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睦改动的反切上字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兴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关况;6.《集韵》改良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些改动的反切上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3.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洪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状况;6.《集韵》发育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广韵》、《集韵》小韵异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韵》是研究汉语中古音的重要韵书,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广韵》是《切韵》最重要的官修增订本,成书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集韵》是(《广韵》的官修增订本,成书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集韵》距(《广韵》的成书虽只有31年,但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对二书所收小韵进行了考察,发现(《集韵》新增小韵676个,同时合并、转移和删除了(《广韵》的一些小韵。这些变动说明(《广韵》的音系是因循守旧的,而(《集韵》具有革新精神,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语音在北宋初年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4.
再论《集韵》与《礼部韵略》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论证了《礼部韵略》和《集韵》的关系,并提出新的看法,认为《礼部韵略》和《集韵》是两部韵书。《礼部韵略》是从《集韵》未定稿简缩并稍作修订而成的。《礼部韵略》与今传本《集韵》(即定稿《集韵》)的不同,大多反映了《集韵》未定稿跟《集韵》定稿的差异。具体说来,就收字、字序、小韵韵序、大多数反切和大多数释义来看,《礼部韵略》是《集韵》未定稿的简缩;就少数反切和少量释义而言,《礼部韵略》又有所改订。即《礼部韵略》的主体内容从《集韵》未定稿简缩而来,但在成书时又有小的改作。《集韵》的转移小韵是有始有终的人为举措,今传本《集韵》转移小韵的分布格局是《集韵》未定稿和《集韵》定稿两次小韵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北宋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音取《广韵》,求正存雅,合于宋代注家风气。反切用字讲求等呼、洪细的协洽,是继《集韵》之后反切改良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6.
李海英 《学语文》2008,(1):45-45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即取反切上字的声母作为被切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及声调作为被切字的韵及调,切出被切字的读音。如“海”。用反切注音是“呼改切”,其中 “海”是被切字,“呼”是反切上字,“改”是反切下字。目然,这个反切所注的音与今音hai仍然相合。然而由于语音的历史演变.本来依据反切下字可以得到被切字正确读音的一些反切。现在却难以拼出与被切字相同的读音,因此一些老师在利用反切注音字典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7.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撰。在众多的版本中,清刻本武英殿刻本附宋董衝撰《唐书释音》25卷。在对《唐书释音》爬梳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反切11325条,除去重复有效反切4422条,共有反切上字580个,参照《广韵》、《集韵》,理出声母系统。我们认为《唐书释音》声母系统应该是一个反映宋代读书音的声母系统,既有对前音义反切的继承,又透露出作者在不经意之间反映的时音特点。  相似文献   

8.
《集韵》在编纂过程中特别倚重《说文》。在征引数量上,《说文》居于众多征引文献之首;《集韵》明引《说文》的原则是《集韵》的注音和释义与《说文》释义和徐铉注音相契合;《集韵》所据《说文》底本虽以大徐本《说文》为主,当对其他《说文》版本有所参考;《集韵》征引《说文》原有字与徐铉新附字有所不同,当是"凡字训悉本许慎《说文》"的原则在征引徐铉新附字上没有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9.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撰。在众多的版本中,清刻本武英殿刻本附宋董衝撰《唐书释音》25卷。本文在对《唐书释音》爬梳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反切11325条,除去重复出现的,剩余的有效反切为4422条,共有反切上字580个,参照《广韵》、《集韵》,理出声母系统。《唐书释音》声母系统主要特征是:轻唇与重唇、舌头与舌上两分,泥、娘合一,精、庄、章分立,船、禅有别,喻纽三、四两分,浊音清化趋势明显,并与送气音的距离更近。  相似文献   

10.
《广韵》颁行31年之后又出现一部大型官修韵书《集韵》。二者虽处同一朝代,时间相隔不远,但在收字归韵、编写体例以及反映出的语音特征却表现出相异之处。作者从韵类的角度入手,通过《集韵》与《广韵》韵类的对比,揭示《集韵》在收字归韵上的某些特征,并初步探讨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从《玉篇》反切比较论中古时期的标准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语史角度划分的中古时期800年间,国家政权更迭频繁,这对汉语标准音的确立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由这个时期出现的两种《玉篇》反切差异的比较中,论述《切韵》音系所代表的语音不是中古时期唯一的标准语音。  相似文献   

12.
“中古音”这个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曾经等同于《切韵》音,随着汉语语音史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切韵》音是研究中古音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中古音的研究不能只限于《切韵》,从魏晋到隋唐的语音资料,都应该是中古音的研究对象。就韵书音系而言,《集韵》音系的研究,其意义不亚于对《广韵》音系的研究,《集韵》称得上是汉语语音史的一个大宝库。清代乾嘉学人如段玉裁等也很看重《集韵》,但他们的重点在校勘,一是《集韵》的校勘,一是利用《集韵》校古书。孙星衍《与段大令若膺书》说:“《玉篇》、《集韵》校《说文》大有用处。”此乃当时学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类篇》对《集韵》反切注音的继承与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篇》反切注音在《集韵》基础上有所继承和革新,反映了唐宋时代语言研究和辞书编纂领域的进步成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韵》、《集韵》相同的字形有18910个,《集韵》新增字共有11864个字形,以单音字或只出现一次的字形占多数,《广韵》所收字在《集韵》中基本能找到.《集韵》所收字形的规模,大约为《广韵》的1.5倍,即《集韵》新增字形占自身所收总字形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总的来说,新增字形对小韵增减及音系结构的影响不大,异读字也只在新增字形里占少数.《集韵》有规范字形结构的行为,同时,字形结构标准多以《说文解字》大徐本为主,《集韵》收字能在《经典释文》中找到直接来源根据的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15.
《集韵》作为反映中古音重要材料的韵书,更为真实地反映了宋代初年语音发展变化的状况。文章采用系联法对《集韵》韵类进行初步考证,以探究《集韵》韵类全貌,并探讨了陈澧系联法“切语借用”和“切语偶疏”条例的得失。  相似文献   

16.
《资治通鉴释文》音切反映的宋代音系--声类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华 《柳州师专学报》2004,19(3):35-37,53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的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作者采用“反切比较法”,从3万余条音切中,整理出《资治通鉴释文》的音系,即宋代音系,旨在揭示该音系声类的特点,分述以下四部分:轻、重唇音相混;舌头音与舌上音相混;知、庄、章合流与精组合流;牙音和喉音相混。  相似文献   

17.
《唐律音义》是研究宋初语音的重要材料,安徽师大曹洁曾作过研究。我们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反切比较、反切系联和反切用字分析三法,拾遗补阙,为曹文归纳的“非敷混”、“浊音清化”、“船禅混”、“浊上变去”等语音现象补充例证,并进一步作出定量和定性分析,对音注中存在而曹文未涉及的“部分三等尤韵明母字读同一等侯韵”、“部分尤侯部唇音字变入鱼模”、“支鱼混切”的语音现象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广韵》颁行31年之后又出现一部大型官修韵书《集韵》.二者虽处同一朝代,时间相隔不远,但在收字归韵、编写体例以及反映出的语音特征却表现出相异之处.作者从韵类的角度入手,通过《集韵》与《广韵》韵类的对比,揭示《集韵》在收字归韵上的某些特征,并初步探讨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西儒耳目资》是明代一部用西文符号为汉语标音的韵书,通过对其反切特点进行详细探讨,发现反切上、下字用字高度统一,下字零声母化程度较高,反切特点突出,在反切改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丁治民 《家教指南》2011,(1):99-103
敦煌残卷《笺注本切韵》引《说文》反切共九条。通过对九条反切内部分析和外部比较,《说文》反切来源不仅有"述",而且有"作",注音时代应在《字林》之后、刘宋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