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老照片     
汤涌 《浙江档案》2006,(5):32-33
老照片作为历史的见证,具有无可争辩的存史价值,有的甚至无需再通过字的描述,就可以呈现出当时的情景,本刊将陆登反映各地社会、经济、政治和化等方面内容的老照片,开启尘封的历史记忆,让读从中获得启迪和教育。这组老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二十世纪前五十年代绍兴发展变化的几个缩影,生动地反映了旧绍兴的特征,也从另一视角射托出建国以来绍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地的变化和引人注目的进步。[编按]  相似文献   

2.
绍兴平湖调     
汤涌 《浙江档案》2006,(11):39-39
在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首批名录中,绍兴平湖调也位列其中,它反映了绍兴历史化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极具科学价值、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也是即将消亡、亟待抢救的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3.
杜园 《浙江档案》2006,(12):21-22
绍兴是历史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化档案资源。市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加快推进化名市向化强市提升的重大战略,作为党和政府职能机构的档案部门,应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围绕市委战略决策,及时把握有利时机,充分依托自身的独特资源优势,积极发挥档案化传承、宣传教育和利用服务功能,保存绍兴城市化发展轨迹,在化强市建设中有所作为,作出新贡献,创造新业绩。  相似文献   

4.
郑雄 《青年记者》2005,(7):55-57
在当前期刊市场上,人物类期刊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人物类期刊,大都以对社会各界人物的人生经历、人物心路历程、人与时代和历史关系为关注重点。与其他期刊相比,这种将历史人性化,将事件人格化,“以人为本”的编辑思想,契合了众多读的阅读心理,引起了社会各界读的广泛关注。本试图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向几个方面对中国人物类期刊的存在状态进行全景式的扫描。  相似文献   

5.
读《史记》已非第一遍了。但每读一次,都有温故如新之感,依然会深深地被它吸引住。它是一部史书,同时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从读史的角度读吋,每有置身秦汉乃至上古的感觉,因为它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社会矛盾与斗争;我从读文学作品的角度读时,又仿佛当时那些人物就在我身边,与我生活在一起,因为它写的那些人物,栩栩如生地都一一活跃在我眼前。是的,历史可说就是人物的活动。无论作为历史还是作为文学来读《史记》,《史记》中那些人物的无比生动性,都是其史学价值、美学价值的最重要源泉之一。《史记》中所写到的人物,真是“白公卿大夫以及儒侠、匠人、佞幸之类,其美恶谪正,喜怒笑哭爱恋之情,跃跃楮墨  相似文献   

6.
人物特写是目前报纸上常用的体之一,以其短小、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和紧贴时代生活而颇受读欢迎。  相似文献   

7.
绍兴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文化灿烂,人才辈出,素称"文化之邦".集中保管绍兴丰厚历史文化资料的县档案馆,长期以来承担着为社会积累和保存历史文化财富、延续人类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像读故事一样读新闻,伴随着媒体市场化的进程,故事化写作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写作方式之一.人物语言动作的牛动刻画,事件场景的白描再现……故事化写作如果操作得当,将会成为报纸版面上一道是实实在在的"加分题",切实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但"不计成本"的追求故事,也将使媒体的公信力和品位大大折扣.  相似文献   

9.
人物生卒考证向为史家所重,但限于各种原因,众多地方人物的生卒或有遗漏、谬误。通过对五百余种绍兴古籍地方文献的查阅,汇列了一批绍兴人物的生卒,并对生卒年的出处皆一一注明。  相似文献   

10.
商浩 《新闻天地》2010,(11):41-44
浙江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胜迹。  相似文献   

11.
人物纪念馆在我国博物馆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笔者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专项统计,以常识经验,保守估计也应占博物馆总数的三分之一或略强。它以知名或历史人物为主体,其主要任务就是保护珍贵的历史遗迹、遗物,给观众提供与展示人物有关的真实的现场化场景,展示重要人物的活动及生平情况、思想和成长情况,以及有关事件的起源与结果情况等等。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个感觉,读小说其实比读人更容易些。读小说是看故事,从中可以看到作家虚构人物的音容笑貌之下的心理性格,但观人的难处却在于如何通过片断的观察,从人物的表面突入他的内心世界——这并不容易。"温源宁有一部《不够知己》,以极短的篇幅抒写他熟悉的现代中国人物,几笔就勾出人物的灵魂和特点。我觉得徐虹《废墟之欢》和《不够知己》极像。《废墟之欢》是徐虹对中国自现代史以来的诸多学家文人的印象结晶。其中既有早已成为历史人物的中国现代文化巨匠,也有当下活跃的风头人物。书中人物跨越了好几个时代,却都是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欧洲,曾是我多年来魂牵梦绕的地方。少年时代,读巴尔扎克、雨果的小说,吟歌德、海涅的诗,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常让人浮想联翩,遐思漫伸。青年时代,读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传记,更对那块神奇的土地向往不已。欧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那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浩若繁星的著名人物。何时能到那里一游,一直是深藏在我心底的夙愿。 1999年6月下旬,我们报社一行5人到欧洲学习考察,联系业务,参观游览了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使人大开眼界,大长见识。我想起了苏东坡的几句诗: “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绍兴历史的和现代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提炼、整合和加工,在网上展示具有绍兴特色的综合性文化信息,对图书馆网上资源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如何将党报社会新闻做出个性、做出特色,结合可读性传播正能量,这是党报采编人员一直探索的课题。为了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道德观,彰显时代精神,从2010年1月5日起,绍兴日报推出了"风尚绍兴"专栏(2013年改为"风尚绍兴·最美人物"),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宣传上作了积极的探索。四年多来,共报道了300多个"最美人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文清 《兰台世界》2007,(10S):63-63
袁世凯是20世纪初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肖像曾随着“袁大头”进入中国的干家万户。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的总统,袁世凯是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专制独裁,也有人说他早年参加维新,支持变法改革,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人。无论评价如何,袁世凯在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史上却是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人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22,(5):22-23
<正>本书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和发展的百年历史为主线,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主要内容、重大影响和历史意义,并对其中的理论成果、经典著作、人物故事、经验方法等予以学理分析,对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指导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潘壮盛 《大观周刊》2013,(1):103-103,130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开展“听、读、研、讲”教学实践,是深化大专化教学改革,结合我校特点、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民教师的可行方法之一。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读一些相关的书目,查找相关材料做一些大家会兴趣又能参与其中的活动,使同学们在了解历史但露不脱离现实生活的情况下,一方面即可以掌握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理论素养以及分析闸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更加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9.
陈静 《天津档案》2006,(8):25-26
高校档案是高校重要的化资源,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是高校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蕴涵着高校管理、教学、科研、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出现的重要人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蕴藏着高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化、光荣的传统、优良的学风,积累了高校各个历史时期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记载和延续着高校自然形成的传统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务力 《新闻三昧》2005,(8):55-55
前不久写过一“画龙点晴”,指出新华社推出的“永远的丰碑”栏目,每天一篇,各报几乎都加以刊登,并配人物照片,对我党革命前辈与英烈的丰功伟绩加以介绍,很受读欢迎与关注,但登稿时似乎只有人民日报在每个革命先辈名字前加一个题眼,如“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韦拔群”,这样很好,等于起了一个引读的作用,我称为“画龙点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