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周冰 《辅导员》2010,(22):50-50
后进生也叫"差生",主要指那些具备接受知识能力而不努力学习,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经常受到批评教育导致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或者是在思想品德上有不同程度的严重缺点或错误的学生,他们都属于进步效果不明显的少部分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变的,其表现出来的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对他们的教育更是教育教学中考验教师的一项既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在他们思想尚未定型的大脑中,可塑性很大。  相似文献   

2.
一对“差生”进行分类,由于角度不同,依据不同,分析的结果也就不一样。我这里所说的“差生”是指有良好的智力因素,甚至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们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或者个人性格、  相似文献   

3.
“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社会力量热办择差教育的现象对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警示:教育就该有教无类,教育的字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  相似文献   

4.
柳文茂 《河北教育》2002,(12):11-11
后进生即通常所说的“差生”,一般是指在某方面或某些方面表现不好或不够好,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品德行为、学习成绩或心理倾向差的学生。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差生”这个词并不可取。把这个词强加于某些学生身上,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差生”的行为,只是程度不同。有的多些,有的少些。例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可能思想品德好,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关心班集体,乐于助人;有些学习成绩优秀的“优生”,学习成绩好,但可能不关心集体、不爱劳动。这就是说,表现较好的学生也有“差生”行为。前苏联的布隆斯基指…  相似文献   

5.
关于差生问题的探讨,见诸报端连篇累牍。笔者也想对此略抒己见。我认为差生的成功转化要有“四识” 一识差生问题不寻常 差生问题不寻常有两层意思。其一:差生是世界范围的问题。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主任、法国教育总督等职的法国教育家让·托马斯在《世界重大教育问题》一书中指出:不及格和留级是初等教育,也是中等教育的创伤。发展中国家受创最剧。比如,在扎伊尔,人们统计过,初级学校的学生,80%得不到学业证书。高度发达国家也不例外,比如在法国,最近的部分统计表明,在初级教育最后两年,得不到毕业证书的比例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素质教育思想、目标为指导,通过重新界定差生概念,即在素质教育的不同目标下,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成就或水平低于其能力范围所及的基本标准的学生,确立新的差生分类体系,将差生群体分为:思想政治差生、道德差生、心理差生、社会行为能力差生、学业差生、体能发展差生,并在分析差生致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育原则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差生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尤其是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关差生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公认的差生是指在学习上不用功,不努力,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不尊敬教师和家长的学生,属于“小错不断,大错不犯”一类学生。虽然他们是学生群体中的少数人,但他们的影响却波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差生”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中不同类别的所谓"差生"情况和"差生"教育现状的反思,提出了以"服务学生"、"因材施教"为宗旨的"差生"教育方法和思考,希望能对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差生"教育这一领域有所开拓。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教育从来都是有形无形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以施教于不同等级的教育。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差生比例较大,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笔者结合数学课教学实践,主要从三个方面浅谈了关于转化数学差生的看法,提高数学差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使之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使数学差生就不再是数学差生。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和所有的科目教学一样,当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教育和引导为数不少的暂差生安下心来学习。这部分学生往往地理知识基础差、理解能力比较低、接受慢、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课堂纪律差。虽然如此,这部分学生也还是有潜力可挖的,关键是如何激发暂差生的自信,点燃暂差生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11.
教育呼唤诚信,教育不诚信现象和学生的不诚信现象目前已经成为高校中令人担忧的诟病,而大学绩差生的很多表现则成为学生不诚信的典型代表。本文从教育不诚信角度分析其对绩差生的影响,并提出利用教育诚信来预防绩差生产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理论的核心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当然包括"差下生"。在学校"差生"往往是指学习和行为都较差的学生,他们既令我们头疼又应是我们任课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英语教学中转变"差生"的做法和体会:第一,给予充分的信任。差生由于学习失败体验过多,往往受到家长和老师不公正的待遇,在心理和人格方面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伤害。要转变差生,老师首先要端正教育思想,信任"差生"是能够学好并能获得成功的。要让他们意识到:我并不比别人差,我的脑子和别人一样管用,只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只要掌握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卫生学成因及矫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差生的教育 ,一直是不少教师十分关心、却又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为了提高差生的学业成绩 ,教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收效往往不能尽如人意。笔者认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与对差生认识上的“误区”有关。在我国 ,有些研究者把差生称为学业不良学生 ,也有些研究者把差生称为学业困难学生。无论怎么称呼 ,对策都是一样的 ,即教育。事实证明 ,对差生仅采取教育措施收效往往甚微。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个 :其一 ,认识上的失误。学业不良仅是结果 ,之所以有这一结果 ,关键是学习困难。如果我们只考虑结果而不考虑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当…  相似文献   

14.
周志诚 《陕西教育》2006,(12):19-19
在创造性教育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不论是旧的教育模式,还是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总要面对一些所谓的“差生”。由于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其中我们通常称的“差生”也随之多了起来。那么“差生”这一说法到底是否科学呢?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认为"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其本身,责任不在于教育工作和教育工作者--教师,因此"差生"的转化工作自然就是自身的转化,而不是教育工作或教师观念的转化.殊不知,教育或教师的观念才是影响学生成为"差生"的重要因素,所以成功转化教育或教师的观念,对于实现"差生"转化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方杰 《广西教育》2014,(25):57-57
正在教学中,教师都会遇到一些被他人贴上"差生"标签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也是令教师们感到头痛的教育对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与其他学生只是存在"天赋"上的差异,教师应该认识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缩短学生间"差异"的距离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绝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学生也一样。笔者批改过这样一篇作文,作者是一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的热爱,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也是教师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是否爱差生,乃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真正热爱学生的重要尺度。切莫轻易地给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也许,未来的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就在他们中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地区初中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辍学生大量来源于初中生中的学业成绩不良者,辍学生与"差生"具有同源性质。调查表明教育内部教育机会不均等和制度化教育的弊端是造成辍学生和差生大量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对辍学问题的治理,仅仅靠对学生经济支援、对责任人的惩罚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重要的是从改革教育内部诸多因素入手,防止新的差生出现,才能达到根治辍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们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难免要遇到一些差生,要使差生转差为优是教师们常谈的话题和头痛的问题。我认为差生并不是天生就笨,他们只是暂时的.他们往往有许多优点和长处.只是被“差”掩盖。每个学生有差异,但那是个性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同。学校教育为啥给学生扣上“差生”这顶沉重的帽子?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山间树林有高低".学生也一样,有优秀的,也有较差的.人是有思想的,是能动的,更是可以转变的,差生通过工作是可能转变成优秀生的.但是,要真正转变差生,需要下苦功夫,认真研究差生心理,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变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