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男篮及对手在第23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上持球突破技术状况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男篮在持球突破技术的运用上较对手更具实效性,但缺乏突破意识,突破次数明显少于对手,降低了内外线配合效率,不利于中国男篮集体战斗能力的加强,并就此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庆伟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5):44-45,50
对中国男篮及对手在第23届亚洲篮球锦标赛持球突破方面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男篮在持球突破技术的运用上较对手更具实效性,但缺乏突破意识,突破次数明显少于对手,从而降低了内外线配合效率,不利于中国男篮集体战斗能力的加强,就此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欧男子篮球队交锋过程进攻阶段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灰色差异信息处理、数理统计等方法,以近2届世界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和6支欧洲球队为研究对象,把比赛按得分变化划分为得分高潮期和得分低潮期,对中、欧球队在两时相下的各项进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欧球队在比赛过程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时段特征,中国队低潮期频次,高潮期持续时间,低潮期单次得分强度与对手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技术方面,高潮期中国队总体投篮次数、2分球投篮次数、高潮期前场篮板球数和低潮期助攻次数均显著低于对手,而高潮期罚球次数与低潮期罚球命中率优于对手。战术方面,中国队在低潮期的快攻次数和高潮期的衔接段进攻次数均与对手间呈显著性差异;在阵地进攻的前场攻击阶段,中国队高潮期用时较少,低潮期较多,欧洲球队则恰好相反;高潮期,中国队阵地进攻时运用突分配合、掩护配合及配合运用总数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中国队需要通过重树战术风格、强化体能训练、提高攻守转换意识、针对不同风格运动员进行战术设计来扭转与欧洲队比赛时进攻端的诸多劣势。  相似文献   

4.
辛骥  赵凯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3):75-77,87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和冠军队进攻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攻防情况来看,中国队与美国队进攻次数差距不大,但进攻直接得分却比美国队低了近17个百分点;在进攻的扣球技术方面,中国队在网前大力扣球技术上运用率较高,而美国队则依靠网前轻扣球得分较多;在进攻的吊球技术方面,中国队吊球共得17分,占总得分的12.29%,对手吊球共得42分,占总得分的14.73%。这反映了中国队随机应变能力的不足,对场上的攻防局势看得不够清楚;在比赛中不能很好地运用重扣、吊球、轻拍球技术,而是一味的靠重扣得分。  相似文献   

5.
近4届世界大赛中国男子篮球队进攻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以近4届世界男篮大赛上中国队和与赛队为研究对象,将二者各项进攻指标作对比分析,旨在找出中国队与对手存在的差距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在总得分、总投次、助攻和失误方面与对手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前场篮板球次数每届都少于对手,但差距不大.在进攻战术上,快攻次数、得分及整体进攻速度都与对手呈非常显著性差异;阵地进攻中的突分配合、个人机动进攻和内、外结合上都有所欠缺,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中国队进攻能力较弱,只有大力强化体能训练、不断完善多点攻击、快速提高进攻技术的对抗性与实效性才能促使球队产生质变,从而跻身世界强队之列.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对手3分球进攻的战术防守效果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男子篮球队在防守3分球时的主要问题:在防守快攻时,重视限制区周围的防守,放松对3分区的防守;使用区域联防时,对手的3分球运用率和命中率较高;在半场人盯人时,防守范围较小,是松动盯人,使对手容易进攻到3分线从而获得较多的3分球进攻机会;高大运动员防守对手3分球进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8,(1):48-53
通过现场观看和录像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6年第3届世界三人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技战术的运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队在身高体重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主要以中近距离投篮和突破上篮,内线进攻为主,投篮次数高于对手,可是命中率低。中国队注重外线2分球投篮,投篮次数多,但效率不高。对手外线进攻两分球主要是通过战术配合和无球移动得出空位进行投篮,命中率相对高。中国队在掩护配合中,多数掩护后选择投篮和突破,掩护后的传球少。突分、传切配合相比对手运用次数少且质量不高。中国队的抢夺进攻篮板能力不足,而且二次进攻成功率低于对手,中国队的助攻水平低于对手。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11场比赛,对其技、战术因子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找出两届奥运会技、战术因子结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男子篮球队技、战术因子结构有4个主要因子,防守反击的技、战术为主要影响因素,影响贡献率为37.37%;其次,是内线进攻技、战术,影响贡献率为21.99%;再次,为内线防守技、战术和外线攻防两端的技、战术.中国男子篮球队应提高内线进攻的技、战术能力和防守反击的技、战术能力,要提高2分球命中率和罚球命中率、增加助攻和抢断,积极拼抢进攻篮板,减少失误次数,使技、战术结构更加多样化,提高其整体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8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与对手的7场比赛,做了技术指标分析。1·投篮次数与投篮命中率比较分析(1)投篮次数与得分关系比较分析:中国男篮在投篮总次数与对方相比存在较大差异;2分球投篮总次数与对方相差22次;3分球投篮总次数与对方相差35次。中国球员采用传统战术打法,先站好队形,然后再组织配合,但当刚站好阵形时,对手早就贴身紧逼过来,中国男篮因此丧失很多投篮机会。另外,中国男篮后卫队员组织乏力,缺乏掌控全局和阅读对手阵形的能力,不能组织有效的进攻路线。(2)二分球的比较与分析:中国男篮二分球命中率与对手比相差1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正>突分配合指持球队员突破对手后,遇到防守队员补防或协防时,及时将球传给进攻时机最佳的队友进行攻击的一种配合方法。突分配合按发动位置分为弧顶突分、翼侧突分和底角突分3类。突分配合对人盯人防守或区域联防均适用,"三人篮球"比赛中合理地利用突分配合可打乱对方整体防守部署,压缩防区,给队员创造最佳的外围投篮或篮下进攻机会。中小学"三人篮球"比赛中攻防节奏较快,应多采用人盯人防守,笔者将结合训练实践分步骤、层次,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理统计结合比赛录像分析的方法,对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所呈现出的目前世界男子篮球格局变化与中国队攻守能力方面的差距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世界男子篮球竞争格局已形成欧美抗衡、群雄纷争的局面,美国队优势不再明显,欧洲成功崛起;强调速度与对抗,注重整体攻防成为世界篮坛的发展趋势;中国队在个人攻守对抗能力和整体战术的执行能力上仍与世界强队存在着较大差距;提高国内CBA联赛水平,扩大运动员国际交流以及加强与欧美篮球强国间的比赛交流是提高中国队竞技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全部6场比赛进行分析,并与竞争对手攻防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与强队间存在较大差距。进攻能力上,差距主要体现在场均总投篮命中次数、场均总投篮数、2分球投篮命中次数及命中率、前场篮板球、助攻等方面,其中,场均总投篮命中次数、2分球投篮命中次数、前场篮板及助攻与对手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防守能力上,中国队与对手存在差距较大的是后场篮板球和抢断2个指标上,尤其是在与强队的比赛中,差距更是明显,犯规与盖帽2个指标差距较小,但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伦敦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突破第8名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伦敦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备战为节点,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的5场比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中国队紧逼与破紧逼能力双提高,攻防整体性较好,易建联成为新的内线核心初露端倪。存在的不足是后卫线仍然偏弱,决胜期得分硬实力不足,突破攻击能力有待加强,体能分配不合理等。据此,以第29届奥运会和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前8名球队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以世界强队的技、战术打法为参照,结合中国队的实力情况,提出着重解决的技、战术问题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及比较分析等方法,以第16届土耳其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为平台,对世界男子篮球的基本格局进行研究,分析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及8强替补、后卫、年轻运动员的差距,提出中国男子篮球队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5届男篮锦标赛中国队与6个对手全部比赛的篮球技术统计,找出中国队在大赛中遇强队时表现差的原因。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果:(1)中国队在比赛中篮板球、盖帽占优势;(2)中国队在比赛中罚球总数少于对手;(3)中国队在比赛中助攻少、抢断少、失误多。结论:中国队仍是世界强队之一;中国队以姚明为核心的战术贯彻不彻底;中国队自身“小、快、准、灵”的特点丧失;队员基本功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与对手和世界强队存在着多方位的差距,其中在进攻上与对手的差距主要表现在:2分投篮能力和助攻能力明显弱于对手和强队,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防守能力上与对手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抢断能力明显弱于对手,具有显著性差异。建议中国男篮应着重提高进攻配合的默契性、传接球的技巧性和突破分球的能力,增强适应凶狠防守的能力、投篮时的抗干扰能力和防守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第25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的技术进行分析,解析中国男篮在本届锦标赛的表现,找出中国男篮本届亚锦赛所出现的问题,为北京奥运后中国男篮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看代表我国高校篮球最高水平的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多场比赛录像以及查看CUBA历年的技术统计,发现我国高校篮球队的体能水平是不容乐观的。在比赛中两支球队在篮下的对抗场面较少,进攻节奏较慢,整场比赛的比分较低,尤其是在比赛的最后阶段,由于球员们体能的严重下降,而使得有些球员技术动作开始变形,投篮命中率开始下降,全队及个人的失误开始增多,大大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因此说体能水平的不足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向高水平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初步探索了适合我国高校篮球队体能训练的方法,希望能够为今后我国高校篮球队的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男子篮球队近4届国际大赛主要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以近4届世界大赛上中国男子篮球队和世界强队为研究对象,从队伍结构、技、战术风格、对抗性和体能4个层面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寻中国队所存主要问题及其深层次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队伍结构"大型化";"快、准、灵"战术风格丧失;对抗能力较弱,表现为缺乏对抗意识和技术的对抗性较差;运动员无特长技术;体能不能满足高强度比赛的需要.中国队只有及时解决和弥补这些已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并在融合世界竞技篮球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尽快形成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和风格,才有望突破现状进入世界强队之列.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0年奥运会和2004年奥运会中国男篮全部比赛情况及比赛中的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队通过4年的磨练,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世界各篮球强国的差距还有很大,在进攻和防守等方面突出的问题是限制中国男篮提高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转变防守理念、进攻理念、提高防守能力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