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研究盲目追求理性思辨,由于脱离实践而无补于教育实践的发展,陷入迷茫境遇。受哲学启发,教育研究的思维方式需要从现成性思维方式向生成性思维方式转向,生成性思维方式的转向为迷茫中的教育研究指明了方向。叙事研究是这种思维方式转向的必然生成物,叙事研究基于实践,面向实践,忠于实践,是对具体教育问题的研究,体现了对人、对人的情感的关注。叙事研究出现的异变是由于固守原来的现成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思辨式教育研究受现成性思维方式的影响,脱离实践而无补于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叙事研究则直面教学实践,以叙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既把真实的教育生活表现出来,又在众多的偶然现象中去透视种种关系,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蔽的真实,给传统教育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支持叙事研究的思维方式是生成性思维方式。但由于研究者受其思维定势的影响,用原来的现成性思维方式运用新理论,使叙事研究出现了异变。因此,要保证叙事研究的本真含义,就必须实现从现成性思维方式到生成性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杜以芬 《红领巾》2004,(5):21-24
交往性思维方式的确立体现了认识论研究由主客对立转向主体间性.通过对近代认识论研究困境的回溯,说明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由于认识主体具有一定的先验性,不是现实中的人,所以其交往性思维方式带有先验的色彩.处于认识论转向转折点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认识论,把现实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确立了实践的观点,使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了认识论的真正转向.  相似文献   

4.
教学:从预设走向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受现成性思维方式支配,过于追求预设性而变成一种线性的僵化的流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遭遇漠视,教师的创造性受到限制。问题的解决在于现成性思维方式到生成性思维方式转向。生成性思维方式观照教学的必然产物是生成性教学。注重过程的复杂性,关注师生互动、重视利用互动中生成的新的资源,为师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新的空间。其实践策略为:充分预设,有效互动,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5.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受现成性思维方式支配,过于追求预设性而变成一种线性的僵化的流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遭遇漠视,教师的创造性受到限制。问题的解决在于现成性思维方式到生成性思维方式转向。生成性思维方式观照教学的必然产物是生成性教学。注重过程的复杂性。关注师生互动、重视利用互动中生成的新的资源,为师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新的空间。其实践策略为:充分预设,有效互动,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6.
在实践中建构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仅提出了转换思维方式的要求,而且也规定了思维方式转换的基本趋势。这就是:思维活动要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思维的基点由片面性、孤立性转向整体性;思维的状态由静态性转向动态性;思维的重点由认知性转向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仅提出了转换思维方式的要求,而且也规定了思维方式转换的基本趋势.这就是:思维活动要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思维的基点由片面性、孤立性转向系统整体性;思维的状态由静态性转向动态性;思维的重点要由认知性转向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过于追求确定性、预设性,而变成一种线性的僵化的流程,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受到限制,教师的创造性空间也被封闭,其原因是教学观受现成性思维方式支配。应将现成性思维方式转变为生成性思维方式。生成性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过于追求计划性、确定性的现状,注重过程的复杂性,关注师生互动,重视利用互动中生成的新的资源,为师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新的空间。其实践策略为:充分预设,有效互动,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它内在地蕴含着社会发展思维方式的转变:理念维度上,由单向度思维转向多向度思维;价值维度上,由目标性思维转向过程性思维;方法论维度上,由理论性思维转向实践性思维。从思维方式转变的视角解读中国梦,有助于从深层次上辨明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是它的实践思维方式,它经历了从思辨思维方式向人本思维方式再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实践思维方式的客观根据在于人、人的社会和人的世界,它具有建构马克思的整个新世纪观理论、评价和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建马克思的逻辑基础的性质,实践思维方式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规定和客观根据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其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教育研究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呈现出一种整合的趋向。整合思维运用于具体的教育理论问题研究时在层次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单纯从矛盾的对立统一上简单狭隘地谈整合,实质是一种思维惰性;在明确整合的内涵与目标的基础上,探讨整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对整合思维的发展;合历史、合现实地在历史演变和动态发展中求整合,并合逻辑地探讨整合的基点和途径,才是一种理性和值得推崇的思维方式。高层次的整合思维应作为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研究范式,来指导和规范现行的教育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研究性教学模式概念、构建及有效实施的支撑条件等四个方面,论述在教育学课程中进行的实践探索。指出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哲学的发展,表现在哲学思维方式上,就是从实体性的封闭思维向生成性的开放思维的转向。这种生成性的思维方式对人的认识具有很多特点,由此在哲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应实现从实体性的封闭思维到生成性的开放思维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叙事作为表述教育现象的方式”和“叙事作为思考模式”以及“叙事作为研究方法”三方面的论述,探讨了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揭示了教育叙事研究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还引导我们转换思考方法,抛弃迄今为止充斥头脑的以追求理论、普遍性为主的宏大叙事,回归教育实践,回归教育本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article we articulate a view of mentoring that extends into interactive and relational forms, fostering a redefinition of traditional roles and practices within mentor‐protégé model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 senior administrator and two assistant professors, we revisit the mentoring spaces and relations within which we were engaged while working in an approach to arts‐based educational research known as a/r/tography during dissertation research projects. From our interconnected experiences, we propose a framing of the intersections between a/r/tographic research and mentorship informed by complexity thinking. We analyzed our work together while deconstructing the ways in which we have supported and unsettled each other. Through narrative inquiry we share reflections from dissertation research experiences, while also describing patterns of an emerging pedagogy of mentoring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that we term complexity thinking mentorship. Borrowing from complexity theory, this conception of mentorship attends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redundancy, decentralized control and diversity as being facilitative of evolving change and insight within graduate student research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思政教育的话语实践性很强,如何提高其话语的有效性,不仅是教育领域的研究内容,也是语言学关注的对象。从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角度看,思政教育有效话语主要有三种模式:逆向思维话语模式、联想思维话语模式、类比思维话语模式。研究探讨这几种思维模式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教育思维方式来看,实体思维从本质和规律、原理和模式等视角诠释教育活动和过程;而关系思维则试图从对话分析、过程分析、背景分析和层次分析等维度寻求教育研究的突破,但两者仍局限丁概念思维层面。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实践思维已初现端倪,在主体及其实践的基础上整合了实体思维和关系思维。在教育研究中,它重建了人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转化了一种新的教育研究路径以及形成了动态的变革思维。实践思维预示着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趋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研究范式,教育叙事研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不少研究者开始尝试用叙事研究的范式来探讨一些教育问题。由于这种研究范式本身还不是很成熟,研究者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大,一些研究中出现了“理论诉求”压制“生命体验”的现象,这是值得去认真反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