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塞丝,一个在白人机制欺压下生活的黑人奴隶、妻子、母亲,拥有多重身份让她失去了自我,也让她以一种畸形的方式表达她作为一名母亲的爱:在奴隶制度下,一个母亲向自己的孩子展现母爱的最佳方式,就是杀死他们,以保护他们,使其免遭奴役。然而就是这样,塞丝也没有完全摆脱奴隶制的阴影,一直深受精神上的折磨。这种折磨导致了她在发生杀婴事件的18年后完全迷失了自我,幻想出了18年后宠儿魂归的种种事件。她对宠儿的爱是深厚的,但却也是畸形的。这份沉重的爱最终使塞丝患上了严重的人格分裂症,18年后回归的宠儿其实就是塞丝自己。与"宠儿"相处的过程其实就是塞丝在与另一个自己作斗争。最终塞丝在整个黑人社区及白人的帮助下,直面过去,重新审视过去,获得了精神上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2.
1945年,一颗原子弹的罪恶烟云给日本广岛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也给人们心灵抹上了难以消退的阴影。几十年过去了,广岛已从战争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但广岛人难忘过去,特意将一幢未炸毁的危楼保持下来,以示后人。图中的圆顶建筑即为“原爆遗址”。  相似文献   

3.
在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宠儿》中,保罗·D作为“甜蜜之家”最初五个“男子汉”中唯一的幸存者,见证了小说主人公塞丝一家以及其他几个黑奴的悲惨命运,是书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人物。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保罗.D进行形象分析,探究其“自我”意识的建构、解构直至重建的历程,以揭示罪恶的奴隶制对黑人人格的践踏和心灵的扭曲,再现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黑暗历史。  相似文献   

4.
《宠儿》深入分析了美国黑人奴隶真实的生活状态及奴隶制度对黑人的精神摧残,她虚构了奴隶制下一个杀婴母亲的生活经历,真实的描述了一个女奴的个人历史。唤作"学校教师"的奴隶主带领一群人抓捕塞丝及其子女,塞丝出于浓重的母爱而亲手结束了女儿的生命。以往对《宠儿》中塞丝杀婴的举动都寓以母爱的内涵,本文从非母爱因素谈论其杀婴的动因,并从历史主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说以现在时间层面的故事为基体,人物过去的经历以碎片形式一片片嵌入,更真实和深刻地揭露了黑人的内心生活。在"记忆重现"的过程中,分别代表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位黑人女性宠儿、塞丝、丹芙的心灵也得到纵向沟通,寓意黑人种族与个人真正面对历史,把握现在,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6.
在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宠儿》中,保罗·D作为“甜蜜之家”最初五个“男子汉”中唯一的幸存者,见证了小说主人公塞丝一家以及其他几个黑奴的悲惨命运,是书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人物。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保罗.D进行形象分析,探究其“自我”意识的建构、解构直至重建的历程,以揭示罪恶的奴隶制对黑人人格的践踏和心灵的扭曲,再现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黑暗历史。  相似文献   

7.
刘秋兰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4):63-64,68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Beloved)中,女主人公塞丝因自幼受到奴隶制的摧残,心理逐渐扭曲.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女奴只是奴隶主的繁殖工具.虽然塞丝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面对母性的剥夺,她却不得不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这种近似疯狂的畸形母爱浸透了塞丝的血泪和无奈,.充满了对黑奴制度的无言控诉.  相似文献   

8.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籍非裔作家,发表于1987年的小说《宠儿》是莫里森最震撼人心、最成熟的代表作,一直被评论家视为"黑人文学历史的里程碑"。本文以二元对立为视角对《宠儿》进行文本解析,通过对《宠儿》中四组二元对立的分析:人与鬼、反抗与压抑、黑人婚礼与白人婚礼、塞丝母爱的缺失与对子女的宠爱,分析出是奴隶制社会以及塞丝本人性格中的对自由和平等的追逐导致了塞丝弑女的非偶然性。  相似文献   

9.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从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展示了黑人奴隶所遭受的苦难,揭露了黑人在获得解放后依然生活在奴隶制的阴影之下。黑人必须要敢于面对过去,找回自我,建构完善的主体性,融合于黑人社区之中,才能真正获得精神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对“自由”与“罪恶”进行了深刻探讨,体现了陀翁的世界观与创作观。小说中的自由主题隐藏在人物个性之中,凸显于主角的思辨过程;罪恶主题则体现于人物内心的罪恶与全书的弑父线索中。两大主题在小说中的体现方式,彰显了二者间的潜在联系,即不同的自由观引发犯罪或赎罪。而这,正是陀翁对“自由”与“罪恶”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1.
《布鲁克林》是科尔姆·托宾的一部著名小说,描写了主人公艾丽丝漂泊异乡,在美国生活工作的经历。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极为精彩,沉默之中的心理活动塑造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文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详细解读艾丽丝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从而分析艾丽丝的心灵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职责     
我们必须具备一种精神的能力,才能成功地对付生活中的各种情况,避免我们道德的堕落。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罪恶的世界。这个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罪恶的世界。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腐蚀我们,败坏着我们,如果我们没有改变我们的自然声明,没有从他们的自然生命中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13.
人的心灵就像一块土地,所以又称心田。人生在世,诱惑多多,在一些人的心田上往往会长出旁枝斜叶、蓬蓬杂草,使他们迷失方向,变得自私、狭隘、委琐,甚至狡猾、阴险、罪恶,给我们美好的生活留下阴影,给进步的社会打上不和谐的印记。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化视野下对《宠儿》主人公塞丝人生历程的审视,对照作者莫里森个人经历,认为二者实际上都是以黑人文化的回归为基础的自我完善,是作者自身对黑人文化找寻在作品中的展现。  相似文献   

15.
张秀梅 《培训与研究》2009,26(5):17-18,34
托妮·莫里森是现当代美国最著名的非洲裔女作家之一,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评论家认为《宠儿)是其代表作品,并从不同的角度评析了该小说,但是很少有人运用存在主义思想评析它。本文将主要运用让·保罗·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以及自由选择的思想分析女主人公——塞丝。通过探讨其在荒谬的世界中的行为及其后果,本文认为塞丝通过自由选择寻找到了自己的主体性——她.是一个自我定义的母亲,而她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了。  相似文献   

16.
视觉也许是我们运用得最多的感官,不过在观察阴影时它就不一定那么有效了。对于艺术家来说,去辨别自然中的色调经常是一种挑战,因为人的眼睛在阴影中其实只能看到三到四种色调。而对于初学者,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就更不容易,尤其是阴影中的细微差别。不过阴影之中的色调变化能使一幅画变得很丰富。有了敏锐的观察力,你将学会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职责     
我们必须具备一种精神的能力,才能成功地对付生活中的各种情况,避免我们道德的堕落.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罪恶的世界.这个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罪恶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解读《宠儿》中的美国黑人女性主义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宠儿》中以鬼魂故事的方式阐释了一种美国黑人女性特有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有着美国黑人文学和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双重背景。在作品中,宠儿代表着美国黑人女性历史,而贝比.萨格斯、塞丝和丹芙三代女性对待宠儿的态度则代表着三种典型的美国黑人女性主义历史观。通过丹芙成功平息宠儿的鬼魂和解救塞丝的精神这一情节,托妮.莫里森表达了她自己的历史观:既要记住悲惨的过去,又不能陷于其中不能自拔,而要团结众人的力量,勇敢地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以非凡的勇气和深邃的探索,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掀起了一次黑人文学的高潮。通过分析她的长篇小说《宠儿》中塞丝母亲的身体标记、塞丝后背上树的“意象”以及宠儿脖子上的伤痕,可以了解小说中“身体”政治的内涵和这些描写所体现的权威建构。  相似文献   

20.
"罪恶"和人性的阴暗面是霍桑一生都在关注和思考的主题.<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和助人为乐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使红字A最终失去了原本耻辱的含义,变成了德行的标志.通过艰难的自我赎罪,这个堕落的天使已完全从罪恶中解脱出来,获得了思想和灵魂的重生.可见人是可以被拯救的.而这种将人从罪恶之中解脱出来的救赎之路不是通过对上帝的忏悔来铺就的,而是通过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德行的自我完善和灵魂的净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