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科普研究所是直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是中国唯一中央级从事科技传播和科普理论研究的机构,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挂靠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主要研究范围包括科学传播对象、内容、渠道及机制等理论研究,科普政策研究,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监测和分析,科普效果评估,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调查及理论研究,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国外科技传播研究,国内外科普作品和作家研究等。详细信息请登陆http://www.crsp.org.cn/查询。2014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普研究所是直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是中国唯一中央级从事科技传播和科普理论研究的机构,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挂靠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主要研究范围包括科学传播对象、内容、渠道及机制等理论研究,科普政策研究,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监测和分析,科普效果评估,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调查及理论研究,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国外科技传播研究,国内外科普作品和作家研究等。详细信息请登陆http://www.crsp.org.cn/查询。2014年中国科普研究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33名,该岗位隶属于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导师为罗晖、颜实、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普研究所是直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是中国唯一中央级从事科技传播和科普理论研究的机构,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挂靠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主要研究范围包括科学传播对象、内容、渠道及机制等理论研究,科普政策研究,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监测和分析,科普效果评估,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调查及理论研究,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国外科技传播研究,国内外科普作品和作家研究等。详细信息请登陆http://www.crsp.org.cn/查询。2014年中国科普研究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33名,该岗位隶属于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导师为罗晖、颜实、赵立新、任福君、姚义贤、石顺科、郑念、何薇、陈玲等。受聘者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关博士后待遇。博士后研究期间将  相似文献   

4.
《学会》2010,(3):F0003-F0003
<正>2010年3月20日,由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与人文专门委员会和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科学普及与人文精神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科学传播研究、科普创作、青少年科普教育、科普场馆教育等领域的近20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5.
科普讲解是科学普及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于科普场馆的科学教育过程.在推进科普社会化和创新科普形式的背景下,各地科技组织、传播机构积极创新,引入现场比赛、技能比武等形式,旨在提升科普讲解员的基本技能,提高科学传播成效,提升公众兴趣和媒体关注度.本文以科普讲解大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特点、传播作用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促进其有序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短讯     
《科协论坛》2005,20(8):48-48
6月22日,2005北京公众科技传播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网、中国科协、科学与发展网络共同主办,主题为:科学传播中的策略问题。来自21个国家的160多位公众科技传播领域的专家学、科普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她指出,研讨会将使中国科普工作了解世界各国形式多样的科技传播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7.
共同促进科普事业的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不仅是国家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科普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的重要职责。它是我院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科技工作者应尽的社会义务。    中科院拥有丰富的科普资源和人才优势。我们有120多个研究所,200多家高科技企业;还有3所大学(学院),5个文献情报中心等20多个院属支撑机构。这些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有5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9个院开放试验室,20个…  相似文献   

8.
《学会》2001,(12):22-23
科学传播系统与科学素养 现代科普称"科学传播"(SC)更合适.科学技术传播简称科学传播,是比"公众理解科学"(PUS)及传统科普更广泛的一个概念,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也不一样.传统科普预设了两个不可逾越的等级层次以及施众和受众的固定角色,科普过程简单说就是科技知识向下灌输.另一个隐含的预设是:"科技总是好的,无条件地对社会有益,因而只要是科技优先发展什么都无所谓."而"公众理解科学"则除了包含科学技术的"一阶传播"外,也强调科学技术的"二阶传播".所谓一阶和二阶,是从逻辑学中借用的概念,一阶传播与对象性的科技本身的事实、知识内容有关;二阶传播与科技之过程、思想、方法、影响、评价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前科技辅导、科学实验、科普剧等传播方式已深受观众的喜爱,如何将这种科普传播表现形式和当今大众媒体更好地融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可以将直观的实验表演转化成真人秀的方式在电视节目中播放,将艺术与技术、艺术与科学进一步融合,通过情景交融和艺术再创造的方式做成系列活动传播给观众,突破固有模式,创新传播手段、渠道,让观众体验另一种科普效果.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时,我参加了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的科学传播交流访问团,赴澳大利亚访问了有关公众科技传播组织,就澳大利亚科学传播有关情况特别是科学家媒体传播能力培训工作等内容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并参观了悉尼市动力博物馆(PowerHouse Musume)。在访问中,我感受到澳大利亚在科学传播和科普场馆方面有许多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成功经验。一、高度重视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据调查显示,澳大利亚公众接受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分别是电视、报纸和广FORUM  相似文献   

11.
英国科技社团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各种力量,形成了成熟灵活的科技传播和科学教育网络,已成为英国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英国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社会化和社团化运作无疑将为尚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科普事业提供宝贵经验,而这些成功社团也是我国科技系统开展中外科普合作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12.
贾清 《今日科苑》2022,(1):43-50
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是推动科技发展和促进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通信技术的发展让网络平台成为大众获得科学技术资讯的首要来源和主要渠道.为公民科学素质的增长提供了有效的助力.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传播,持续影响着科技传播的格局和态势,是新时代高效推进科普工作的利器,本文立足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相关结果,围绕基于互联网交互式传...  相似文献   

13.
《科协论坛》2015,(2):60
<正>2015年1月21日,中国科普研究所的"科学媒介中心"微信公众账号正式上线推送。"科学媒介中心"微信公众账号秉承着全球视野、时代高度、历史纵深、科技前沿的理念,致力于传播科学共同体权威、理性、及时、准确的声音,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科学传播的平台;并将及时推送科学传播的文章。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罗晖为科学媒介中心公众帐号撰写了题为《科学媒介中心:跨科之桥、越堑之梯、创新之光》发刊词,文章表示,科学普及是跨科之桥、越堑之梯、  相似文献   

14.
国外不同类型网站科普内容的比重差异较大,门户网站科普内容占总信息量比重很低,新闻媒体的科学新闻是重要版块,英国等欧洲国家学术机构网站的科学传播内容丰富,政府部门网站为获公众支持而重视科学传播功能展现。国外网络科普注重受众细分;网络科普供给由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主导,网络资源以集成为主;传播方式充分利用Web2.0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科学媒介中心网站对公众科学意识的增强和对待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理性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将建设优质的网络科学传播资源平台作为我国网络科普工作的重心;大力促进学校科学课程与网络科普资源的相互匹配;创建中国科学媒介中心网站,为科学新闻深度报道提供权威来源;开展网络科普内容的监测与评估,促进网络科普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科普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融通越发广泛、深入、频繁和紧密,在科普领域也出现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和公众参与科学等新提法和新理念.文章综述了科普在国内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科学传播与科普的争论中,作者建议中国科普在国际交流中应直接使用"Kepu"一词取代其它译文,并进一步在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下提出新时代科普内涵及科普外延拓展应体现的价值要求,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普,实现科普的价值与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16.
黄丹斌 《学会》2001,(12):26-26,28
现代科普的迅速崛起,使各地呈现如火如荼的科普高潮,科技集市、科普一条街、科普村等如雨后春笋,遍及神州大地.但笔者从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关于公众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调查>的几组数字中,特别是"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停滞不前,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众的比例依旧是0.3%,而美国和欧共体却分别为6.9%和4.4%".由此可看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和外国相比,望尘莫及,同时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要求的差距又何其远.每一个科普工作者,都会对目前我国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其在"科教兴国"中作用低微的现实忐忐不安.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06,(2):37-37
由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协会、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总会、中国科学院献情报中心科学化传播中心及《科学时报》社联合举办的中国科学院科普论坛——科学在这里系列报告会于2006年2月17日下午开幕。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世界》是中华自然科学社在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科普期刊,是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的重要媒介。《科学世界》以广博的内容,新颖的材料,丰富多样的体裁,传播了大量科技信息,在中国科技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论述了《科学世界》的发展历程、办刊宗旨与内容特色,揭示了该刊在中国近代科技知识的介绍与普及,国民科学化运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长江 《科协论坛》2005,20(9):32-34
从古代到当代,字记载始终是人类积累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基本形式。社会和科技发展到今天,信息传播手段已经多样化、现代化。但是,科普图书在记载和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上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时.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部需要较复杂的、特殊的、专用的设备和其他条件。相对而言.编辑、出版、发行科普图书.则较省钱、省力、省时、省事,便于读随身携带、随处可学、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20.
《学会》2019,(1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传播,科学文化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并逐渐转变为人们认识世界、处理身边事务的思维基础。纵览中国科技发展史以及科学文化传播的相关论著,可以看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进一步解放人们的观念、思想和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基层科普前沿阵地的科普场馆,必须从做好实体场馆品牌、扩大基层科普宣传效果、提高科普创作能力等方面更新自身定位,助力科学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