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观周刊》2006,(32):30-31
劳力的蓝领,劳心的白领,女性的粉领,高层的金领,未来概念的铁领,复合型的灰领,甚至时尚元素的一字领,方领,圆领,V领……以标志性的“领”概念演绎着东方文字游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史奇 《出版参考》2005,(8):49-49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近几年来,“白领”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传媒上,人们的口语中。白领的崛起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衍生出“粉领”、“金领”乃至“小资”、“布波族”、“IF族”(international freeman),联翩而至,五彩缤纷。面对日益壮大的白领阶层,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对于有关部门和出版者、作者,这既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3.
当“白领”这个字眼还在满世界的广告词里招摇的时候,肯坦然认为自己是白领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很明显,这样的白领生活,并非他们曾经想要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世界》2006,(5):I0001-I0001
居住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明,居住明彰显生活形态。选择一个楼盘一处居所,就等于选择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这点在房地产市场颇为理性的合肥也早已为业界所认同,诸多大型品牌房企也都以“卖楼就是卖生活方式”为“卖点”大肆招揽客户。[编按]  相似文献   

5.
人们生活在他人目光织成的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中,只有网络是一方休憩的“净土”。但能像君子一样“慎独”的,毕竟是少数,被看见和不被看见,大部分人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切换自如。  相似文献   

6.
公司驻虫     
一些年轻白领的生活正被“公司化”。他们的吃饭、健身、休息、游戏、甚至谈恋爱,大都在公司及其附近进行。而一些公司也以“人性化办公”的理念,为这些“公司驻虫”们造出了一张“生活工作两不误”的温床[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求求媒体     
顺口溜 请勿炒作,越炒越糊 不送精神红包,“大师”高帽。 不要误导向西,称中国职工是白领蓝领,莫名其妙。 不要自吹自擂。  相似文献   

8.
王洁 《视听纵横》2005,(5):50-51
电视节目是一种“动”的艺术。人类的生活起居、探索自然、改朝换代,以及人类情感变化、善恶表露等等,无不体现一个“动”字。或自动、或互动,不动则就没有今大的世界。世界万物永恒的运动,又推动着宇宙的千变万化——包括人类的前进和发展、倒退与毁灭。作为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电视艺术,当然也就离不开一个“动”字。无“动”则无戏(艺术)。  相似文献   

9.
有人将互联网称为没有地域之分的另一个世界,可事实上这很难说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一方面,互联网提供了一种自由和快捷的生活方式,信息构筑了这个世界的主体:但另一方面,过度的自由和监管的相对不足也使得互联网衍生了一股股“恶势力”,这群名为“黑客”的病毒、木马、垃圾邮件、  相似文献   

10.
《浙江档案》2004,(3):41-41
“领袖”一词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它最早出现于汉代文献,实际上指“衣服的领和袖”。“领”的本义是“脖力”,颈也。按照认识规律和词义引申规律,衣服挨近脖子的部分也可称为“领”,即“衣领”。我们今天所说的“袖”,上古称为“袂”。汉代以前的“袖”是袂(衣袖)之长于手,反屈至肘的部分,相当于戏曲中的“水袖”。汉代以后,“袂”字逐渐消失,衣袖统称为“袖”。“领”和“袖”之所以在文献中常常连称,一是因为在衣服的制作上,二者都是另加部分,又都起装饰的作用;二是因为二者都有特别的作用,提起领子,整件衣服就可以顺当地提起来,袖则常…  相似文献   

11.
赵春莉 《新闻三昧》2008,(1):100-100
记者节前,一则引起群众争议的新闻事件被平息下来。此前,多家网络和报纸争相报道“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白领工资标准”,并称发布“标准”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报道中提及的“白领工资标准”与现实大相径庭,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当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之际,中国社科院新闻宣传处出面了,称他们从未发布这个“标准”。至此,真相才大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人们将“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常挂嘴边。这说明,一是大家都在追求时尚,不甘落后,是与时俱进一族:二是表明每个人都高度重视他人和自己了,是否被“人文关怀”,是否“以人文本”了。作为新闻传播的载体——报纸,就更应该始终不忘“人文视角”,因为平常百姓都“人文”了.你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何谈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俘虏”读者的心,让读者对你保持高度的忠诚度。何谈这与我们常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高度契合。所以,媒体从业人员必须保持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生活目标追求等等。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8,(12):5-5
据北京晨报:北京联通近日推出了三种“手机英语报”,包括“大众英语报”、“白领英语报”和“学生英语报”。该手机报不仅可以“看”。而且可以“听”。联通“手机英语报”是以彩信的形式,每天向用户手机自动发送中英文双语报纸。联通GSM手机用户只要拥有一部支持彩信的手机.无论身在何地,都可以随时阅读英语报纸。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都梦想过将自己的人生片段“下载”到电脑中永久保存。如今,这种梦想已变为现实。近日,微软宣布该公司的英国工程师威廉斯发明了一种被称为“人体黑盒子”的微型摄像机,它可以让携带者随时记录工作和生活中的场景,并将其储存到电脑日记中。据悉,微软将于下个月在英国剑桥正式对外展示这种“感应摄像机”的工作原理和运作效果,并计划尽快将其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6,(8):80-80
据《新华网》7月15日报道:“周末我没空,我要参加群里的活动。”24岁的公司白领陈灿经常如此拒绝朋友的邀请。“群”,对上网较少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对经常上网冲浪的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6.
转了一圈,发现这是个没有教堂的广场,这恐怕在欧洲也是惟一的。也许是因为没有“上帝”的存在,大广场少了严肃的宗教气氛,多了几分市井生活的气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长江日报经济专刊的“企业窗”和“企业纵横”栏目,对企业经济的宜传有其思想和特色,现将其思想发展脉络作一番介绍。寻找“蓝领”与“白领”的共同点传统的“企业窗”专刊,面向企业的职工,表扬好人好事:介绍技术能手的“能工巧匠”;描写职工夫妻生活的“月下曲”;表现职工群众新型人际关系的“人与人”;歌颂老工人风采的“晚霞满天”;赞美优秀女职工的“女工彩照”等等。这是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生活的专刊。然而,在一份大都市的市委机关报上,不免显  相似文献   

18.
先做些蹩脚的比喻:在生活面前.新闻是摄像机.文学是五彩笔;新闻是事物的原生态,文学是事物的深加工;新闻是嘹亮的清唱,文学是浑厚的和弦……它们有着各自的状态和舞台。然而,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在相互独立的同时,又兼容你我,难以分割。诸如.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作家怎样超拔浪漫、想象丰富,其本质都与生活的影像叠印在一起——这与新闻相类:新闻中的美文,也绝不会简单粗糙地传递一个事件本身.而要尽力使文章圆润鲜亮——这与文学共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两种体裁的特征.相当程度上在“真实”与“艺术”的链条中携起手来。而所谓“新闻文学”正是主张在新闻创作中要充分利用文学手段,使之达到“真实”与“艺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9.
何为新闻写作中的“曲笔”呢?就是记者和编辑依据客观的新闻事实,遵照一定的宣传倾向,在选择新闻事实素材、历史背景材料、结构方式、语言文字等方面有鲜明的个性和某种侧重,使新闻作品的主旨以藏而不露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手法,构造出一种与文章相互交融的意境,让读者受到感染,给人以联想、反思、领  相似文献   

20.
二手生活     
为什么在信奉“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的中国,还有那么多的白领、小资会去选择一些二手货来装点自己的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