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案例]听了省级评优课《圆的认识》后,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同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圆和一张记录纸,纸上写着:我们的发现是:1.2.3.……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探讨活跃,几分钟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作了如下记录:1.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每条都相等。2.圆的直径有无数条,每条都相等。3.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学生在回答时边叙述边演示研究的方法,或折、或画、或量等,并不时有人补上“在同一个圆内”这…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认识圆。2.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中半径与直径的特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并能画规定大小的圆。3.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认识圆. 2.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中半径与直径的特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并能画规定大小的圆. 3.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听了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何图形“圆”,知道什么是圆心和圆的直径、半径;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已知半径或已知直径的圆。在认识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获得相应的发展。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大小不等的圆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观察、谈话。出示下列图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再现 1.失败的教学案例及症状分析. [案例]"圆周长公式推导"教学片段. (课前,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师:圆周长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生1:和直径有关. 生2:和半径有关. 生3:半径越长,直径越长,圆就越大,圆的周长就越大.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93~96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七的第1~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圆中半径与直径的特  相似文献   

8.
近日听一位教师执教“圆的认识一课。引出课题后,教师组织学生将一个小圆片进行对折,量出折痕的长短,从比较折痕中引出圆半径、直径和圆心的概念。应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中规中矩,倒也无可厚非。但在仔细观察学生量折痕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圆十分熟悉,毕竟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生活中他们对圆早已是司空见惯。有些学生不但知道圆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也知道如何利用圆规画出一个合乎要求的圆。一学生悄悄说:“直径和半径的长短其实听听名字就知道了嘛,这些有什么难的?我早已经会了。”看他们熟练地对折圆片,并测量圆直径和半径的长短,我…  相似文献   

9.
《圆的认识》公共课上,讲课教师在黑板上用圆规画了一个圆。好像他有意展露自己徒手画直线的功夫,接着随意地添上圆的各部分:圆心、半径和直径。当学生练习作图时,许多同学模仿教师画图的顺序:认认真真地作圆,随心所欲地画半径直径。由于多数学生不具备徒手画直线的能力,画出的半径和直径都成了一条条摆动的“黑蚯蚓”。为此,学生相互嘲笑。当教师发现情况后,再想“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这种做法不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失去了培养学生制图技能的机会。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我认为应该提醒这位教师注意以下三点:1.重视新知识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  相似文献   

11.
一、案例描述教师要求学生先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和量一量"自主探究圆的特征,再安排讨论: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否都相等?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探讨了这3个问题后,教师追问:"大家还发现了什么?"生1:将圆对折2次,分成4等份,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相似文献   

12.
在高小算术课本第四册《求积》一章中,《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三节是教学的重点。圆、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部分教材,使学生掌握关于圆、圆柱、圆锥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计算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对他们毕业后参加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都十分必要。现在把我的教学打算写出来,和大家研究。一、圆的周长和面积:这一节教材引进了有关圆的一些概念,讲述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要求主要是: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什么是圆心、圆周、半径、直径,会用工具画圆;2.使学生形成圆周率的概念,掌握它的近似值,知道求圆的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公式,根据已知的直径或半径求出圆的周长,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3.使学生知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与记忆 1.认识圆,能举例说出周围的物体中是圆形的物体。 2.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 3.记住圆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圆周长计算公式:c一Zd或C=2二。 4.记住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5.记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叮,。6.认识扇形、扇形的圆心角、弧7.记住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卜半径。 兀rZ=厄丽x” (二)理解 1.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2.懂得一个的圆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二倍。 3.知道一个圆可以剪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推导…  相似文献   

14.
陈汉川 《快乐阅读》2011,(21):113-11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96页“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2.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初步的探索能力。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教…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使学生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因此,教师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要充分给学生提供想象的原型,拓展想象的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设计如下联想题:看下面的图形,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1)生:我看到了圆的半径是4分米,想到了圆的直径是8分米。图(2)生:我看到了圆的直径是2分米,想到了圆的半径是1…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93~96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七的第1-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圆中半径与直径的特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并能画规定大小的圆。3.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学目标:1.认识圆、圆心、半径和直径。2.掌握圆的画法,在画圆的过程中经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掌握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欣赏《沂蒙山小调》,观赏沂蒙山风光,令其陶醉在美的…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教学片断]师:你们会使用圆规吗?生:会!生:只要将圆规的两脚张开,把针尖固定,笔尖旋转一周就能画一个圆。师:好啊!现在,每个同学在本子上任意画一个圆。学生操作画圆,老师巡回指导。师:现在,每个同学把画在纸上的圆剪下来,然后把圆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学生折叠圆片。师:几条折痕在圆中有什么特点?几条折痕的长度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书第116页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2)一般用什么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生:……师:圆的特征很明显。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1—2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 2.能正确地使用圆规画圆。 3.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4.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5.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圆的概念去观察和认识日常生活中有关的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