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黑科技"是近几年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新词,原本指的是"根本不存在的技术",最早出现在日本动画片《全金属狂潮》的情节中;如今,它已逐渐成为"令人惊叹的技术"的代名词。可以想见,越来越多的"黑科技"将改变我们的生活,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宋朝产生的儒学新形态,历来称谓繁多:道学、理学、宋学、新儒学等等。每一种称谓都反映着不同时代的人对于自身现状的独特认知。"道学"和"理学"是宋人自言之语,其中透露着他们对于自身学术与理想的认识;"道学"与"理学"概念之间的差异,也彰显着宋人思想与政治的真实处境;元明清三朝沿用"道学"与"理学"的概念,但其背后所表现出的思想差异更为复杂;用"宋学"来指称宋代学术,这是清人在考据之学的学术理路上做的概念划分;用新儒学来指  相似文献   

3.
<正>一直以来,很多文章主张"烂醉如泥"之"泥"应为一种虫,认为把"烂醉如泥"之"泥"解释为"烂泥"是望文生训(《现代汉语词典》"泥醉":"作烂醉……俱指烂饮而酩酊大醉、瘫作一团之下不醒事态")。初看这些文章,观点确实很新颖,不过,细想总感觉问题很大。笔者查阅了一些大型字典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这样解释"烂醉如泥":"醉得瘫成一  相似文献   

4.
正"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有无"、"生"、"域"与"道"的内涵的探讨,来阐释《道德经》中的本体宇宙论。一、"有"与"无""有"与"无",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第一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然而,"有"与"无"的具体含义,却难以轻易得知。我认为,  相似文献   

5.
<正> 《论语·学而》说:"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尽管"礼"是被用来处理上下、左右、内外各种事物的行为规范,往往被人们理解为主要功能在于区分,突出强制性,但是礼实施的最佳境界却是和谐。下面以乡射礼为例阐  相似文献   

6.
<正>学与问原为两事、两义。《说文》曰:"斅,覺悟也。"意为知晓、觉悟,虽非其本义,但许慎所选字形加了"攴"旁,视教、学为一体,其实是对的。甲骨文"学"字乃从臼持爻以教膝下子之形,是个会意字。后又加表庐室的秃宝盖,《说文》中秃宝盖意为蒙昧,表示启迪童蒙,故其本义为接受教育、学习,颇有点今日上学的意味。从中亦可见教与学原为一字,后来才分化为两字。《尚书·兑命》曰:"学学半。"意谓教和学各占一半,教和学  相似文献   

7.
周宗旭 《寻根》2010,(2):86-88
<正>《汉语大词典》收有"脚牛"条,并指出:"脚牛,配种的公牛",举《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宜宾县天池乡集体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计划繁殖耕牛的》中的"社里一九五四年有两头脚牛"之句为书证。但《汉语大词典》却未收"脚猪"条,调查文献材料,发现文献中"脚猪"一词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例如,《跻春台》卷三《南乡井》:"罪满投生人世上,去变脚  相似文献   

8.
<正>《论语·子路》有这么一段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本文试图从这一章入手,结合《论语》有关论述,探讨孔子的贫富观,寻求一些对当今有益的启示。一、"富之"与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上引孔子与冉有的对话,是针对春秋时期卫国具体情况讲的,却体现了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大意是,孔子说:"人口已经多起来了!"冉有问,"人口既然多了,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再  相似文献   

9.
熊帅 《华夏文化》2014,(4):31-32
正"中庸"在文义上是不偏、不易的意思,程子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道"是一种精神追求,"理"是一种实践性的伦理方式,而能坚持这种精神追求,并且在生活世界中实践的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诚"。一、"中"之"不偏"的内涵《中庸》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相似文献   

10.
顾农 《寻根》2010,(1):90-91
<正>鲁迅在杂文《热风·随感录六十二恨恨而死》中写道,对于那些一味愤愤不平、自暴自弃以致"恨恨而死"的人们,"应该趁他们活着的时候问他:诸公!您知道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书法与绘画这对姊妹花,植根于华夏大地之沃土,双双得以茁壮成长,进而成为世界艺术百花园内的两朵奇葩。关于"书画同体"的说法,古已有之。若上溯至盛唐,张彦远早在其传世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引述过:"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并明确地指出:"书画异名而同体也。"后至元代,赵孟頫因在《枯木竹石图》上的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由此又阐发出许多道德观念,"信"就是其中之一。《论语·阳货》记:"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信"是与"恭"、"宽"、"敏"、"惠"相并列的仁德的表现,是孔子所强调的君子从修身到平治国家天下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正>"经典"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其内涵与外延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上,往往不是这样,不少以"经典"命名的事物却常常使人产生疑窦:什么书才是"经典"呢?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经典"本有明晰的所指,大多指典范的儒家典籍,如:"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汉书·孙宝传》)"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已逐步渗透到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领域,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成都市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虽然在产业规模扩大、行业发展、产业集聚、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具备资源、经济、消费、政策等优势与基础,但存在行业竞争力偏弱、领军企业较少、文化精品不足、跨界复合型人才稀缺等短板与不足。成都市促进"互联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夯实硬件基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壮大龙头企业,提升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内容创新,优化文化产品供给;培养引进并举,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16,(2)
正曾有媒体就"什么最能代表河南"这一问题做过统计调查,所列选项有"豫""中原""郑州""黄河""嵩山""少林寺""烩面""中"等,而"中"在调查中位居前列。就连许多文艺小品中的河南话,也是"中"字连声不断,频登大雅之堂。"中"在汉语中使用很多,最常见的:言区域指中国、中华,如中医、中文;辨方位指中心、中间,如正中、居中;别内外指内里、里面,如家中、心中;称过程指一半,如中途、中叶;谓  相似文献   

16.
<正>偶然听到某女子打电话:"老公!你再不回来,人家可就要找一个男小姐陪陪喽!"女子的撒娇无可厚非,"男小姐"一词却让我颇感新奇,难道又产生了一个我所不知道的新词?到"百度"网页上一搜,还真的有用例:日薪1000你愿意去做男小姐吗?今日偶然认识一哥们,他问我是否有女朋友,我回答没有,他就问我去做男公关去不,就是男小姐……  相似文献   

17.
正"文献"一词是图书情报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一般文献学论著在谈及"文献"一词本义时,多只涉及其"文贤"本义,对其更深的渊源却鲜有探及,笔者试撰本文,以究其滥觞。一、"文献"一词的来源"文献"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成书的《论语·八佾》中,其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文献"曰:"文,典籍也;献,贤也。"即说"文"  相似文献   

18.
“玉”字考     
正《说文解字》:"玉,象三玉之连,‘|’其贯也。"……许慎对"玉"字的解释是:像三块玉相连。沿袭至今的这个解释若是对三横一竖的篆书"玉"字,从字面形态上解释似乎还说得通;但要解释《说文》中提到的古文"玉"字,即带有对称两点的""字(图1:《金石字典》,中国书店2015年4月第1版),是说不通的。"玉"字构形起源及其衍生字形成的原字链的研究,于汉字文化乃至华夏  相似文献   

19.
“柳哥”     
谷子 《世界文化》2010,(3):18-20
<正>在多伦多,朋友们,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圈里的朋友们,都叫他"柳哥"。是不是太"民间"了点儿?所以叫他"柳哥"当然有原因,一是与那些年轻的新移民相比,他年龄长了几岁;二是他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像个"哥";三是外形上他实在不像个"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解读王笛先生西南腹地研究"三部曲"的研究理路,从问题意识的角度梳理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两大阶段,认为:前期区域社会史聚焦于"传统—现代"为核心的现代化范式,后期则以"国家—社会"、"国家—地方"关系作为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现代性"与"地方性"成为西南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两个主要向度。另外,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看,区域社会史还表现出明显的"地缘转向",但仍需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区域环境"不能被简单地视作"人类活动"的一种背景与舞台,要注意"人地互动";二是区域社会史研究要将"区域"视为"空间"普遍性与"地方"独特性的统一体,特别是要探索从"空间"进入"地方"的途径;三是"区域"不应该被视作是封闭的独立空间,应关注区域内外以及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需"尽全时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