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道、法思想是《淮南子·原道训》的核心思想,二者在政治哲学上相通、相融,在政治实践上又相反、相成,形成了“以道为主,兼融法家”的内在理论结构。《原道训》对法家思想进行了“道家化”的批评,在“无为一有为”的政治命题中深刻反思了法家思想的历史局限,并以其为参照,阐发了“道法自然,清净无为”的核心政治理念。《原道训》所反映的道、法思想关系在《淮南子》中具有代表性,其“以道融法、尊道抑法”的理论取向彰显出道、法思想在(《淮南子》政治思想体系中实际的理论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秦王朝时期,虽然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但儒家思想也对秦王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过深刻影响。儒生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积极参与了秦王朝的许多重大的政治活动。儒家的伦理思想已渗透到秦王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焚书”、“坑儒”事件的再认识,更有助于全面、客观地看待儒家思想对秦王朝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过秦思潮"是汉初一次高涨的社会思潮,出现了大量的"过秦"史论。这些史论除了讨论"秦亡汉兴"之理外,还包含着时人对秦代历史的不同看法。在陆贾等多数人的史论中,秦王朝的历史功绩与作用已被否定,"过秦思潮"中对秦朝历史地位的否认已是当时的主流认识。然在贾谊《过秦论》与司马迁《史记》的相关史论中,仍承认秦王朝的"天命",肯定秦朝的历史功绩,对秦王朝的历史地位仍予以认同。  相似文献   

4.
秦王朝的政治建制 秦兼并六国,结束了战乱纷争的战国时代,统一了中国。在文化上落后于六国的秦,通过军事行动实现了它的霸业,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清《淮南子》的文道关系,对《淮南子》之“道”作“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阐释。就形而上来说,《淮南子》之“道”是本体之道,《淮南子》称之为“一”;就形而下来说,是指具体的自然、社会中万物特殊的规律、法则。同时,《淮南子》也认为文艺是人的精神情感的表达,而人之“情”来源于人之“性”,“性”又本于“道”。这样就圆通地阐释了文道的关系,在本体论的视域中,赋予文艺以形而上的依据。把文、情、道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次尝试性地进行儒道文艺观的融合,对后世的文艺思想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过历史的同志,对李斯的名字是不陌生的,他一生中许多活动都与秦王朝的兴建和衰亡有密切关系。历代秦史的研究者们对该历史人物褒贬不一,评价各异,尤以对他在秦统一前后政治上、文化上的所作所为,誉毁悬殊,争议颇大。本文试在前人论著的基础上,简要地谈谈李斯其人在秦统一前后的历史作用。李斯(前281——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出生于“闾巷布衣”之家,年轻时做过管理文书的“郡小吏”,因不满自己“卑贱穷困”的社会地位,弃职“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他虽然在学术上对荀卿有所继承,“然旨趣与苟卿大异”,在思想体系上不尽相同。当时,七国争霸,战争不断。在七雄中,魏、韩、燕、齐、赵等诸侯国相继衰落。楚国虽大,也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在《史记》的《六国年表》、《秦本纪》等篇章中对秦朝历史作用的评说 ,忠于客观史实 ,既不因秦“施暴政”招致速亡而全盘否定其统一全国之功 ,也不因其实行“平海内”之历史使命而减轻对其过的谴责 ,充分体现了一代史学大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8.
为方士的卢生 ,在神秘色彩下大搞反秦破坏活动。他编造“亡秦者胡也”的谎言 ,引发了一场大规模北击匈奴的战争 ;他愚弄秦始皇过隐居生活 ,干扰了秦国的正常朝政 ;他鼓惑六国士人抨击秦始皇及其集权政治 ,引起了震惊史坛的坑儒惨案 ;他攻击秦王朝广招士人参与政治和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 ,激化了秦与士人之间的矛盾。他所制造的政治事端 ,严重地影响了秦王朝的历史进程。因此 ,在秦史研究中不可轻视卢生其人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以“心仪老氏又常自违老氏之旨而不知”的方式,对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进行了有意无意的改写。在对“为‘无为’”的必要性论证的过程中,《淮南子》以汉儒比附性质的“天人同构”观念去强作解事,冲淡了其超越意味;其对“无为”精神实质的重新阐释,不自觉地运用了先秦法家思想资源,发生了向“有为”的潜在偏转。  相似文献   

10.
“淮南”这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主要表现为地理空间的淮南、行政区划演变中的淮南、《淮南子》、淮南王四大语义。广义的“淮南学”是研究在淮南的地理空间及其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狭义的“淮南学”就是要研究《淮南子》的文本内涵。围绕它而产生的文本流变,以及围绕《淮南子》作者刘安及其门客而产生的对淮南国历史及汉代历史的上下延伸。由于“淮南”本身的多义性、《淮南子》杂家著作的性质。“淮南学”的研究必须是多学科渗透参与,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营销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营销观念、营销环境、营销手段等方面与现代企业营销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现代企业营销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高校学报文献的学校性及综合性强、学术性强、创新性强、形式规范和收藏价值大的基本特征和学术价值,并提出了广泛收集、加工整理、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的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 ,介绍了数学分析中常见的八种二重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4.
百回本《西游记》的横空出世,为明代的小说批评提供了新的范本。围绕着对《西游记》的评论,陈元之、谢肇淛、李卓吾(?)、衰于令、张誉、凌濛初、睡乡居士等都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们的批评文字基本解决了困扰自古以来无数研究者的小说创作“虚与实”的关系问题,肯定了小说这种特殊体裁的虚构性特征,基本澄清了对以神魔鬼怪为题材的奇幻文学的传统偏见,肯定了奇幻小说存在的合理性;从“真与幻”的辩证关系上,强调奇幻小说要“幻中有真”,更进一步强调小说要描写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完成了文学向人本位复归的理论探索;在“奇与正”的探讨中,他们把“奇”定位于“文胜”,定位于取材于现实生活,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又要表现出奇的特色,是对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贡献。在这些理论探索的每个环节中,《西游记》的范本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学界几乎普遍认为 ,从方位观念产生之日起 ,人们就将日出方向称为东方 ,将日落方向称作西方。其实 ,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从北方民族方位观念发生、发展和演变来看 ,最早将今天的东、西方称作日出、日落方向 ;后来 ,称为前、后方 ;再后来 ,称为南、北方 ;最后才将日出、日落方向称作东、西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执政党的合法性并不在于执政党的地位本身,而在于执政党广泛的、坚固的群众基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血与肉、鱼与水的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群关系的状况良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否则,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遭受失败。党群关系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面对新世纪,党要把党群关系作为党的建设的晴雨表,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处理好党群关系,保证党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于阗文化因西汉王朝统一西域得到提升;由于频繁的丝绸之路贸易,于阗成了东西文化的融汇之地;佛教的传入,使于阗绿洲居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信仰发生了巨大嬗变.这个时期是于阗文化的勃兴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俗故事反映了各民族的精神风貌,概括起来,1.天人合一的精神,即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互助互生;2.惩恶扬善的精神,体现了儒家仁孝的思想;3.除旧更新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淘汰陈旧落后的东西,生长新的风俗习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史》是现代写作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中史学著作。它立足于世纪之末,千年之交,回眸一百来我国写作理论的变迁,试图以史为鉴,促进现代写作学的新发展。其超越前代的基本特征可以用“变革”二字加以概括。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文章功利性质的变革;(2)文章写作语言的变革;(3)文体地位的变革;(4)写作理论本体内涵的变革;(5)高科技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写作理论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记本有着极浓郁的“释经”特征,但在彰扬传记伦理价值的同时,“树碑”心态导致伟饰之弊端至今犹存;西方传记文本的“忏悔”特征在叙写传主私生活时较为坦率,但有时也太不“节制”。“史传合一”的中国传记文本,在重视传记的历史性的同主拘囿于历史,文体不独立,“史传分离”的西方传记文本则了地处理了传主与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