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在虚拟仪器课程中进行"软硬结合"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时间安排建议和选用的综合项目。并以两个系统综合项目的设计实现为例,阐述了如何借助NI my DAQ和声卡两种不同设备实现数据采集,完成"软硬结合"实验的方法。最后介绍了如何对虚拟仪器课程综合设计项目进行扩展,引入到硬件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虚拟仪器课程中进行"软硬结合"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时间安排建议和选用的综合项目。并以两个系统综合项目的设计实现为例,阐述了如何借助NI my DAQ和声卡两种不同设备实现数据采集,完成"软硬结合"实验的方法。最后介绍了如何对虚拟仪器课程综合设计项目进行扩展,引入到硬件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子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介绍LabVIEW和虚拟仪器技术在电子类实验教学中的特点和优势。利用LabVIEW构建虚拟仪器,利用声卡采集信号,弥补了传统实验设备的不足,提高了实验室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了改善实验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将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生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针对"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难点,将虚拟仪器LabVlEW引入实验教学。利用LabVIEW平台易于采集真实数据以及方便、易学的图形化编程特点,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教学平台,转变了教学思想,改进了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提高了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面向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创新性教学研究。重构教学体系,将仿真与虚拟实验及工程应用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明显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以虚拟仪器为平台,应用创新性教学,将课程的知识点融入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使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掌握所学新知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基于Java语言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指出了目前参考书中存在的对概念阐述不够深入详细,从而造成学生对概念理解困难甚至理解错误的现象。并以访问控制和方法覆盖为例,总结和说明了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采用的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LabVIEW的声卡虚拟仪器性能测试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了笔记本声卡虚拟仪器采集子系统,用信号发生器的标准信号为输入信号,对笔记本声卡虚拟仪器采集的数字信号进行了傅里叶变换与分析,提取了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制作了信号的幅频特性图。测试结果表明:输入信号频率在0.003~48 kHz时,笔记本虚拟仪器采集的信号频谱与理论信号的频谱基本一致,误差小于2%,而小于3 Hz或大于48 kHz后采集信号的频谱误差显著增大,信号失真;输入信号幅值衰减为-3 dB时的频率为0.003~44 kHz。声卡虚拟仪器的这种宽频带特性,给基于声卡声波测深、振动信号测试、实验室教学用虚拟仪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一个高性能的采集平台。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特为该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开设了"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设计与实现"课程,安排了包括LabVIEW理论知识讲授、算法测验、选题、虚拟仪器设计与实现,以及交流总结会5个教学环节。课程要求学生在两星期内学会使用LabVIEW构建出虚拟仪器,以解决一两个实际测量问题。多轮次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动手实践能力均有了明显提高;初步建立了数值仿真和计算机化测量的概念,并理解两者的区别;而且学生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并掌握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课程的设计围绕"常识"和"科学"这一主题。整体设计注重了趣味性和知识性,在教师文化输入的基础上通过对同学的调动,使其参与到各种轻松愉快有趣的活动中去,在得到了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所提供的词组通过口语活动的方式得到了巩固,从而学生在自然和随意的气氛中了解了"常识"和"科学"这一主题,帮助教师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在整个课程进行中,最突出的地方是使用了文言文,增加了趣味性和新鲜感。  相似文献   

10.
针对虚拟仪器设计课程注重实践强调应用的特点,基于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理念,结合河南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虚拟仪器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后续实践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明显提高,这表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