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在大部分人印象里,姜山总是以李娜"出气筒"的形象出现,比如李娜打得不顺心时,她会当着全场观众的面让丈夫"滚出去",以至于外界认为姜山是位"妻管严"。不过,在朋友眼中,这绝对是假象。给外界造成这种印象是缘于去年的澳网,在第二轮的时候,她打得相当不顺,连连被破发,于是李娜朝看台上叫喊的姜山大吼了一声,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丈夫轰出场。可出人意料的是,姜山没有生气,还"偷偷"地换个地方继续看妻子的比赛。不过,据朋友们介绍,别看李娜赛场上总是一副很酷的样子,其实在生活中,她特别在意姜山,甚至顺着姜山。姜山平日里爱玩电脑游戏,一坐在电脑前就不愿动弹。当姜山喊"老婆,我渴了!",李娜便会从冰箱里找丈夫喜欢喝的饮料递到桌前。  相似文献   

2.
澳网赛场,李娜一有机会,就会拿老公姜山开涮,看台上的姜山总是憨憨地笑着。伴随着李娜获得澳网亚军,这样的一幕也成为留在人们心中的经典瞬间。圈内人说,李娜的成功离不开姜山的付出与支持。对于李娜来说,姜山既是教练,更是老公。而对于众多的球迷来说,他们是网球场上的"神仙眷侣"。纹身的故事澳网期间,电视镜头一次又一次地聚焦在李娜左胸前的文身上,那是一个玫瑰和心形组合的图案,在这个文身的背后,记载着李娜和姜山的爱情故  相似文献   

3.
自从托马斯离开李娜转投莎拉波娃的团队,姜山从幕后走上台前,这也是他第二次成为李娜的教练。本次澳网,也是这对夫妻师徒配合最默契的体现。2004年,退役两年的李娜在国家队的召唤下选择了复出,当时国家队给了她三个教练人选,一个是余丽桥,一个是潘兵,最后一个是姜山,李娜最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准老公。那是他们两人的第一次合作。而在托马斯离开后,姜山第二次担当起李娜教练的重任。其实,李娜今年澳网的表现有两大令人惊喜的改变,一个是专项技术的提升,比如发球和击球的稳定性,另一个就是心理层面的提高。前者得益于托马斯打的基础,而后者则  相似文献   

4.
吕敏 《网球》2012,(10):126-127
改写前两年美网首轮出局尴尬纪录,加上美网热身赛一冠一亚成绩,李娜在新教 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的指导下,正迎来职业生涯的新旅程。这次来到美网,李娜最大的变化是有了新教练。前世界排名第一海宁的教练、阿根廷人罗德里格斯是李娜在今年奥运会后敲定的新帅,两人在辛辛那提会合,李娜在决赛中逆转夺冠,两人合作的首个赛事就碰出火花并取得成功。美网赛前的热身训练中,罗德里格斯、姜山和体能教练阿历克斯3人齐齐出现在李娜的训练场上,姜山的任务主要是陪打,罗德里格斯则站在李娜一侧,关注着中国一姐的技术动作和状态。罗德里格斯的话不多,但时不时会走到李娜身边跟她指点一番,李娜仔细聆听,交流两句后不时点点头。前后移动回球练习中,罗德里格斯亲自上阵,隔网给李娜喂球。李娜正拍、反拍的回球都精准到位,新帅也不时挑起大拇指对李娜表示称赞。在与球员沟通上,罗德里格斯显然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他总是安静地站在场边,通过观察来了解李娜,先与姜山沟通后。再与李娜当面交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德里格斯直言李娜是个暴脾气,需要学会在场上去控制,要用头脑去驾驭内心。他说,李娜非常聪明,场上的移动很好但却不是非常有效,不能100%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十几天的合作让李娜感觉不错,她表示:“他总是很积极,用积极的身体语言来表达他的意图。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我都能感觉到来自团队的支持。”李娜说,和罗德里格斯初次见面的时候,后者说的一番话让自己感触颇深,“他当时跟我说,网球不是你打得好就能赢的运动,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手是什么情况,所以无论你领先还是落后,你必须一直努力,一直战斗。现在我正在像他说的那样去做,努力在场上保持冷静。”罗德里格斯带来的变化究竟是什么?不知道是无法用语言表达,还是合作时间太短,李娜说:“可能有一些变化,也可能没有变化!”美网赛场上,李娜明显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无论比分是领先还是落后,李娜始终在网球场上奔跑反击。  相似文献   

5.
王旭 《网球天地》2014,(11):70-77
2014年9月19日,李娜向全世界发布了自己退役的消息。职业网球赛场,从此再无李娜的身影。 李娜之所以是李娜,就是因为她是李娜,就像那个在球场上无比凌厉的李娜一样,谁都不知道她引拍侧身之后,下一个球将打向球场的哪个边角。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极具标签色彩,因为只有李娜做得出这种选择,而往往这种选择会引发外界极大的关注。 这就是李娜,这是专属她的永不妥协的性格。  相似文献   

6.
爱心的天路     
谢明 《网球》2011,(7):134-137
阿伊巴尔问我:“李娜是中国第四吧?”旁边的小孩子马上说:“阿伊巴尔,你偷懒啊,昨天没有看李娜的决赛。”阿伊巴尔马上有点抬不起头来,他是没有看比赛。他马上换了一个问题问我:“叔叔,等李娜老了,我可以打得过她吗……”  相似文献   

7.
添罗砥网     
李瑛超 《新体育》2012,(10):82-85
教练问题一直被视为“娜女王"的阿喀琉斯之踵,伦敦奥运会后,李娜终于下决心尝试新教练。老公姜山下课,功勋教头罗德里格斯上位,他的到来能否让李娜再次走上巅峰?  相似文献   

8.
老公听你的     
姚昆 《网球天地》2011,(3):38-39
托马斯被莎拉波娃“挖”走,老公姜山重新走上教练席,斗志高昂的李娜取得了职业生涯迄今为止的最大突破。在女子网坛,像姜山和李娜这样“夫唱妇随”获得成功的组合并不少见,对于“太太选手”们来说,老公的运筹帷幄,是她们在赛场上获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那里花开     
《网球》2006,(8)
5岁,她开始练羽毛球,两年后,教练发现她的动作像打网球:14岁,距离她夺得全国总决赛冠军只有一年,父亲因病离她而去;20岁,九运会狂揽3块金牌后,她却在亚运会来临前突然退役;24岁,在历史最悠久的大满贯赛事上,她首次正赛就闯进单打8强,创造了中国人在大满贯赛事中的单打最好成绩。如果将李娜比喻成花,最像哪一种?她的另一半姜山说:"当然是玫瑰,多好的花儿啊,而且还带刺!"她妈妈李艳萍想了想说:"我记得她小时候就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梅花吧,因为她蛮能吃苦也蛮有个性的。"梅花,二十四番花信之首,又称花魁。李娜像疏影清雅的梅花那样,凌寒傲霜,终于怒放于单打赛场的世界强手之林,大满贯单打桂冠的山头,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高不可攀。  相似文献   

10.
《网球天地》2013,(3):8-8
澳网结束,很多女球员给球迷留下了新印象,特别是李娜。经过600天的蛰伏,她终于再次站在大满贯的决赛场上,不得不说,墨尔本是她的福地。  相似文献   

11.
李硕 《网球》2011,(3):60-61
在李娜之前,从没有一个中国选手在大满贯赛事中走得这么远。李娜在悉尼和墨尔本的成功让众多网球专家有理由对她期待更多。长期以来,李娜就是一名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女子运动员,她强壮的双腿、扎实的底线技术可以让她能在赛场上击出又平又低的回球,当她可以自如面对比赛的巨大压力时,她的前进空间确实引人遐想。中国的女子选手已经获得了奥运会和大满贯的双打冠军,李娜在澳网上的突破会让中国的其他网球选手在巡回赛中找到更多的自信。——《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12.
趋势     
《网球》2007,(2)
上行线李娜:“亚洲一姐”一扫在亚运会上的阴霾,在澳网闯进16强,传言李娜与教练总合不来,网协新赛季出奇招找来丈夫姜山,看来“夫妻档”还真挺管用。萨芬:上赛季状态一直不佳,突然说我要成为澳网的种子,结果他在排名榜上迅速飙升,最终位列第26,并且还  相似文献   

13.
揭秘娜团队     
邱友益 《网球》2011,(7):48-51
“团队就像是一堵围墙,我置身在里面,他们会在四面保护着我。我只需要集中注意力打好我的网球。”李娜成功的背后,是一个运转自如的国际团队:奠滕森负责日常训练,姜山担任后勤工作,阿历克斯提供体能训练,艾森巴德进行商业开发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李娜style     
熊凌洁 《网球》2013,(3):70-71
"祝贺你又找回自己!"李娜晋级澳网四强之后,记者给她发了条短信,几分钟后,她回复记者一个"笑脸",那些经常被李娜呛得哑口无言的中国记者,也感受到了她这种脱胎换骨的变化。但还是有人碰了钉子,比如有个记者问她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她就不高兴了。其实,这是一个连亲人都不敢轻易问的问题,冒失的记者闯入了"禁地"。对于这个问题,李娜的母亲李艳萍有点遗憾,眼看女儿结婚已经7年多了,一是小两口一直都  相似文献   

15.
离娜近一点     
熊凌洁 《网球》2008,(9):44-48
李娜永远是中国网球最奇异的一道风景,你可以说那是好李娜,因为她总在中国网球不精神的时候突然给大家提一口气,你可以说那是坏李娜,因为她时不时地发点小脾气,但你就此认为李娜不可捉摸,那就错了,那只是因为你离她不够近,还差那么一点点。即使是在奥运会连克扬科维奇和大威打进四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个轻松活泼的李娜,她其实很会笑,特别是在远离球场的时候。都说当运动员压力大,但李娜总有自己的方式来化解,她有老公,有妈妈,有那么多喜欢她的人,还有数不清的在奥林匹克网球中心为她守候的球迷。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8,(11):50-52
我第一次看到王楠就对她印象挺深刻,左撇子,比乔红站位离台更近,弧圈球打得也好。后来她的成绩越来越好,我看她比赛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但都是蜻蜒点水的接触。  相似文献   

17.
娜,不一样了     
"她完全具备世界前10的天赋,但这需要健康的身体做保障。"瑞士人施耐德如此砰价李娜。"她有这样的日标,我们应该感到高兴,这对李娜自信心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而且她有这个能力。"网管中心副主任高沈阳说。每一个奋斗过的人都应该有机会去触及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见证     
许旸 《网球》2014,(3):34-36
这里是罗德·拉沃的通道,在我们大大的拥抱之后,姜山被扔向了空中,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反正当时就觉得痛快。我们大声而开心地聊着决赛的细节,好像刚刚看完了一场舞台剧,不可能有意外的结果,有的只是惊险的过程。等待、辛苦再加上旅行的煎熬,让姜山觉得这一切都理所应当。此时,站在通道旁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的国内媒体们,也自发的集合在了一起,他们在那天一起守候着墨尔本的深夜,一起收获了李娜的澳网冠军,一直熬到南半球的天光来临。  相似文献   

19.
娜之伤     
刘彤 《网球》2013,(3):76-77
如果没有意外受伤,那么最后夺冠的人会不会是李娜?在澳网女单决赛之后,很多人脑中都盘旋着这样的问题。但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再怎么耿耿于怀这个想法也只能是个伪命题,因为竞技场上根本不存在如果,伤病和意外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这一点李娜比谁都清楚,翻看她的职业生涯记录,我们不难发现她的伤病多得几乎可以撰写成一部伤病史,而用前国家队女队教练潘兵的话说则是"李娜职业生涯的一半时间都是在和伤病做斗争。"  相似文献   

20.
《网球》2012,(8):124
李娜之所以能够成为首位赢取大满贯的亚洲选手,除了她的信心、勇气和天份,专业的装备也是她成功的关键。为向这位中国网球巨星的职业生涯致敬,BABOLAT将在近日隆重推出限量版"李娜礼盒",让众多喜欢李娜的"娜离子"们,去寻找李娜成长的足迹。"李娜礼盒"将包括以下5件礼物:1)李娜签名的Pure DriveLI NA GT专属网拍。2)Pro Hurricane+Xcel子母线,主线(ProHurricane)由共聚合物聚酯(PET)单芯线提供最大化的力量与旋转,横线(Xcel)由聚亚安酯(PU)多芯线极致的舒适与良好的耐久性。3)李娜夺得大满贯所在地法网的LOGO纪念鼠标垫。4)极具纪念价值的法网LOGO纪念锁匙扣。5)李娜自传,李娜首次亲自讲述自己30年的人生故事、与众不同的成才之路、跌宕起伏的赛场传奇、不离不弃的爱情誓言,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BABOLAT于1875年在法国里昂市成立,是世界上最早从事网球器材的国际体育用品公司之一。经过五个世代的家族经营,BABOLAT已经成为网球界最专业和最具创新性的品牌之一,为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