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修辞立其诚”出自《易传·文言》,其中的“诚”更多指向儒学的安身立学之本,是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而张岱年先生在《修辞立其诚》中提出的“诚”的内涵则与《易传·文言》中的内涵有所不同,更偏向于一个具体的、有迹可循的理论依据。文章从“溯本归源”“大化三极”“安心定志”“知通内外”几个方面剖析了《修辞立其诚》中“诚”字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孔子在《周易·文言传》中提出了"修辞立其诚",这一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思想观念对中国文章学、修辞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从教材编纂单位到教育教学机构,从写作教学者到写作个体都重视"修辞立其诚"这一写作学科纲领性的指导原则,重构写作理论、改变教学思路、整合课堂组织,应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情感贫乏,语言浮夸等诸多写作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修辞立其诚”的语义入手 ,探讨中国早期修辞理论同古希腊修辞理论的差别 :求“诚”与“真”的修辞理论基点、内省和外向的修辞观、重体验和重技巧的修辞实践 ,以及造成这种差别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4.
《易·乾·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之说传世以来,训诂学家、文学理论家、修辞学家、哲学家都做过种种解说和阐述,使这个被誉为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原则性立论,随着时代的推移,其内涵愈探讨愈丰富,愈挖掘愈深刻。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是:修辞学家比较多地注意阐发“修辞”二字的意义,而认为“诚”的意思十分明确,即“诚”是诚实可信,是真情实感;哲学家则把“修辞”一语看作不言而喻,无非就是“立言”,而对于“诚”却进行了相当广泛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修辞立其诚"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文论的历史叙述中论及“修辞立其诚”的时候,应对之作寻本探源的考察和重新解释。所谓“修辞”,乃存在着修省与修饰两个维度,或者说偏重于反求内心之真善与倾向于追逐外饰之美两条路径;所谓“立诚”,就是要确立或者呈现内心之经验性真实,或者宇宙、人间的普遍真理;所谓“修辞立其诚”,就是以文辞之修饰或者“修省”而实现对内心之经验性或者宇宙、人间的真理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略论“修辞立其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百年来,中国修辞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有失误,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在世纪之交,又强调中国修辞学的传统精神“修辞立其诚”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修辞立其诚”如何客观解读,学界认识并不一致,综合各家说法,大致可以理解为“(更好地)修整(或修治)语辞(包括言语和文辞)以有效表达真意建立诚信”。“修辞立其诚”作为一种观点,在文学、哲学、辞章学、翻译学等诸多学科中得到进一步阐释,发生了内涵流变。作为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学科命题,引发了系列讨论,如“修辞立其诚”是否为汉语修辞学的学科之源、“修辞”实践是否必须遵循“立诚”原则等。作为名言熟语,在言语实践中被广泛引用,以展示古文功底和文采,增强言语表现力和说服力,但大多仅就字面理解为写作之法或为人之道,这种修辞实践可看作“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的主观发挥和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8.
<正>【专题解释】通过本单元选文的研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古人是怎样"修辞立其诚"的。本专题以"‘我’的职业选择"为话题,或小组交流,或调查访谈,或专业咨询,然后给友人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高考科目、未来职业选择及理由,体现"修辞立其诚"的写作要求,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应该是高中生常规的作文训练之一。【预习任务】1.如何理解"修辞立其诚"?请概括梳理本单元选文"修辞立其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是文学家,又是修辞家。韩愈诚于为学、诚于为文、诚于为人,对汉语语言宝库贡献极大,是"修辞立其诚"的一面古镜。阅读韩愈,可思考不少问题,其一就是坚持写作、修辞的诚信原则,坚决唾弃抄袭行为。  相似文献   

10.
    
诚,篆书作"誠",形声字,《说文解字》就说"从言,成声"。其实,不妨看作同时也是会意字,"成"是声旁也兼表意,表示完成,即实现;"诚"就是言之成,就是所思成于言,就是言己所思,用大白话说就是说实话;《说文解字》解释为"信也",也就是把"诚"与"信"看作一样。其实二者还是有区别的,所谓"信"  相似文献   

11.
完善诚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当前要构建诚信的和谐社会,需要通过教育塑造社会的诚信道德、完善社会的诚信监督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和征信系统,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诚信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诚信缺失现象不断地显示出当今社会道德集体下滑的事实。研究和分析当代中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现象、原因。诚信教育应从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着手达到诚信教育目标,尤其是青年学生要重视自身诚信品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建立后,企业和个人失信问题严重。然而,作为非市场经济主体的政府失信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目前对政府失信的问题尚关注不足。事实上,政府诚信的建立十分必要。笔者从民主政治、法治、政府角色定位以及时代背景四个角度对这一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建立政府诚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法制诚信     
法制诚信是一种不同于人格性诚信的制度性诚信,它是法治社会中组织社会生活的首要力量.法制诚信由立法诚信、司法诚信和守法诚信所构成.立法诚信包括立法过程方面的诚信与法律设计方面的诚信.司法诚信包括对法律忠诚及法律运用过程的公正(包括司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守法诚信则体现在公民真诚地认同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积极地使用法律上.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诚信危机及其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突出诚信在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营造公平竞争、求真务实的校园风气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诚实守信、知行统一的文明大学生,本文针对大学生诚信危机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诚信危机。本文试就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和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塑造其诚信形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和西方化浪潮的冲击下,社会上弄虚作假、行骗欺诈、违约失信等诚信缺失和不诚信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和诚信问题令人担忧,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视矛盾,分析原因,从长从细考虑,着力构建诚信社会,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建立和完善诚信教育体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8.
诚信不是外显于生活之外,而是与生活交融在一起,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人类的历史中,不管社会生产方式如何改变,诚信一直是人们所必须选择的生活方式。但诚信生活又是有条件的",群体逻辑"正是人类诚信生活的根本因素。现代社会重建诚信生活,必须建构真正的群体、民主宽容的群体、公正的群体。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打造和谐校园,弘扬诚信文化,不仅是高校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对诚信文化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高校诚信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根本、最耀眼的伦理范畴和取向,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诚信思想贯通古今,对人格塑造、品德的培养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系统考察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具体内容及其特色对孔子诚信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找寻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从人类学的角度解读孔子看似矛盾的诚信观,可以看出孔子评价诚信行为的最高标准是华夏民族的生存,只要不违背这个原则的诚信都可提倡。孔子诚信观具有很高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