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前瞻记忆领域长期以来忽视了对混合型前瞻记忆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任务重要性对混合型前瞻记忆和基于事件前瞻记忆在不同时段的前瞻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干扰效应在任务重要性上有主效应,混合型前瞻记忆的干扰效应在任务重要性和时段因素上有交互作用。说明任务重要程度没有改变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注意资源分配持续性的总体趋势,但对混合型前瞻记忆的不同时段产生不同影响。根据结果,对现有多重加工理论的内容做了补充。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双重任务范式,探讨了在有无外部提示线索两种条件下,不同认知方式的学业不良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基于事件、时间、活动三种前瞻记忆任务上的表现.结果表明:(1)所有儿童在基于活动的前瞻记忆任务上的成绩最好,在基于事件和基于时间任务上的成绩较差;(2)在无外部提示线索条件下,学业不良儿童在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上的表现较普通儿童差,有外部提示线索能够促进学业不良儿童在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上的表现;(3)无论普通儿童还是学业不良儿童,场独立型儿童在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上的表现较场依存型儿童好.  相似文献   

3.
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在对学习任务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中所承受的一定的负担,可以分为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是与学习者目标达成的信息加工过程没有直接关联的工作负荷;内在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加工新知识时所必须承载的工作负荷。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所能承受的认知负荷总量是有限,我们的科学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避免外在认知负荷,在有效组织新信息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内在认知负荷,为新旧知识的整合腾出记忆空间。  相似文献   

4.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关注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合理分配认知资源对有效学习的至关重要性。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设计中如何减少学习任务中不必要的认知负荷,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它为研究认知处理和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该理论关注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合理分配认知资源对有效学习的至关重要性。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设计中如何减少学习任务中不必要的认知负荷,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前瞻记忆是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是一种指向来来活动的记忆。最近二十年来,前瞻记忆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之一,其影响因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方面。研究者主要从年龄因素、靶线索特征、进行中任务与前瞻记忆任务的匹配性、延时间隔等方面对前瞻记忆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前瞻记忆加工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设计等的不同,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由于前瞻记忆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人士的社会交流障碍存在较大的关联,近十几年来,研究者对前瞻记忆的能力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发现,自闭症个体前瞻性记忆中,基于时间和基于事件任务的记忆能力是分离的。这不仅进一步说明自闭症谱系障碍人士的前瞻记忆与其执行功能关系密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ASD人士生态性前瞻记忆研究前景,根据ASD人士记忆特点进行现实和模拟相结合的行为干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内在认知负荷是在工作记忆中同时进行加工的元素的数量及其难度引起的认知负荷。运用认知负荷理论,重组素材信息,适当降低认知任务本身的元素数量以及各元素间的交互性,充分调用学习者固有的相关知识经验背景,同时注重图式构建,促进图式结构化与自动化,可以增大学生的剩余认知资源,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帮助他们自主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9.
回溯线索范式在视觉工作记忆相关研究中被广泛用于提高工作记忆效能,前人研究已经证实了时间序列线索在工作记忆提取过程中的促进效应。然而,记忆负荷与时间序列线索的交互作用依然有待探索。当前研究采用工作记忆的变化检测任务结合回溯线索范式,考察记忆项目负荷变化对时间序列线索效应的影响。实验设计连续呈现两个记忆阵列,并使用序列线索提取指定的记忆阵列来考察线索对记忆表征的提取效应。结果表明:在高负荷与低负荷条件下都可以观测到序列线索效应,并且序列线索效应会随记忆负荷变化,记忆负荷的上升会减弱线索效应。该研究评估了不同负荷条件下序列线索对视觉工作记忆表征的加强,加深了对时间序列线索作用机制的理解,并拓展了时间序列线索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考量学生工作记忆的容量阈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图式学习使学生在模仿与领悟中探索出规律降低记忆加工中的无意义环节,从而降低认知负荷,使学生关注到问题的深层表征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能够调节其认知负荷的策略可实现课堂效率最大程度发展。本文基于认知负荷理论,阐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合理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集宁师专学报》2018,(3):43-47
本研究通过2×2的被试组间实验来探讨不同任务难度和认知加工深度对多媒体信息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1)生活常识类学习材料的记忆效果要优于专业知识类;(2)认知加工程度高的被试在学习和记忆效果要优于认知加工程度低的,且认知加工程度对被试学习效果的影响要大于任务难度的影响;(3)在眼动组中,被试在较难的任务中,更多的注视时间停留在文字区域,在相对较为容易的任务中,会有较多的注视时间会转移到图片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一、认知负荷胜任能力及其特征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一定的目标知识或活动操作技能的积累,并使其长期储存在记忆中,于是产生了学科知识及其认知活动的认知负荷——即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具体目标任务时加在学习者认知系统上的负荷。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记忆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前瞻记忆又成为心理学的热点。前瞻记忆是相对于回溯记忆提出的一种特殊的长时记忆,是指记住在将来某个恰当的时间执行先前意向的行为。前瞻记忆的内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和前瞻的老化问题是目前前瞻记忆研究的重点,而前瞻记忆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是前瞻记忆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人类记忆具有复杂的认知功能,可表现为多种类型,如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等,不同的记忆类型在编码过程中是否就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两阶段的迫选再认,分别以词和面孔为刺激,在单一测验中区分出记住、启动、忘记和虚报四种不同的记忆类型,然后比较不同类型的记忆项目在编码过程中的加工差异,结果发现记住和启动项目在学习阶段所获得的加工资源要多于忘记项目,而虚报项目所得到的加工资源最少,表明不论是外显还是内隐记忆,在编码阶段都需要获得一定的加工资源,否则就会从记忆痕迹中消失,甚至产生错误记忆。  相似文献   

15.
采用Einstein和McDaniel(1990)的研究范式,以自制的动物房纸板为实验材料,探讨了"延时提取"方式下提示物对大班幼儿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延时提取"在大班幼儿群体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前瞻记忆提取方式;"延时提取"方式下,大班幼儿事件性前瞻记忆成绩好于时间性前瞻记忆;提示物对大班幼儿前瞻记忆成绩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工作记忆对于未来取向应对、前瞻记忆和未来思考的预测能力,探究未来取向应对同认知活动的关系以及工作记忆的预测机制。91名北京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作为被试,结果表明,未来应对取向同工作记忆、前瞻记忆和未来思考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时工作记忆并不能直接预测前瞻记忆和未来思考的表现,而需要通过未来取向应对的中介作用才能够产生影响。这个结果说明对于某些认知能力,工作记忆可能并不是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复杂的机制产生作用的。同时也表明,测量认知活动方法的类型可能对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工作记忆的预测能力提供了证据,并为继续探索未来取向应对同时间知觉及工作记忆的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完成客体记忆任务和空间记忆任务情况.研究表明,客体型被试在客体记忆任务上成绩较好,而空间型被试在空间记忆任务上成绩较好,说明了不同认知方式的个体在完成记忆任务上的分离;客体型被试在两类任务上均比空间型被试反应较快,说明两类被试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本研究支持个体对空间位置的记忆容量大于对客体工作记忆容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收听过程中,记忆、尤其是瞬时记忆,是理解的前提。“认知负荷理论”吸收和应用了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关于注意短时记忆的研究成果,认为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工作记忆的限制性成为了学习的主要障碍;认为通过教学设计尽量减少学习任务中不必要的认知负荷,使工作记忆的容量更多地集中于将要学习的材料中,从而促进学习。文章探讨了在认知负荷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练习材料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前瞻记忆是指对预定事件或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本研究使用经典的"双任务"范式,以探讨靶线索频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频或低频条件下,ADHD组儿童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低于普通儿童,但在高频率条件下,ADHD儿童的前瞻记忆成绩与普通儿童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不同靶刺激频率会对ADHD儿童的前瞻记忆造成影响,ADHD儿童的前瞻记忆缺损可能与其本身抑制优势反应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前瞻记忆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两方面对前瞻记忆研究进行述评。在生理机制方面,主要从前额叶与前瞻记忆、丘脑与前瞻记忆以及大脑其他部位与前瞻记忆三方面来阐述;在心理机制方面,主要从简单激活模型、注意+搜索模型、多重加工模型和多项加工树状模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作了总结和评价。同时从自然法和实验法两个角度分析前瞻记忆研究范式,并对这两种实验范式进行了评价。最后对前瞻记忆研究进行了小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