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资料     
类书 :古代加录若干或某一门类的资料 ,按照一定类目编排 ,以便寻检和征引的一种工具书。特别为“辑录群书 ,以类相从”,故名类书。中国第一部类书是三国魏文帝时的《皇览》,以后各代均有编修。类书一般分为辑录各类资料的百科性类书和专录一类资料的专科性类书。类书大多按类编排 ,另有少数按韵编排。对于查找辞藻典故、诗赋文章、史事掌故、名物制度及辑录佚文、校勘古籍等 ,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类事类书 :类书的一种。汇集古籍中人文和自然科学及其他有关资料 ,按照一定方法分类编辑成册 ,可供考订事物发生发展和变革源流之用的类书。如《…  相似文献   

2.
妙用,即在新闻语言中,十分巧妙地引用一些新词汇。在引用中,应坚持这样的原则,即引用的词汇应比原来的词汇更为简便易懂,更为生动活泼,更贴近所报道的事实,更能感染读者。如:“官倒”、“下海”、“懒棉花”、“白条”,等等,这些引用,就较为贴切自然,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在引用这些词汇时,作者考虑到文章的对象,显得妙趣横生,余味无穷。要妙用新词汇,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构成因素来考虑:一是注意区别不同的读者对象。新闻虽然是对整个社会发布的,但某一新闻又往往是特指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或某一部分人的,注意到这一点,就可以灵活妙用新词汇了。如《别了!司徒雷登》就比《拜拜,美国大使》要生动活泼得多,也显得庄重、大方、气派、深沉。司徒雷登是当时美国驻国民党政府的大使,如果称美国大使,可能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是明白易懂的,但这样写则不免于平淡一般,而用“司  相似文献   

3.
具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类书,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是考经证史,检索和整理古籍的重要工具。文章详细介绍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的辑录目的、编辑人员、收录来源;并详述这四大类书的优点以及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报纸杂志不是一般意义的商品,担负着宣传、传播、导向,以及激励与鼓舞的多重任务,因而办报办刊要讲政治就成为不可动摇的宗旨和原则,而报纸杂志每每受到领导部门的批评、处分,无不是由于在政治方向和导向上没把好关,或让一些本不该出笼的报道、文章出了笼,或在报道、文章中出现了误导、泄密、引发不稳定、损害形象等等的问题。如某报曾在头版头条新闻内引用的某经济学家的内部讲话,其实是与某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关观点唱的反调,就很不应该;在发表的有关文章中对毛泽东“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人民服务”等观点进行调侃式批评、否定,也是错误的;在发表卫星发射的报道时,引用的背景中暴露某某号卫星曾出现过质量问题,是泄露国家重要机密的行为;在新千年来临前夕,发表在新的一年里房价将下跌20%至30%的报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引文是指著者完成一篇科学论文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是一篇完整的科学论文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有:①向读者说明某一科学论文的选题来源、利用资料的广博程度及资料的可靠度。科学论文的学术水平及其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作者引用参考文献的水平;②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也是著者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某专题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引用和著录参考文献的原则之一是仅限于引用和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作者引用和著录参考文献时,不是亲自查阅原始文献,而是转引自己阅读的某篇文献中他人所引用和著录的文献或自己阅读的该篇文献(中介文献)。这严重侵犯了原作者和期刊的合法权益,违背了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本文旨在从著作权法的角度对学术期刊中普遍存在的文献转引现象作一简要分析,以期引起广大作者和编辑同仁的重视。1学术期刊中的文献转引现象由于某种原因,作者在论文中未能直接引用原始文献中的资料,而是通过转引方式引…  相似文献   

7.
类书考略     
类书是文化发展的产物,但对于类书是什么?古今学者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或称之为工具书之一种,或称之为百科全书之一类,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类书应该是古籍中辑录各种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知识性的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8.
书名是了解一本书的窗口。作为一个图书馆工作者应该懂点书名知识,本文介绍一下类书和丛书的命名方法。类书的书名类书悬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供人检索的一种工具书。类书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国的时候,魏国缪袭、王象等人就奉敕编纂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类书--《皇览》。唐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治学的需要,类书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的报道中,有些把某一篇的发表时间搞错了,有的引用语录时错漏了字或错了标点,或引用得不全、不当。毛主席著作在人民群众中有极高的威信,有极大的号召力,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最高指示。希望作者和编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  相似文献   

10.
“类书”一词始于《新唐书》,它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叫“类书”?在《辞海》(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31页)中有个较简明的说明:“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便于寻俭、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始于魏文帝时《皇览》,历代都有编篡,但多亡佚。现存著名的有:唐代的《北堂  相似文献   

11.
地方史志,是地方文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上本地人(集体)的著作或出版的图书资料;二是在图书资料中有涉及本地区人、物、事的记载的文献。前者比较容易判别和收集;后者则因古今著述浩如烟海,辑录比较困难。目前,综合辑录历代有关一个地区文献的图书,有各省的通志及府、县志,成书一般在明清两代。  相似文献   

12.
陶毅 《声屏世界》2000,(1):54-55
学术论文的定义、写作动机及投稿注意事项一、学术论文的定义。给论文下定义其实不是很难的事,现代汉语词典的界定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如果在论文前加“学术”两个字的定语,那么,学术论文的界定是什么呢?它“风格独特,与一般文章不一样。他是作者用一定的研究方法,研究某一领域中的某一问题所得出的成果的书面报告。对论文的实质要求,是给学术界和社会提供新的观点、新的资料、新的发现。一篇论文,不是单纯的笔头功夫,它付出辛劳最多之处应是作者的研究,所以写论文,首先是科研活动,其次才是写文章。”(孙旭…  相似文献   

13.
篇幅长一点的文章一般要设小标题。小标题又叫文章的分题目。它是总题目的一部分、一个侧面或一个层次,是文章某一部分、某一层次的名称和眉目。在这一部分文章的内容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标题。好的小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读者产生急于读下去的强烈欲望;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本部分的内容,使之产生鲜明的印象和难忘的记忆。可以说,小标题是文章某部分思想内容最集中、最简炼、最  相似文献   

14.
叶同春 《新闻前哨》2007,(11):52-53
新闻评论写作成功的关键是立意新颖,即在文章中提出独到的看法和主张。新闻评论写作立意要想出新出彩,有多种思维方法。本文从典故和成语的多角性入手,谈谈这两种语言形式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妙用。巧妙用典:文章显得充满智趣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词句。在诗文中引用典故,古人称为用事,今天通称为用典。由于典故  相似文献   

15.
文献查证是指对某一著者、某一机构、或某种刊物发表的文章被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或被引用的检索及证明.近年来,我国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等进行文献查证的要求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由于编辑的不断努力,在我们的新闻照片中,出现了很多好的照片说明。但也有一些照片说明写得思想性不强、不够鲜明生动。要写好照片说明,必需作多方面的努力,首先要有明确的报道思想,但也必须掌握方法。我以为在新闻照片中,适当地引用史料、民歌和古诗是提高照片说明的思想性,并且使照片说明鲜明生动的几个方法。先谈引用史料的问题。一般新闻照片都要交代新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著录错误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参考文献是作者在撰写文章时引用的有关资料,包括专著、报刊、学位论文等,它标识了文章中引用资料的来源,是作者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引用和借鉴,在文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科学继承性的体现.恰当地标引参考文献不仅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还能避免重复劳动,且能为读者进行研究相关问题提供方便等.  相似文献   

18.
窜改·篡改     
错例: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用词的规范性,引用古文或名言名句应当准确。但有的同志往往为了追求文章通俗易懂,而随意篡改成语和引文,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辨析:这里的篡改应为窜改。  相似文献   

19.
审慎"引用"     
人们在写文章时,为了证实自已的观点或做法等(反驳、批评也是为了证实),有时要从其他文献中引用一些见解、数据或事实以为佐证.用得好,可以增色添彩,提高文章的论证力度;反之,因为引用不当则可能使文章显得臃肿拉杂,不堪卒读,直至造成侵权.  相似文献   

20.
引用,即在标题中,引进新闻人物的话,或常用的俗语、成语、名句,使之言简意丰、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哲理性强的修辞方式。正确地使用引用辞格,能使标题语言生动活泼,增强表达效果。 引用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明引与暗引。 1、明引——即对题中引用的部分明确地标明出处或来源。它又可分为下面三种: (一)直接引用。一般都是直引原话并加上引号。如: (主)“好军嫂”登塔看上海 (副)她激动地说;“上海人那么热情,我忘记了旅途疲劳” (1995年1月18日《文汇报》) (二)间接引用。即作者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