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今天,因第一次当值周生而兴奋了一夜,并且起得很早的女儿,放学后却说出了令我吃惊不已的话:“妈妈,我再也不当值周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老师都漠视我们的存在。从早上七点到七点半,我向全校的所有老师敬礼、问好,可是没有几位老师向我们问好,甚至都不看我们一眼。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言,每个同学的作文本子上都会有老师“煞费苦心”的批注,比如:“语言自然、流畅”,“语言很有味道”,“语言亲切、感人”等等。可见老师是多么希望同学们语言快一点成熟起来。语言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它会根据每个人的学识、修养、经历的不同而变化多姿,各有特点,更会因为长期的训练和追求,渐渐形成风格。美国大作家海明威的语言风格是简捷、明快、硬朗。同学们喜欢的秦文君阿姨的语言风格是清丽、灵活、透明。小女孩彭豌豆的语言风格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她的三首小诗。第一首诗有一点叙事诗的味道,她以“月亮像什么”为主题,让姐姐…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运用是要合乎逻辑的。但在我们的日常语言生活中,你若留心观察思索,会发现许多似是而非、不合乎逻辑、但却已习非成是、习惯成自然的、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汉语中有许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用法,细究起来都不合逻辑。例如,“未婚妻”的说法就不合逻辑:既然是“未婚”,怎么能称“妻”呢?“未婚夫”说法也同样不合逻辑:既然是“未婚”,又怎么能称“夫”呢?“还俗的和尚”不合逻辑:既然已“还俗”了,怎么还能称其为“和尚”?“打扫卫生”不合逻辑:应该是“打扫”脏而讲究“卫生”,怎么把“卫生”给打扫走了呢?“恢复疲劳”不合逻辑:“恢…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基本任务是什么?这个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语文”,顾名思义,可解为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不论解为语言文字,还是语言文学,其中的语言都是根本。就语言和文字的关系看,文字只是语言的符号,识字教学离不开语言训练;就语言和文学的关系看,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修养和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那些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的教学用语,受到了广大小语教师的青睐。但冷静下来想想,目前流行的教学语言中有许多确实值得我们深思。现择要举例,与大家商榷。“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现已成为部分教师新课导入的口头禅。学生也已习以为常,往往不用思考就能说出“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使导课“模式化”。反思:1.教师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参与自主学习。实际上,学生不可能自主设计学习目标,往往是盲目猜想,以迎合教师。2.这种看课题…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锤炼     
学生:作文中的语言要锤炼,这是为什么? 老师:首先请你回答:什么是作文中的语言? 学生:语言是写作文的材料。老师:对。如果我们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座楼房,那么,语言便是建筑这座楼房的材料。没有“材料”,“建筑”就不可能存在。这就是说,任何一篇文章都离不开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文章是否有光彩,很大程度上要看语言是否有光彩;文章是否有魅力,很大程度上要看语言是否有魅力。那么,如何让语言闪耀出光彩、如何提升语言的魅力呢? 一、适当运用修饰语有一位学生这样描写梨花开放的景象:“叶子间开了些白花。”这个句子平淡无味,暗淡无光,没有具体写出叶子的样子和  相似文献   

8.
眼下,小学生作文语言干巴巴是普遍现象,即使有时文中东抄西摘挤进一些文绉绉的语句,也好比“麻袋上补了块绸子布——不合称”。不少老师埋怨:“咳,农村孩子看书少,要改变他们语言平淡、贫乏的现状,实在太难。”诚然,多读书报是好事,它可以丰富语言。但如果在引导学生多看书报,多听广播的同时,能诱发他们到社会大课堂中学点群众语言,也会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如何教小学生学习群众语言呢? (一)举例引导,激发兴致①群众语言形象生动。如我们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语言训练 ,训练什么 ?我认为低年级语言训练主要是训练语言的准确、简洁、条理等 ,那么又怎样训练呢 ?我的体会是 :一、用课本上的语言进行训练课本上的语言通顺、完整、连贯、准确 ,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低年级语言训练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上现有的语言进行训练。我们可以采用“拿来主义”的原则 ,拿课本上现存的句子来训练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如小学语文课文第二册 16课《蔬菜》中的句子 :“这些蔬菜 ,有的吃根 ,有的吃茎 ,有的吃叶子 ,有的吃花 ,还有的吃果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语言训…  相似文献   

10.
语言要准确,这是任何人都承认的一条原则。然而,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在实际运用中,有时却需要模糊。我们通常习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适当的时间”,“前一段时期”,“最近一个阶段”,“取得了较大成绩”,“一般认为”,“可以这样看”等等,都是俯拾即得的模糊语言的例子。人们的思维能力是相当发达的,而表示概念的语言成分则是相对有限的。因此,语言的某些词汇成分和  相似文献   

11.
在运用语言时,存在着模糊性的问题,为了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模糊性,我举了几个例子。①三乘四加五=?这一算式是三乘四然后加五呢?还是用三来乘四加五?前者得数17,后者得数27。②咬死猎人的狗。是被咬死的是“猎人”、咬人的是“狗”,还是被咬死的是“狗”,而“狗”又是属于猎人的呢?③看不起梅兰芳的戏。是花不起钱看梅兰芳的戏,梅兰芳的戏票价贵,还是嫌梅兰芳的戏唱得不好,看不起他。④鸡不吃了。是鸡不吃米了(喂鸡,鸡吃饱了),还是桌上吃多了,不想吃鸡了。以上四例都是由语法关系的模糊性造成句子含义的模糊。语言模糊性还表现为词义上的模糊。所谓词义的模糊是指词义所适用的界限不确定,没有明确的外延。  相似文献   

12.
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语言困境,我们的交流对手,或无意而使我们陷入困境,或有意进行挑衅。面对种种困境,我们该如何应答呢?请看名人们的应对,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一、针锋相对巧回击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时,美方代表一落座,就极不友善地说:“我们是在和小偷(指中国盗版现象严重)谈判。”面对美国人的无礼,吴仪毫不留情地说:“我  相似文献   

13.
期中考试,我竟然考了个年级第6名,我可是从来没有考过这么好的成绩,不由得飘飘然了。一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你最近是不是有点骄傲了?怎么能骄傲呢?你没有听说过《骄傲的孔雀》的故事吗?那只孔雀太骄傲了,骄傲得连自己的倒影都认不出来,结果掉进了湖里。还有毛泽东主席说过的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也忘了吗?爱翘尾巴的公鸡是要倒霉的!骄傲了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对不对?记住了吗?”看了这段“话”,你一定会呵呵地笑:“太长了吧?太没劲了。”这段话确实是有些啰嗦,即使听的人不烦,要让老师说这么多话也太辛苦、太累了。也许现实生活中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但我们写文章时,却不能照搬原样,要懂得去粗取精,进行艺术加工,让笔下的人物“有话好好说”。有的同学在写作文时,一接触到人物语言的描写,就不知所措,要么太长,自己都觉得啰嗦;要么太短,根本表现不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要么太平铺直叙,没有一点生动性。怎样才能让作文中的人物“有话好好说”呢?1.人物语言要有鲜明的个性。俗话说“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所写的人物语言一定要与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爱好、习惯相符合。如儿童语言是天真无邪的,成人语言是成熟稳重的,职业语言是有专业特点的...  相似文献   

14.
说话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清楚,一是一,二是二。但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我们看到,有许多话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例如:“等一下,我就来。”这里“一下”、“就”表示多长时间呢?三分钟、五分钟,还是更长一点时间?再如:“能制造工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在幼儿园听了一些语言课,阅读了一些语言课教案,从中发现语言课的导语设计还未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你们喜欢不喜欢听?”“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幅很好看的图片,你们爱不爱看?”等等平庸、单调的导语,仿佛已模式化、公式化了。所谓导语,即一堂课开始时所讲的话,也叫开始语、开  相似文献   

16.
从唐代山水诗到宋代山水诗有什么变化?简言之,前者是写“境”的诗,后者是写“趣”的诗。唐人着重体会的是山水之中的境界,宋人着重体会的是山水之中的趣味(包括理趣、情趣等)。诗人审美意识的变化必然导致诗歌语言符号的变化。前者是精美含蓄的意境化语言,后者是灵巧流畅的趣味性语言。我们可以取唐代的王维、李白、杜甫和宋代的杨万里为例,稍微具体地做一些探讨。 精美含蓄的意境化语言 陆机在《文赋》里提到过作家诗人们的共同苦恼:“恒患意不称物,词不逮意”。怎样对待“词不逮意”的语言缺陷,固然每个作家各有招数,但从宏观上看也有个历史演进过程。诗经时代的作者们的办法是“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到了六朝时期,文士们不再满足于用嗟叹、歌咏来弥补语言的不足,而是知难而进,千方百计地做到“穷形尽相”,谢灵运就是这样做的。唐代的诗人们对谢灵运备加推崇,却没有就此止步,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更明智的语言策略:一面进一步发挥语言的表述功能(这点丝毫没有放松),一面又运用“言之不足则暗示之”的做法,这就是司空图所说的“不着一字,尽  相似文献   

17.
摩登语言     
现在成了数字时代,我们班有许多同学不再用语言交流了,而是变成了用数字交流。就连数字1到10,也都“变”成了许多汉字。如:8代表“吧”,又代表“拜”;5代表“污”,又代表“呜”。还有一些人像魔法师似的,把一些数字连起来,加上标点符号,就成了一封别有情趣的密码信。下面这一组数字,就是劝人戒酒的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99:8179,7954。76229,8406,9405。7918934。1.91817。这就是数字信,是不是像天书?你明白这封信的内容了吗?哈哈!还是让我把“天书”的内容翻译给你吧。“舅舅:不要吃酒,吃酒误事。吃了二两酒,不是动怒,就是动武。…  相似文献   

18.
“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条报刊新闻能不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标题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要丰富标题的表现力,增强感召力,开发和应用潜性语言就成了一种重要的手段。何谓潜性语言?王希杰先生认为,客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语言称之为“显性语言”;历史上出现过但是现在已经消失了的语言成分和那些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便是“潜性语言”。[1]在新闻标题制作中,通过适当的方式使潜性语言显性化,能使新闻标题概括、凝炼,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产生陌生化新奇感的审美效应。一、新闻标题中开发和应用潜性语言的底蕴分析1.新闻体裁为潜性语言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彭峰 《师道》2011,(Z1):57-59
毋庸置疑,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任务,我们都很清楚,那落实的情况我们怎么才能触摸到呢?我们看能力本身,很难,因为能力是抽象而难以捉摸的。而看能力的外显——语言,较易,因为语言是具体而便于保存的,并且我们可以通过语言了解儿童能力之外的精神、情感等多  相似文献   

20.
老舍名剧《茶馆》的语言,具有极其诱人的魅力。然而,这种,魅力主要体现在何处呢? 体现在“真正的原味儿’; 体现在“从一句话里看一个世界”; 体现在“用幽默的话,写出令人心酸的语言”; 概言之,体现在司空图《诗品》极为标举的、而现当代文学中又极是少见的“流动”美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