1995 - 1997三年数据的分析 ,总结了莫高窟 85窟气象环境的变化状况 ,可为今后对 85窟的管理和维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炳灵寺第70、126、128、132窟壁画内容、功德主等方面信息比对,结合第70窟石刻题记及格鲁派在炳灵寺的佛教活动情况,认为第70、126、128、132窟壁画绘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是由王苗、王秉仪、甘应惩、锁定、罗氏等家族成员出资绘制的,为格鲁派系壁画。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保存了近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3千多身彩塑。在以前的年代里遭到了人为和大自然的破坏,使各类文物产生了这样和那样的病害。近数十年来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壁画又产生了新的病害。莫高窟第3窟的壁画病害就是此种情况。该窟壁画近30多年来颜料层中不断产生小泡,逐渐变大。最后和颜料层一同脱落。此病害近10多年蔓延较快,特别是菩萨及其他人物面部和身体的色彩大部分已呈模糊状。发展下去用不了多少年该窟壁画就会全部消失(图版十三)。  相似文献   

13.
安西榆林窟第六窟存在壁画大面积空鼓、起甲、酥碱等病害 ,严重危及壁画的保存。鉴于此 ,我们采用锚固、边缘加固、灌浆等手段对空鼓壁画进行了修复 ,用聚醋酸乙烯乳液对起甲酥碱壁画进行了修复 ,还对该窟窟顶进行了稳定性加固。  相似文献   

14.
以东嘎1号窟法界语自在曼荼罗壁画为对象,梳理与该曼荼罗相关的藏文文献,并结合该窟法界语自在曼荼罗图像作对比研究,理清11世纪初至12世纪中晚期在西藏西部流行的以四面八臂白色文殊菩萨为主尊的法界语自在曼荼罗图像与所据文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莫高窟53窟位于石窟群中部的最下层,始建于中唐,五代重修。窟门距窟前路基平台低两米左右,属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该窟窟顶壁画完好,而四壁地仗层分层酥碱严重,壁画颜料层脱落现象严重,有的壁画画面已与地仗层大片分离,悬浮在地仗层上。龛内壁画绝大部分脱落,南壁有白色物质结晶于画面上,另外,该窟霉变现象严重,岩体比较坚硬。  相似文献   

16.
S.P.172白描稿经诸家认为可能为“坛样图”或“曼茶罗”而作者认为,该画稿在归义军。曹氏画院”早期被改造用作设计绘制莫高窟第98、108、100等窟窟顶壁画的底稿。特别是第98窟,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窟,影响了莫高窟五代末曹氏归义军时期所建其他大窟的窟顶壁画设计绘制,因而使这一时期洞窟壁画的绘制具有明显的程式化表现。文中并探讨了S.P.172作为敦煌壁画底稿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对照表在以前所公布的各家编号的基础上,新增补了奥登堡编号,增加了莫高窟北区洞窟编号,对各家对照表中所存在的不同程度的讹误、脱漏、空缺等,进行了更正、补充和说明,补编了未曾编入敦煌研究所编号之列而现存的30余窟龛.另外,增加了莫高窟附近现存有壁画、塑像、墓志等土塔8座.  相似文献   

18.
一克孜尔石窟窟内现存与流失国外的降魔题材壁画约有8幅。计76窟2幅,98窟1幅,110窟2幅,175窟1幅,198窟1幅,205窟1幅。以上各窟开凿年代不同,形制也各异。故降魔图的位置、布局、形式呈多样化。兹分别叙述如下: 76窟为方形窟,穹窿顶。该窟壁画在本世纪初几乎被德国“皇家普鲁士吐鲁番探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莫高窟第44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第44窟壁画材质及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起甲病害做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莫高窟第44窟存在三个不同时代的壁画,病害以起甲为主。不同时代壁画,其地仗中的土沙比有很大的不同,所用的颜料各个时代亦有差别,起甲颜料样品存在弯曲及断裂现象。通过对第44窟环境及材质的研究,为下一步研究莫高窟壁画起甲病害机理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到敦煌莫高窟参观考察的人,一般都是到绘有壁画的莫高窟南区,而很少有人去留意编号第1窟以北的莫高窟北区洞窟,因为这些洞窟没有壁画,也没有窗门,洞中除了堆积的沙土,看上去一无所有。 从1988年开始,到1995年结束,敦煌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在彭金章先生的带领下,对北区洞窟做了彻底的调查、编号和考古发掘,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收获。经过这次细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莫高窟北区共有248个洞窟,其中243个是这次发掘过程中正式编号的,从BI到B243(B是“北”字的缩写,代表北区)号,加上原本编号的莫高窟第4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