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澳大利亚、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公民教育,尤其是价值观教育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其优势在于:国家大力倡导全国性的主流价值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多样,内容丰富;公民教育不断改革,持续发展。我国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应借鉴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先进经验:以本土文化为基本营养要素,同时吸收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精华;政府应有实实在在的落实措施;学校全方位参与整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人们必须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认同。网络大发展背景下公民国家认同的构建更需要重视,因此我们应通过加强政府引导、重视公民教育、强化宣传效果、健全法律体系等手段,来促进网络大发展背景之下的公民国家认同培育。  相似文献   

3.
在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参与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纳入有序轨道,会对政治发展产生正面价值;若一旦失控,则会激化各种矛盾,冲击政权稳定,导致政府治理失败,破坏经济社会发展,对政治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后发国家要防止政治参与失控危及政治稳定,需要强化政府权威,提高政府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制度建设和民主训练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建立务实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防止国家分裂。发展民主不能简单等同于扩大政治参与,必须重视政治安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后发国家只有保持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之间的平衡,才能提升政府治理的能力和绩效,建设高质量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4.
公民治理理论的兴起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缺陷的弥补,开辟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了公民意识、培育了公民资格、拓展了公民参与,是对集中控制的专业主义行政模式弊端的部分消解。用公民治理理论审视我国的公共行政发展,克服效率悖论、信任缺失、公民参与形式化等公共行政困境,必须建构公民参与法律制度、完善公民与政府合作机制、培育积极而主动的公民参与意识、健全公民资格和参与路径,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形态和社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型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网络也越来越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充当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安全阀,既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又有利于公民有效的参与到政治体系中来,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它也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弊端,因此还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知道国家办事情需要一定的财力来维持,但对于国家的钱到底从何处来,又用到何处去并不清楚。社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不能全部由个人支配,为了使政府能够有效地承担起各项职能,政府必须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侧重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是我国政治、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政府决策公平性和完备性的重要保证.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人“假设前提出发,把政治决策看作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由于“政府失败“就需要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形成一个政民互动的合作网络.文章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公民参与的理论原因,阐述了我国公民参与的背景及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公民参与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确保公共政策的公正性、科学性、民主性及执行力,需要公民参与。我国公民的参与方式主要有民意调查、参加听证会、上书请愿、用脚投票等。目前,公民参与存在着参与能力低、缺乏信息资源、影响决策效率、缺乏政府支持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扩大公民参与面;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注重社会效益,兼顾决策效率;营造有利的参与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公众对国家政治公共生活参与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延伸,表现出公众对关系到自身生活质量和生存价值的关注。很多国家不但以法律形式肯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甚至明文规定某些政策制定过程必须有公民代表参加,更建立完善的公民参与渠道,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的程度为公民参与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时代,数字政府的兴起为政府创新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更有利于公民参与的发展。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公民参与具有双向性、互动性、便捷性等优势。但分析网络公民参与现状,可以发现数字化政府中的公民参与还存在工具理性思维严重,数字鸿沟制约发展,参与的无序性等问题。要促进网络公民参与的有序发展需要从培育公共精神,加强基础信息建设,推动公民参与制度化建设和网络伦理建设的角度出发,全面优化公民网络参与的发展环境,完善公民参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民主建设应该是一个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理性交流过程,但当代中国的国家权力运行却面临着公民权利的激情挑战.从三起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成功案例来看,国家权力在遭遇公民权利的激情碰撞时,直面民众呼声、开启互动平台,最终将公民的维权激情导入理性的协商程序,不仅消弭了危及社会稳定的隐患,而且增进了政府与民众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如果这种协商对话平台能够逐步规范化进而成为一种反思性制度安排,那么它就是建立在公民有序参与基础之上的协商民主.因此,从维权抗争到协商对话,应该开启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新思路.一方面,对于国家权力而言,既应尽快落实对法治与民主的承诺,也应建立健全规范化的与民众进行交流对话的制度化平台;另一方面,必须发展有序的公民参与,即让分散的公民组织起来通过畅通的制度化渠道和规范化的机制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12.
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上的民主及其发展必然要求公共服务的民主参与。政府自身的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以及政治现代化是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原因,而“治理与善治”理论、公民社会理论和行政民主化理论则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使公民有效地参与公共服务,需要建立起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显示机制、聚合机制、选择机制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现代公共管理已不再是从政府到民众的单向政治过程,而是以民众的意见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以民众的需求为基石的公共行政。在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民众也不再是简单的"人民",而是具有公共参与权利与义务的公民。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则需要通过广泛吸纳公民的意见以制定公共政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因此,现代公共管理的困境与转型提出了对"协商民主"的诉求。"协商民主"理论所强调的公民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公开审议公共议题以求达成共识的理念,对于实现公民社会与国家权力的良性互动,推动政府走向善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吉佳 《老年教育》2014,(8):30-30
<正>新加坡是世界上公共住房问题解决最好的国家之一。在政府倡导的"居者有其屋计划"下,新加坡500多万人口中,约有82%的人口居住在政府组屋里,真正做到了居者有其屋。政府1964年出台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宗旨是要让每一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拥有自己的居所。为此,政府多年来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已建造100多万套组屋,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同时也为人们的老年生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新加坡,每个人都要靠自己养活自己,政府不会为  相似文献   

15.
加快发展我国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应加快发展公民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依法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 ,直接或间接地对政府政策的制订和执行表达集体或个人的政治意愿的活动。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是滞后的 ,为了保证改革的科学决策 ,有效平衡当前矛盾 ,发挥改革的系统效应和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必须完成政治体制的这一变革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悄然改变着宁波市原来的社会格局和政治生态,个人、社会、国家三之间彰显出良性互动的关系,公民社会的构建成为了现实之可能。公民社会的建立需要政府的合作,同时必须培育其塑造政治领域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尽管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但有序的政治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在政治发展过程中保持政治稳定以及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政治参与的有序性,我们需要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化、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加强组织建设并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熟人社会必须走向现代公民社会,熟人道德必须提升到以民主、平等为基点的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有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公民人格的养成;社会私德与公德的和谐接轨;法治国家构建的基础;社会公共精神的养成;促进国际理解和世界和谐等方面。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当前需要注意在国家政策法律层面构建公平正义,建立国家道德荣誉体系,建立国家层面的道德维护保险措施,重视推进健康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9.
1998年《科瑞克报告》发表之后,公民教育被纳入到英国国家课程之中,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共同生活的技能与态度,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主要措施有政府和学校领导的支持、教师的培训、校园文化的建设、其他学科的渗透等.经过十年的实施,学生的政治和社会参与意识逐步提高.然而,根据英国国家教育研究基金会(NFER)的多份报告,公民教育远没有达到政府的期望.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强迫性和免费性制度的建立,是政府与公民经济动态博弈、追求最大社会效益的选择。义务教育制度的发展是在政府为公民提供均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满足公民追求个性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走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道路,必须深刻认识教育均衡化的重要意义,依法科学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