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报道了用ECR离子源的高电荷态离子^40Ar^10 入射到P型Si表面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测量到的Si原子和Si^2 离子的200nm-1000nm光谱,研究了谱线产生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低速高电荷态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中,可有效地激发原子和离子的特征谱线,分析了这一现象和相互作用过程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低能高电荷态Ar^q+离子与不同金属表面相互作用时,入射粒子和靶原子发射的X射线谱研究。重点分析了q=16时,高电荷态Ar^16+离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射Ar的Kα特征X射线的机理,以及q=17,18时入射粒子单粒子X射线产额等问题。分析总结了核电荷数不同的金属靶原子受激发射X射线的机理,以及入射离子的动能跟靶原子X射线产额的关系。展望了预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129Xe29 入射金属Au表面产生的X射线谱。分析结果表明,足够高的电荷态低速离子激发靶表面原子,无需很强的束流强度,便可有效地产生重原子的特征X谱线(Au-Mα),特征X射线的幅度和产额随入射离子的动能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用ECR离子源的高电荷态离子~(40)Ar~(10 )入射到p型Si表面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测量到的Si原子和Si~(2 )离子的200nm-1000nm光谱,研究了谱线产生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低速高电荷态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中,可有效地激发原子和离子的特征谱线,分析了这一现象和相互作用过程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5.
在重离子与靶原子直接碰撞导致原子内壳层空穴产额与离子入射动能关系的基础上,计算了单离子入射引起的原子间碰撞产生的原子内壳层空穴产额。给出了低能重离子与靶原子碰撞过程,原子内壳层X射线单离子产额与离子动能的关系。较好地解释了动能300~600 ke V的Xe^27+离子入射Mo靶,激发的Mo的L X射线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谱技术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40Ar 17离子入射金属Au表面产生的X射线谱。分析结果表明,特征X射线发射,与离子最初的电子组态有关,Ar的Kα-X射线是离子在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固体表面之下形成的空心原子发射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SRIM2006软件对靶材的溅射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各种情况下离子入射靶材能量损失和射程分布,分析其内部碰撞机理,得到了入射离子能量损失和射程分布随离子能量得变化规律:低能离子溅射能量损失以核阻止为主,高能离子溅射能量损失以电子阻止为主;载能离子的能量损失及射程与入射离子和靶原子有关;对于低能离子溅射靶材,入射离子主要分布在靶材表面几层原子内.  相似文献   

8.
一、光子使原子跃迁 原子的跃迁条件hv=Em-En,适用于光子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当光子能量较大时,与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产生离子和自由电子时,原子结构被破坏,如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eV,只要大于或等于13.6eV的光子都能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而发生电离,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的动能等于入射光子能量减去电离能.  相似文献   

9.
离子与原子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现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作一归纳。一、区别1.实质不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微粒,也不会变成其他原子;而离子是带了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当原子或原子团得到或失去电子时,就转变为离子。2结构不同。原子的核电荷数一核外电子数,且除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外,最外层都没有达到稳定结构;而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一核外电子数,且最外层一般达到稳定结构。如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均为17个,最外层为7个电子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对于原子与原子、离子与离子半径的比较,一般根据电子层结构便可确定。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果离子的核电荷相同时,则电子数越多半径就越大;如果离子的电子层相同、则核电荷越小半径越大;再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这是比较微粒大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Photonic crystals (PhCs) are increasingly at- tracting attention due to their ability of controlling light propagation on a wavelength scale, by which a fascinating platform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inte- grated optical devices and components can be pro- vided. Many studies on PhCs however, focused on new means of tailoring the emission and propagation of light using the photonic band gap (PBG) property whereby the photon density of states is zero. A PhC with a full PBG re…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用1,3-环己二酮-甲醛作为荧光衍生试剂测定多巴胺的方法。多巴胺与1,3-环已二酮-甲醛反应生成一种强荧光物质。其最大激发波长是393nm,最大发射波长是450nm。多巴胺浓度在10~40μg/ml范围内与相对荧光强度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C=0.1732F-29.6873,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相对标准偏差为2.5%,检出限为18ng/ml,回收率为97.9-101.7%。实验了pH值,温度,放置时间,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的影响。此法可用于注射液中多巴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Ca1-xCdxTiO3:Pr^3+的物相组成及发光性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掺入适量的Cd^2+物相组成为CaTiO2。激发光谱是峰值位于330nm附近的宽带谱,发射光谱是峰值在625nm半宽度为20nm的带谱。对应Pr^3+的ID2-3H4跃迁发射。发光强度随基质组分Cd/Ca摩尔比和合成温度而变化。Cd^2+的最佳含量在15%~20%.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玫瑰茄红色素的初步提取方法 ,以及光照、温度、pH值和金属离子对玫瑰茄红色素的影响 ,发现该色素在 5 35nm和 5 4 6nm处有强吸收峰 ,在pH <3以下耐热性耐光性较好 ,金属阳离子对其影响较大 ,Na+、Ca2 +、Al3+、Fe3+等离子具有增色作用和吸收峰红移现象 .  相似文献   

15.
将L-苏氨酸与氯化镉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C8H22Cd2Cl4N2O8]n双核超分子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7672(4)nm,b=0.9166(5)nm,c=1.3787(7)nm,β=96.453(7)°,V=0.9634(8)nm3,Dc=2.188 g.cm-3,Z=2.单胞组成由二个镉(Ⅱ)离子、四个氯离子、二分子苏氨酸内盐、二个配位水分子组成双核结构单元.单胞之间通过氯桥键连接成一维连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构成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荧光测试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一维光子晶体的太阳能电池底部反射器,采用平面波展开法(PWM)计算禁带,得到当两个材料的介电常数差越大时,完全禁带越宽,对于Si/Air和Si/SiO2都在700~1 200 nm出现完全禁带,在此基础上利用勒让德多项式展开方法(LPEM)对该结构进行最优化,寻找到了高反射率时周期层数N,并考察了当入射角度不同时反射谱效率的问题,得出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两种不同结构的一维光子晶体完全禁带均出现蓝移,证明了此种结构反射器具有高效的全方位反射性。把这种结构的背反射层用作太阳能电池的反射器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的捕光能力,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