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初的一天,当他走上台去,双手捧过由河北省总工会等7部门联合颁发的职工自学成才者奖励证书时,闪光灯下,他的眼圈湿润了,人们似乎格外注意这个身着警服的中年人,他就是从普通一兵奋斗到高级知识分子行列中的《警视窗》杂志社刚过不惑之年的副编审梁桐纲。在本届表彰大会上,他是河北省直系统5名成才奖获得者中的一名,在渴求知识的崎岖小道上,他是一名勇敢的登攀者,在众多顽强的自学者中,他又是一名佼佼者。  相似文献   

2.
记者部落     
从一名举重运动员到如今的体育名记,齐鲁晚报记者马安泉走过了41年的艰苦奋斗路程,他始终不渝地热爱着体育新闻事业,成为一名好记者的理想时刻在鼓舞着他。请看本期传媒骄子《马安泉:当一名好记者是终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的国庆宴席上。坐着一位来自吉林省榆树县的青年农民。他喜气洋洋,正和全国人民一起欢度国庆节。他那份幸福和自豪。永远感染、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这是一张37年前的照片。照片上那位青年农民就是刘景发。现年已经67岁的刘景发,是榆树市新立镇农机站的一名退休职工,年轻的时候是一名拖拉机手,他以集体为家大公无  相似文献   

4.
在石景山区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张拍摄于1942年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一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头戴黑色礼帽,身穿黑色长袍,一手扶膝,一手搭靠在旁边的桌子上,端正地坐着,看上去像是某个富贵家族的少爷,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然而,他的真实身份是新四军的一名侦察员,这是他在敌占区侦察敌情时,乔装打扮后拍摄的照片.他叫余昌和, 1922年11月出生,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 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于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离休.余老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有着丰富战斗经历的老战士.  相似文献   

5.
春寒料峭的三月,一艘汽艇在纽约的长岛和新英格兰之间的海湾里梭巡着.甲板上站着一个人,瘦长的个子,刺骨的大西洋海风把他脸吹得绯红.他睁大着双眼,到处寻找着,还不时焦急地看看手表,对着空茫茫大海长吁短叹.这个人在干啥?是在追捕逃犯?还是在寻找失踪的亲人?不,都不是.他叫米歇尔·莫克,是纽约《每日新闻》的名记者.今天,他和一名摄影记者一起去采访一位大胖子,此人为了治疗肥胖症,一直架着一叶扁舟,在长岛海湾漂流.汽艇已荡了好长时间了,然而那胖子的影子还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6.
“创作是一条艰苦的路,如果不是生活引诱我自讨苦吃,也许至今我仍然是一名拖拉机手。”已成为省作协理事的南予见,回忆他20年艰苦创作经历时说。他在黄泛区的土地上长大,积淀着屈辱、贫穷,也积淀着勤劳、勇敢的深厚的黄土平原赋予他朴实、坚毅的性格。15岁,他当上了农场拖拉机手,一种充满朝气的新鲜感和职业的相对优越感,很快吸引他扑向新的生活。他拚命地擦机器,拚命地看书,也拚命地幻想——15岁正是富于幻想的年龄,是开始思索社会人生的年龄。除此之外,便是记日记……没过半年,他把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满满记了一本子。那怕是吃饭,有时突然想起什么,赶快掏出纸片记上几  相似文献   

7.
1993年7月,结束了新疆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的学习生活,买买提江·玉努斯走进了新疆经济报社,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事业这个广阔的天地中,他带着梦想默默地前行着;在编辑这个辛劳的岗位上,带着责任默默地耕耘着。他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立场坚定地反对三股势力;响应报社改革创新的号召,认  相似文献   

8.
正他是一位山里人。大山的质朴造就了他踏实厚道的品质。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军旅生涯养成了他勇于担当、说干就干的军人作风;他曾经是一名基层领导,对事业的执着和对人民的高度负责是同事们对他的赞誉;他现在是一名档案员,对历史负责就是他莫大的荣幸!2013年7月10日,他在宜昌市夷陵区档案工作表彰会上的发言,感动了与会全体人员。他叫向明炎,今年已经56岁了。2012年5月受命担任夷陵区邓村乡政府机关档案管理员以来,邓村乡  相似文献   

9.
前些时,同一位专职通讯员闲聊,得知他近年来在省内报刊上发表稿件几百篇,正当笔者羡慕之际,他露出了一丝不快。原来他的名字几次被编辑搞错,还不止是一家报社。有的名字顺序搞颠倒,有的把名和姓搞颠倒,有的竟把姓搞错了,令他哭笑不得。有的人说:“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这话用在这里不确切。发表作品署上自己名字,这是作者表示郑重、负责之意;  相似文献   

10.
陶宜军这个名字在近几年的全国新闻摄影年会上十分引人注目。他,是从一名退伍兵成长为一名副总编的。   军人家庭出生的他 17岁入伍,心里始终铭刻着“每天作起点”的座右铭。新兵连分兵他被破格分到照相连当班长。当兵第一年就入了党。   如果说部队是熔炉,他就是这炉子淬出的好钢。 1985年陶宜军退伍后选择了富有挑战性的摄影记者工作。当时有人怀疑他能否胜任记者工作,陶宜军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说:“我的信心来源于部队几年锻炼出来的特别能吃苦和敢于胜利的精神”。到报社上班第一天,他就把行李搬进办公室,吃住在编辑部。为了…  相似文献   

11.
他是农民工,却当上了国有企业的车间主任;虽然只有27岁,他却已成为一名市政协委员……赖长春正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80后”一代的风采。 “傻农民工” 赖长春出生在北碚区澄江镇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1996年,赖长春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的他本想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到外面闯荡,见见世面。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名编辑。19岁跨进新华社的大门,21岁就走上编辑的岗位。他是编辑。40多个春秋,年年月月,辛勤耕耘,从不懈怠,忠于职守。他是编辑。尽管5年前已经走上副总编辑的领导岗位,仍然实实在在地从事着编辑工作,只不过经验更丰富、眼光更开阔了而已。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编辑。组稿、编稿、拟按语、写评论、为记者出谋划策、组织指挥战役性报道……数不清的稿件从他手中经过,由“毛坯”变成了“成品”,由“成品”变成“精品”,有的经过他画龙点睛,提高了作品的品位。多少年来,他与记者一起采编了一批又一批新华社好新闻,甚至全国好新闻,记者的名字登报、上广播,受到通报表扬,而报纸上却看不到他的名字。当首届韬奋新闻奖评选结果公之于世时,熟悉他的新闻界同行们并不感到突然,许多人不由自主地说:“他当  相似文献   

13.
记者的压力     
有些青年人很羡慕记者这个工作,觉得当记者自由自在,没有压力,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在新闻队伍里,确实有这么一种少数人,自由自在,业务上也无所追求。你说他不忙吧,他整天出来进去坐不住;你说他没写稿子吧,他住上几天还有稿件见报,稿子后面好几个名字,有说他是署了些关系名,有说是他在别人稿子上挂的名。这种记者,写了多年稿子,没写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档案新兵,我深深地被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感染着、震撼着。 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感人,催人泪下。他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不愧为全国档案战线的优秀楷模,  相似文献   

15.
祝勇 《出版经济》2006,(10):6-9
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西藏纳拉活域松(现西藏山南县)地方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中诞生了一名男婴.斯时出现了多种瑞兆,预示着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孩子,然而谁也不曾料想到莫测而多厄的命运会伴随着他短促的一生.这名男婴就是后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1708),一位在西藏历史上生平迷离,又极具才华,也最受争议的一届达赖喇嘛.  相似文献   

16.
正被誉为"当代阿炳"的中国残联原副主席、中国唯一盲人教授、国内外著名二胡演奏艺术大师甘柏林,有着许多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他虽然已年届耄耋,但是宝刀不老,依然活跃在祖国的文艺舞台上,续写着他的新传奇。这里记述的,是他作为一名中国特别文化使者,在境外三次演出引起轰动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17.
清晨,当一份份贵州日报传送到千千万万读者手中时,校检组的欧声扬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毕竟,他是把守报纸出版最后一关的“哨兵”。初识欧声扬,是80年代初我被分到报社校对组实习。那时,他先于我参加工作,我称他为老师。一晃快10年过去了,我们当时的年轻人已成了较老的记者、编辑,而他仍是校检岗位上一名“哨兵”,依然干着默默无闻的校检工作。欧声扬为什么能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勤勤恳恳地工作呢?当我与他深入地交谈,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后,我才发现有些木讷的他,原是一位富有个  相似文献   

18.
王国军 《报林求索》2009,(12):38-38
<正>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男孩子,从小,他的成绩一直都排在班上前几名。那个时候,他最喜欢听周恩来的故事,于是,他便梦想着将来成为一名外交家。老师说,想成为外交家,首先得考上大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名篇巨制,而且还编辑过许多影响后人的期刊和文集。经他编辑过的刊物《译文》、《文学》、《莽原》、《奔流》、《语丝》、作家文集和美术画册等,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本文从一名编辑的角度,对鲁迅的编辑理念与编辑实践做一探讨。鲁迅的编辑理念,与他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他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与封建礼教与黑暗制度以及殖民主义者作着殊死的斗争;他在黑暗中呼喊人性解放,主张个性张扬,深切地关怀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并做着…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妻子下岗了,一家5口人至今仍住在破烂的地坑院里。然而,有许多普通人的名字却在他的笔下传遍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5年来,他所报道的人物中有10多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资助,捐款过20多万元;有的事迹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上的高度重视,被拍成电影,编成戏剧,广为传颂。 他,就是甘肃省宁县巩吕初中青年教师高自珍,一名呼唤爱心的歌者。 挥笔撑起一片天 谈起业余采写人物通讯的事儿,31岁的高自珍揉着由于经常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说,是他的学生让他义不容辞地拿起了手中的笔。 199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