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我国专利法与其实施细则的诞生与历次修改历程,针对专利法与实施细则历次修改的重点——专利制度各方主体(即申请人、发明人、专利权人、专利代理机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专利司法的人民法院)的变革与发展进行专题介绍,浅谈已经完成的专利法与实施细则三次修改对专利制度各方主体进行的变革及其原因以及正在进行的专利法第四次修改涉及专利制度各方主体的发展方向,有助于社会公众有针对性地了解专利法与其实施细则对专利制度各方主体规定的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引言根据2010年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复审委员会审理涉及权利冲突的外观设计无效案件不再以生效处理决定或者判决作为受理的前提条件。然而,修改前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五条第三款曾经规定,以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  相似文献   

3.
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第二次修改工作正在进行。不少专家、学者已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笔者从事专利管理与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十多年,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就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再次修改,作一些探讨。一、关于专利保护的主体现行专利法涉...  相似文献   

4.
引言 根据2010年修改後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复审委员会审理涉及权利冲突的外观设计无效案件不再以生效处理决定或者判决作为受理的前提条件。然而,修改前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五条第三款曾经规定,以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为理由请求宣告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但是未提交生效的能够证明权利冲突的处理决定或者判决的,专利复审委员会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专利与商标》2005,(3):100-100
为使中国专利制度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决定启动《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第三次修改的准备工作,为此编制了《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第三次修改研究课题指南》,提出了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为充分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此项研究工作,将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研究课题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6.
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已在第四次修改的《专利法》中正式确定下来,成为我国专利法规定的许可方式之一.专利开放许可旨在打破供需双方专利信息不对称、交易效率低的局面,但制度的引入必定要结合专利许可实施的现状予以落实.专利开放许可在系统对接、实施细则等具体操作层面上尚未确立,如开放许可的交易机制、专利许可费的收取标准等,新修改的《专...  相似文献   

7.
《中国专利与商标》2010,101(3):83-83
实用新型检索报告制度是2000年第二次专利法修改时引入的,是为了解决实用新型专利未经实质审查,法律稳定性不强的问题。根据2001年《专利法实施细则》第56条,检索报告仅就专利是否符合新颖性或者创造性作出评判,不涉及其他的专利授权实质要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落实第三次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国家知识产权局对2003年颁布的《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和2005年颁布的《涉及公共健康问题的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进行整合,形成了《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国家知识产权局令第64号)  相似文献   

9.
马素敏,女,1997年开始主管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专利工作,亲自组织宣讲"专利法"电化教学.2004年,编写了"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专利战略规划",详细地规划了公司2004、2005、2006年3年的专利计划,还重新制定了"公司专利工作管理办法".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被列为"沈阳市10家专利战略试点企业".  相似文献   

10.
撰写权利要求书要从小处着手——从几个审查实例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经申请人陈述意见或者进行修改后,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仍然不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予以驳回。同时,在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三条中,又规定了应当予以驳回的四种情形,四种情形中所涉及的条款——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4款、第三十一条第1款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第1款、  相似文献   

11.
专利数据深加工已经作为我局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的任务。专利文献关键词标引是数据深加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专利文献关键词标引:(1)通过修改《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要求专利申请人(或代理人)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提供对本专利申请的关键词标引;(2)由专业人员对专利文献进行关键词标引;(3)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收集用户(审查员或其他检索人员)使用的关键词;(4)进一步整理由计算机自动收集的用户使用的“关键词”,不断地充实“标引词库”。这样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我国《专利法》修改的亮点之一是引入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为促进该制度落地,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要求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重点支持的省市开展专利试点工作,然而,专利开放许可平台的实施运行在我国并没有经验可循,其配套实施细则亦未出台,故有必要分析专利开放许可平台运营模式,以保证该制度在我国实现“软着陆”。通过对上海、浙江、广州专利开放许可平台2413份试点数据梳理发现,开辟免费专利能提高专利平台对小微企业的吸引力,同时配合以专利精准匹配系统以及全链条电商化交易平台,有助于优化专利开放许可平台运营模式以及加速“沉睡专利”的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3.
《专利法》第33条规定:“申请人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但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根据这一规定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中的相关配套规定,无论在专利申请阶段还是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均可修改其专利申请文件,但修改只能在原申请文件的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14.
在初审审查中,申请文件存在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的缺陷时,申请人常采用补交附图对申请日重新确定的修改方式。与普通申请不同,对于同一日提出同样发明创造的"同日申请",单独对其中一件申请进行上述修改会对另一件申请产生严重的实质性影响,例如新颖性的破坏、抵触申请的产生等,从而制约授权的前景。本文通过分析"同日申请"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克服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的缺陷时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为代理人或申请人在选择申请策略或修改策略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我国专利司法保护的有效性,亟需从微观层面分析企业在专利司法保护制度之下的专利决策模式,为调整专利司法保护强度提供政策导向。首先分析专利司法保护制度下的企业专利决策行为的通用模型,然后对我国专利侵权赔偿额进行实证调研,将调研结果与模型相结合,得到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对企业专利决策行为的作用机理。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制度的调整对企业专利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法定赔偿额的参考因素覆盖了其它三种专利侵权赔偿额的参考因素,具有一定积极作用。随着最新的《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专利法大幅提高法定赔偿额及增加惩罚性赔偿,专利保护将明显增强,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创新的专利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时,在第21条中增加了第2款,明确"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完整、准确、及时发布专利信息",规定了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在发布专利信息方面的职责。然而,第21条第2款中"专利信息"具体涵盖范围是什么,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禁止重复授权原则是专利制度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持专利权稳定的重要原则之一。我国专利法自1984年颁布以来,经历的3次修改都涉及禁止重复授权原则,对禁止重复授权原则的修改还是于2008年进行的专利法第三次修改中的实质内容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专利法第三次修改中涉及的禁止重复授权原则在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专利审查指南中相关规定的改变,对实质审查和专利申请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专利法自 1985年生效实施以来 ,在 1992年曾作了第一次修改 ,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适应加入WTO后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 ,促进技术创新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专利保护的法律环境 ,为我国广大企事业单位迅速提高掌握和运用专利保护的能力与水平奠定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 ,使专利制度更好地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服务 ,国家对专利法在 1992年第一次修改的基础上 ,2 0 0 0年进行了第二次修改。这次修改是应新形势的需要将专利法作进一步完善。 1992年对专利法进行的修改 ,扩大了专利保护的技术领域 ,延长了三种专利的保护期限 (发明专利权…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三次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下称专利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修改前的专利法共有69条规定,此次修改新增了7条,修改了29条,内容涉及立法宗旨、专利权的授权标准、涉外专利的申请及  相似文献   

20.
促进专利技术与标准的结合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领域面临的新课题,而标准必要专利的信息披露问题又是各标准组织专利政策的核心内容。我国此次《专利法》第四次修改也首次新增标准必要专利的相关法律条文,但粗线条的规定留下了诸多法律空白亟待弥补。从标准必要专利中由信息披露不完全引发的问题入手,借鉴国际标准组织较为成熟的政策经验,能够为我国目前涉及标准必要专利信息披露义务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之处提供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